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與孩子做最好的聯結——母子(女)心連心,給足孩子安全感

總有人說,孩子的心思很難猜,經常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也有人說,孩子藏著很多小秘密,并不愿意都告訴父母。憑借著這樣的認知,有相當一部分媽媽認為,孩子本來就是這樣“處理”內心情感的,所以她們也并沒有主動探索孩子內心的想法,于是便很容易出現“媽媽認為的”和“孩子認為的”產生矛盾的情況,最常見的就是下面這樣的場景:

孩子說:“媽媽,我覺得好熱?!?/p>

媽媽說:“哪兒熱?一點兒都不熱!”

孩子說:“我就是覺得熱,我想脫了外套。”

媽媽直接拒絕:“不許脫!感冒了看你怎么辦!我都不覺得熱,你熱什么?”

媽媽自以為這是對孩子好,但這種好卻是建立在自我認知上的,媽媽并沒有深入了解孩子到底是怎么認為、怎么感受的。結果媽媽為孩子不理解自己而生氣,而孩子呢?也同樣會因為媽媽并沒有知曉自己的心意而感覺媽媽離自己很遠。

顯然只有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聯結,才能讓他產生歸屬感。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孩子感覺到“我和爸爸媽媽是一伙的”,心靈相通,會讓孩子的安全感更加穩固。

要做好聯結,可以嘗試這樣來做:

第一,不在第一時間表達感受,不過度詢問“你怎么了”。

一些媽媽總是從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或者孩子的內心情緒情感,這種第一時間就表達自己感受的行為,會讓孩子覺得媽媽總是在和自己對著干,他會產生不被理解的感受。

不管孩子出了什么問題,最好不要直接就詢問他“你怎么了”,孩子的理由都是很直接的,但在成人看來卻可能又很微不足道。而且在他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你多半都希望他先安靜下來,因此也就更容易出現從成年人角度出發的表達:“別哭了”“沒事”“再鬧就不是好孩子了”……你根據孩子的答案給出的第一感覺表達,都是不準確的,也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所以,此時可以先拋開其他的內容,說一些“我想你確實很難過”“看來你有自己的想法啊”等類似這樣接納孩子情緒的話,這會更容易聯結到孩子當下的心情,也更能讓他感受到媽媽對他的理解。如此,親子間的溝通就會順暢很多,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得到提升。

第二,結合孩子的感受積極思考,但不要盲目認同。

當孩子表達出感受之后,并不一定需要獲得我們的認同,他不需要我們跟著他表達同樣的感覺。比如,孩子說“我不喜歡紅色”,如果你也說“確實,紅色不那么好看”,這可能會讓孩子得到暫時的滿足,但卻無法引導他產生更積極的思考。而且,你是真的覺得紅色不好看嗎?你是和他一樣也不喜歡紅色嗎?其實并不是。孩子只是表達出來了他的感受,那么我們可以回應也可以了解,但并不需要不加區分地去盲目認同他。

第三,不只說“我了解”,回應要匹配孩子當時的情緒。

很多孩子出現情緒問題,媽媽都會直接說“我了解你的感受”,也不管孩子當時到底經歷了什么,看見他哭就說“我知道你不好受”“我知道你難過”,對于孩子來說這其實是一種敷衍的表達,孩子并不能覺得自己的感受得到了理解。

應該深入了解孩子是在什么樣的場景下鬧的情緒,事情是怎么發生的,出現了什么樣的狀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去回應他所需要的理解。只有聯結到孩子的真實感受,他才會感覺到你是真正理解了他,在心理上,他就會變得更有安全感。

第四,讓自己在必要的時候也成為“孩子”。

就算是成年人了,我們的內心也還住著一個孩子,所以當孩子表達感受的時候,我們不妨也放下成年人的身份,也變成“孩子”,讓自己的情感以孩子的思維程式去表達,真的跟孩子“打成一片”,這樣也就可以更加貼近孩子的感受,更能理解孩子的心理與情感需要。

第五,幫助孩子與爸爸也建立情感聯結。

就像前面提到的,孩子需要的是與父母雙方都建立情感聯結,而不是只與媽媽有聯結,所以你也要經常在孩子心中“種下”爸爸的影子,讓孩子與爸爸也建立如同你們彼此之間那般堅固的聯結。

這就要求,你要對孩子提供關于爸爸的更多正面的信息,比如“你和爸爸一樣有擔當”“你很棒,和爸爸一樣有勇氣”“爸爸工作很努力,就跟你學習很用功一樣”……這樣,孩子積極正向的情感就會向爸爸靠攏。而且你對孩子爸爸的尊重,也會讓孩子意識到媽媽和爸爸之間擁有良好的感情、良好的關系。這樣,當孩子和媽媽建立起良好的內心聯結之后,經過媽媽的幫助,他也可以很順利地和爸爸建立聯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池县| 资兴市| 丹东市| 平武县| 葫芦岛市| 班玛县| 喀喇沁旗| 永吉县| 惠州市| 灵武市| 崇明县| 连江县| 渑池县| 三亚市| 宁陕县| 甘谷县| 葵青区| 海淀区| 琼结县| 阆中市| 枣庄市| 南靖县| 乳源| 湟源县| 拉萨市| 德钦县| 永春县| 道真| 团风县| 安庆市| 突泉县| 丹巴县| 永嘉县| 安义县| 东乌| 甘洛县| 平谷区| 开化县| 女性| 望城县| 定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