- 每日斯多葛日報:關于生活藝術的366天寫作和反思
- (美)萊恩·霍利得 史提芬·漢賽蒙
- 2766字
- 2021-07-24 09:11:09
引言
在日耳曼尼亞(Germania)的邊遠地區,流淌著格拉努亞河(Granua River),河邊是馬可·奧勒留的陣地營帳,天剛破曉,馬可就起床了。起得這么早,對他來說是件難事,但他還是做到了;這是職責所在。燈火下,他坐在桌邊,開始用希臘語寫日志,寫下與今天際遇相關的文字。“我會碰到多管閑事之人、忘恩負義之人、極端利己之人、謊話連篇之人、嫉妒小人,還有怪人”,這些是他寫給自己看的,身為皇帝,必須為要面對的困難做好精神準備,尤其是作為身在異國統軍打仗還要顧視著帝國的皇帝。
但不要視此為抱怨。他的語氣中,沒有任何懊喪或怨恨。馬可·奧勒留此時正在愉快地踐行他后來熱愛并仰賴的哲學:斯多葛哲學。寫下這些,不是在唾棄自己的臣僚和子民。相反,在完善斯多葛哲學思想的過程中,對于那些多管閑事和忘恩負義之人,他會說:“沒人傷害得了我,也沒人能把我扯入丑惡之中,我也不能與親近之人生氣,或憎惡他們。因為我們為合作而生。”他接著寫清晨日志,給自己寫點兒提醒,諸如如何思考、如何生活、要感激什么,然后,不只以哲學家的身份,還以一位真正“哲學家皇帝”的身份,過完這一天。
時間再往前推一點,差不多在馬可“清晨反省”前一個世紀的一天傍晚,另一位斯多葛學派哲學家,也在做著與之極其相似的事。他就是塞涅卡,塞涅卡不在清晨寫日志,他喜歡在晚上寫,用他自己的話說,夜晚是每天反思的時間。此時,他會回顧即將結束的一天,問自己:是否行為得當,哪些還能做得更好,該改掉什么壞習慣,怎樣能夠提高自己。關于每晚例行反思,他這樣告訴兄長:“我們思考將做之事,然而,為未來做的計劃,來自過去。”
反思前一天,有助于塞涅卡應對第二天清晨要面對的事。愛比克泰德,也是著名的斯多葛學派哲學家,曾是一名奴隸,但他時常叮囑學生要不斷復習所學內容,并用筆記下所學內容,為己所用。在《談話錄》中,他說:“每天、每夜,都把思想放在手頭——書寫、大聲讀、講給自己聽,也講給別人聽。”
這樣一來,清晨準備和夜晚反思,成了踐行斯多葛哲學最為核心、相互交織的兩個部分,也是至今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傳統。此時此刻,這項傳統傳續到了你的手上,在追逐美好生活的過程中,你可以繼續每日兩次的反思。
與許多哲學流派不同,斯多葛哲學并不只為解釋宇宙。它由古希臘人所創,又經古羅馬人完善,目的是為了指引那些在令人困惑的世界中努力走完人生旅途的塵世男女,指引他們的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照此,它不僅僅是一套教義,也不是多年前的陳詞濫句。相反,它是一套永恒的踐行修煉:是減少恐懼的體系,是抗爭有害思想的思想,是對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的提醒,是抵御誘惑的工具,是艱難時刻的力量支柱。這意味著,斯多葛哲學并非學一次或讀一次就可一蹴而就,人們要學習它,踐行它。
馬可·奧勒留只有一部作品,想想它的書名—— 《沉思錄》。他是在沉思,獨自沉思,為自己沉思,沉思他及至年老時依然在學習和踐行的哲學準則。塞涅卡的書信中,也能窺視到相同的東西——信的確是寫給別人的,沒錯,但目標讀者無疑也包括自己。他在自言自語。除此,愛比克泰德也因他學生阿里安的筆記千古留名,那些筆記讀來像是愛比克泰德在試圖回答學生們沒完沒了的問題:這件事我該怎么做?那件事我該如何應對?當我……的時候,有什么建議?
在《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中,筆者努力為忙碌的讀者收集這類智慧,編排形式易于理解。筆者認為,與其翻譯和重新出版斯多葛哲學的原文,不如首創一本包含所有偉大的斯多葛哲學思想的輯錄,每日突出一個思想。讀者對本書的反應,令人羞愧、令人驚訝。本書位列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三個月之久,而其初版是以主題演講的形式,像是兩千多年的斯多葛哲學思想的最大單本輯錄。與書同名的網站DailyStoic.com每天都能收到數不清的注冊郵件,有成千上萬的懷揣抱負的斯多葛讀者,他們每天把沉思產生的想法寫滿了《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和日志本。為響應讀者,我們特推出本書,作為《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書籍的指南,也是大家努力踐行斯多葛哲學的途徑。此時,你將其握在手中,我們不勝榮幸。
本書呈現了一年五十二周的斯多葛哲學準則或練習。每周練習都有一些關于其重要性和應用的引言,還有來自偉大的斯多葛學派哲學家的引述,來幫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周的練習上。每周練習的第一個引述直接取自同一周的《每日斯多葛:366次對智慧、毅力和生活藝術的沉思》。本書每天都會提出一個問題,幫你集中精力做好清晨的準備工作或晚上的回顧(或兩者兼具)。這些斯多葛踐行練習之所以經久不衰(此時現代社會也正在經歷復蘇),是因為它們嚴酷地關乎著我們每天所面臨的情況,理查德·索拉布吉(Richard Sorabji)稱之為“生活的平凡起伏,喪親、失業、升遷、激烈競爭、金錢、對生老病死的擔憂”。美國哲學家布蘭德·布蘭沙德(Brand Blanshard)贊嘆馬可·奧勒留的遺作時說道:“古羅馬指揮官的進退,現在幾乎無人關心。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關注的是一本思想筆記本,其作者的真實生活,人們幾乎沒有概念,在午夜的朦朧中,他寫下的不是當天發生的事或明天的計劃,而是一種更具永久意義的東西,一種罕見的精神所寄托的理想和抱負。”古羅馬的斯多葛學派哲學家關注的不是文字,而是行動。正如塞涅卡那句名言:“哲學教我們如何行事,而非言談。”而通過每日練習改善行為的偏向,是愛比克泰德教義的中心思想,就如他的忠告:“不要只滿足于純粹地學習,還要練習,然后訓練。”
這本書,在你“進步的路上”(prokope),在你試著記憶和應用所學時,恰是你“集中精力”(prosoche)和“練習”(melete)的所在。而在你追隨本書包含的斯多葛準則時,每天清晨,你的問題會像現代偉大的斯多葛主義者皮埃爾·阿多(Pierre Hadot)的話一樣:“什么樣的準則會指引并激勵我的行為?”并且,每天晚上,你會檢視自己,哪里沒有達到準則的要求,哪里有了進步。開始的日期,由你自己選擇,然后繼續下去,直到完成本書的教程。同時,無論遇到什么,這五十二條理想和抱負都能提供些幫助。無論是解決諸如抱怨(第31周)、拖延(第35周)或恐慌(第39周)之類的壞習慣,還是換種方式應對憤怒(第29周)、對未來的恐懼(第34周),又或與懷恨在心的人打交道(第38周),你都能找到實用的工具。通過學習如何“從上往下看”(第22周),或學著像別人一樣看待問題(第11周),又或學習榜樣(第23周),你都能獲得更為強大的視角。你會在斯多葛哲學的基礎上訓練自己,比如控制的二分法(第1周)、關注當下(第5周)以及如何測試你的先驗看法(第15周)。
把這本書當成你心靈的刷子,像每天清晨和晚間刷牙一樣,刷凈自己的內心。本書最后一課是所有斯多葛哲學內涵相當核心的部分:如何變文字為實踐。我們希望你能走得更遠,如果成功了,鼓勵你來年再重走這段旅程,因為到時候,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言:你不再是你,這本書也不再是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