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哲學時代:孔子研究
- 謝無量
- 3865字
- 2021-07-23 14:24:16
第二章 誕生
《史記·孔子世家》曰:“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禮記·檀弓》曰:“二名不偏諱。夫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言徵,言徵不言在。”據此知孔子母顏氏;徵在,名也。《家語·本姓解》記此事尤詳。《家語》雖偽書,然當必本古記,且他無可證,故引列一條,以資參考。其文曰:
伯夏生叔梁紇,雖有九女而無子,其妾生孟皮。孟皮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顏氏。顏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顏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雖年大性嚴,不足為疑。三子孰能為之妻?”二女莫對。徵在進曰:“從父所制,將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遂以妻之。
《史記》不言叔梁紇婚于顏氏,而有野合之文。司馬貞《索隱》及張守節《正義》并辨其義,然皆據《家語》之文。今掇錄其說于下:
《家語》云:“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顏氏,徵在從父命為婚。”其文甚明。今此云“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謂不合禮儀。故《論語》云:“野哉由也。”又:“先進于禮、樂,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禮耳。(《史記索隱》)
男八月生齒,八歲毀齒,二八十六陽道通,八八六十四陽道絕。女七月生齒,七歲毀齒,二七十四陰道通,七七四十九陰道絕。婚姻過此者皆為野合。故《家語》云:“梁紇娶魯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于顏氏。顏氏有三女,小女徵在。”據此,婚過六十四矣。(《史記正義》)
至于孔子生時年月,諸說尤不一。孔子七十世孫孔廣牧著孔子《生卒年月日考》二卷,歷舉先秦以來逮于清世諸說百余家,然諸說皆本公、穀《傳》及《史記》二說而已。
《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穀梁傳》作“冬十月庚子,孔子生”。然推魯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無庚子日。陸德明《公羊音義》曰:“二十一年庚子,孔子生。傳文上有‘十月庚辰’,一本作‘十一月庚子’,又本無此句。”則唐時《公羊傳》文諸本已自不同,故當從《榖梁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月一日為庚辰,庚子是十月二十一日,蓋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也。
然《史記·孔子世家》曰:“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十二諸侯年表》及《魯周公世家》皆以孔子生于二十二年,后人遂取《穀梁傳》之十月庚子,合以《史記》之說,以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為孔子生日。又用陰歷推之,定八月二十七日為孔子降誕之期。殆不過調和《穀梁》、 《史記》二說,而無有實據。于是司馬貞為之說曰:
《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為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史記索隱》)
毛奇齡駁之曰:
司馬貞《史記索隱》云:“周正十一月屬之明年。”則從來三正推法,只以后月屬前月,并無以前月屬后月者。周正十一月,第能為夏正九月,未聞又能倒而為夏正之正月者。(《經問》)
要之,孔子之生,公、穀《傳》同以為魯襄公二十一年,《史記》獨以為二十二年。古今說者,或從《公》、《穀》,或從《史記》。孔廣牧《先圣生卒年月日考》分諸說為二類。計從《公》、《穀》說者,賈逵、何休、服虔以下,至狄子奇,凡三十五家。從《史記》說者,杜預、王嘉、陸德明以下,至成蓉鏡,凡六十家。然則自古以來,學者尤多從《史記》說矣。今推其故,蓋有五端:
(一)孔子傳記,存于今而最古者,莫如《史記·孔子世家》。自有清以前,學者多信《史記》紀事,有所考訂,率先以《史記》為主,乃旁及余書。故馬骕《先圣年譜》曰:“雖諸說異同,要以《史記》為主,為其近左也。”此學者因于成習,而多從《史記》者也。
(二)自來學者考一人行事,每系以年譜。故因年以稽事,則據《孔子世家》便。若從《公》、《穀》之說,則推孔子一生事跡,其年歲或有抵牾。(每事皆須前一年始合。)此緣紀年之便利,而多從《史記》者也。(夏洪基及鄭環之《孔子年譜》并準此說。)
(三)《史記》孔子享年七十有三。若從《公》、《穀》說,則孔子當增一年,得七十四歲。閻若璩專以此事取《史記》,其言曰:
王氏后,宋景濂有《孔子生卒歲月辨》一篇,生主《公》、《榖》歲己酉,卒主《左氏》歲壬戌,相距則七十四年,與歷所傳孔子年七十三者不合。辭雖辨,實不通歷法。近黃太沖以歷上推,斷生于襄公二十二年建酉十月二十七日庚子,與羅泌《路史》吻合。余亦推以歷,嘆為定論。(《困學紀聞箋》)
又《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門人之年,皆云少孔子幾歲。故孔子之年若差一年,則弟子年歲亦須遞差,黃宗羲嘗論之曰:
孔子之生年在庚戌,無可疑也。《家語》、《史記》載孔子弟子年歲,皆以孔子為的。若孔子不生庚戌,則弟子之年無一足憑者矣。信《公》、《穀》必盡廢諸家,無乃過歟!(《南雷文約·論孔子生卒》)
(四)孔子子孫多從《史記》說。如孔傳《東家雜記》、孔元措《祖庭廣記》、孔《孔顏孟三氏志》、孔衍植《重纂闕里志》、孔廣牧《先圣生卒年月日考》是也。惟孔繼汾《闕里文獻考》從《公》、《穀》說,獨為例外。
自來學者,尤重孔氏自述之說。彭大翼曰:
余昔游金陵,邂逅孔子六十代孫承先者,持所志孔子像授予。內稱至圣先師生于魯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歲。十月庚子,即今之八月二十七日也。余以為先師生卒年月日時,出自其子孫相傳者,當得其真。則所謂二十一年十一月生者非矣。(《山堂肆考·孔子生辰》)
(五)襄公二十一年,日再食。金履祥、梁玉繩等皆以為非圣人生之歲。此又一故也。
襄公二十一年,日再食。決非生圣人之年。當從《史記》。(金履祥《通鑒綱目前編》)
襄公二十一年,日食。必非生圣人之歲。(梁玉繩《古今人表考》)
自來學者所以多從《史記》,不出上之五端。雖皆持之有故,惟言日食歲不當生圣人,則近迂惑。至于《史記》記孔子生年,或以為實據《世本》,孔廣牧辨之尤詳。蓋宋孔元措《祖庭廣記》卷一引《世本》文曰:
魯襄公二十二年冬十月庚子,孔子生。
此與《史記》正合。然《祖庭廣記》檢閱書目未列《世本》,孔廣牧以為是據孔宗翰所撰《家譜》及孔傳《東家雜記》原文。蓋二書成于元豐、宣和之間,其時《世本》尚存也。蓋孔子生之年月,《公》、《穀》所記,月日相違;《史記》所書,又差一歲。而《公》、《穀》先傳,《史記》晚作,故疑莫能明。或謂孔氏子孫欲求證于《史記》之先,乃附會《世本》。今《世本》既佚,無從考定。胡培翚以陸德明《釋文》止載“庚子孔子生”五字,無“十有一月”句,《傳》文上有“十月庚辰”,此亦當是十月。則古本《公羊》與《穀梁》同。是孔子生年,仍僅《公》、《穀》與《史記》二說之異而已。論者各有所主,不可勝載。今略列二家之辨于下:
公羊、穀梁二氏,傳經之家也。傳經之家當有講師,以次相授。且去孔子時又為甚近,其言必有據。(宋濂《孔子生卒歲月辨》)
孔子作《春秋》,其褒貶意義不可具書。皆以授弟子口傳,傳者各異其說。夫歷年既久,又以口授至漢,乃成書以顯,寧必無誤?而公羊書月已訛,亦安在盡可據也?(夏洪基《孔子年譜》)
今姑并舉二說,以推孔子生年月日。
(甲)《公》、《穀》說:孔子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周靈王二十年,西歷紀元前五百五十二年)十月(夏正即陰歷八月)二十一日。
(乙)《史記》說:孔子生魯襄公二十二年(周靈王二十一年,西歷紀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孔子誕生之際,緯書雜記頗記其異征,雖不可盡信,亦略舉數則如下:
孔子母顏氏徵在游大澤之陂,夢黑帝使請己。已往,夢交。語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于空桑。首類尼丘,故以為名。胸有文,曰制作定世符。(《春秋演孔圖》)
顏徵感黑帝而生孔子。(桓譚《新論》)
周靈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魯襄公之世。夜有二蒼龍自天而下,來附徵在之房,因夢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而來,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鈞天之樂,列于顏氏之房。空中有聲言:“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樂。”笙鏞之音,異于俗世也。又有五老列于徵在之庭,則五星之精也。夫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于闕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繼衰周而素王。”故二龍繞室,五星降庭。徵在賢明,知為神異,乃以繡紱系麟角。信宿而麟去。相者云:“夫子系殷湯水德,而素王。”至敬王之末,魯定公二十四年,魯人鋤商田于大澤,得麟以示夫子,系角之紱尚猶在焉。夫子知命之將終,乃抱麟解紱,涕泗滂沱。且麟出之時,及解紱之歲,垂百年矣。(王嘉《拾遺記》三)
上多不經之詞,用資異聞而已。至于孔子容貌,亦有傳者:
孔子海口含澤。(《孝經·援神契》)
仲尼牛唇吐教,陳機變度。仲尼虎掌,是謂威射。仲尼海口,言若蒼澤。仲尼舌理七重。(《孝經·鉤命訣》)
仲尼之狀,面如蒙倛。(《荀子·非相》)
孔子反宇,是謂尼甫。德澤所興,藏元通流。(《白虎通·圣人》)
孔子反羽。(《論衡》)
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命名之義,《史記》及《家語》載其由來:
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孔子世家》)
徵在既往,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男,而私禱尼丘之山以祈焉。故名丘,字仲尼。(《家語·本姓解》)
孔子有兄,可因其字而知之。《論語》謂孔子以兄子妻南容是也。據《家語·本姓解》,有女兄九人,庶兄一人,字孟皮,一字伯尼。《儀禮疏》又謂孔子有兄曰伯居,莫能詳也。孔子少孤。《史記·世家》曰:“丘生而叔梁紇死,葬于防山。”《家語》則謂孔子三歲而叔梁紇卒,葬于防。《世家》又謂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故《論語》以為鄹人之子。司馬貞《索隱》以孔子居魯之鄒邑昌平鄉之闕里。蓋孔子生地又有闕里之名。張守節《正義》考之較詳,曰:
《括地志》云:“兗州曲阜縣魯城西南三里有闕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廟。伍緝之《從征記》云闕里背邾面泗,即此也。”按:夫子生在鄒邑,長徙曲阜,仍號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