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論 性

孔子曰:“性相近也,習(xí)相遠也。”綜孟子言性之旨,皆由此發(fā)端。世俗習(xí)聞性善之義,而不深察其所由,曷能知其持論之精乎?善惡者,后天相待之名。性之本體,則言語道盡,然欲上求其源,則非論性不備。孟子道性善,有由矣。春秋以來,學(xué)者已多致疑于奕世相傳之禮法,讀道家言,可深明此派思想。孔子之答宰予問三年之喪,即反求本心,已啟孟子壇宇,故孟子言性,實衍孔子之緒。時異勢殊,能無因時而變乎?

與孟子論性最烈者,無如告子。告子之所主者,曰“性無善無不善也”,而論性與義之關(guān)系,則曰“性猶杞柳,義猶桮棬”。孟子之論性,合義而言之也。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后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后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孟子之言性善者,明仁義禮知胥發(fā)乎性,而非桎梏人性。從告子之說,則不免強人性以就禮義,故曰:“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痛之深矣。

“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皆當(dāng)時之反孟學(xué)說也。前說主于教化,后說主于不可移。一偏于習(xí),一偏于性。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其意在說明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本有其端而已。

堯、桀、紂皆人也,而善惡殊焉,是非人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耶?自性善言則人皆可以為堯、舜,自性惡言則人亦皆可以為桀、紂,然而天下之善人少、不善人多,不善人多而恥為不善人,是人性之向善不可誣矣。《道經(jīng)》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荀子曰:“義與利,人之所兩有。”張橫渠以下,侈言義理之性與氣質(zhì)之性,持說雖異,以人性有善不善之分則同。

吾尤深契乎《樂記》之言也,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形焉。好惡無節(jié)于內(nèi),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樂記》以無思無為之時為性,《中庸》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也,何可以善惡名之哉?人生而有欲,以養(yǎng)其體,予取予求,無度量分界,則侵害他人。人欲非不善,無節(jié)方為惡也。恒情囿于形骸之內(nèi),私我之心,擴充無極,荀卿所謂“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者也,故孟子言求仁之道曰“強恕”。程伊川言:“公是仁之理。”由此可見人之不善,由私心太重,能節(jié)之以禮,無不善也。堯、舜既為人之極致,故可以言“性善”,可以言“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曰:“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于人而疑之?圣人與我同類者。”相似云者,大體相同之意,與孔子“性相近”之義同。

若其氣稟之厚薄,故有不同,凡物皆有然者矣。孟子雖言性善,不過言其端可以為善耳,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是四體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而其歸本于集義養(yǎng)氣,擇術(shù)又為集義養(yǎng)氣之權(quán)輿,故曰:“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又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烏知其非有也?”其下手之處,與荀卿無弗同。言性善則主盡性,言性惡則主化性,殊途而同歸焉。

若上求禮義之原,而不知性善,則禮義直桎梏人性之具耳,夫何足貴?此孟子所以言良知良能也。不學(xué)不慮,與近世心理學(xué)家所謂直覺相近。孺子將入于井,而生惻隱之心;見堂下之牽牛,而起觳觫之心;其時有絲毫計度之念可存于其間耶?心者感于物而動者也,當(dāng)其寂然不動之時,故不須安排,方動之時,亦不容計度,此心之周流無礙,則仁之熟矣。

“心之官則思。”思者,即所以反求此心、體認此心而已。圣人者,仁之至熟也,故發(fā)而皆中節(jié)。“由仁義行,非行仁義。”孔、孟之行,處處合于中道,因物為制,而曲得其宜。常人則局于一隅,執(zhí)于一端,由此心無此境界耳。故孟子曰:“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識矣。”豈非然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新沂市| 西畴县| 文成县| 双流县| 罗源县| 凤翔县| 平山县| 兴文县| 古蔺县| 洛浦县| 中阳县| 延吉市| 读书| 唐河县| 会东县| 安岳县| 师宗县| 长顺县| 兴业县| 余庆县| 札达县| 丹寨县| 田林县| 石棉县| 安宁市| 宁乡县| 沙田区| 崇信县| 清涧县| 和田市| 泸水县| 东莞市| 安陆市| 禹州市| 漠河县| 武山县| 克东县| 江达县| 盖州市|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