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哲學時代:孔子研究
- 謝無量
- 2432字
- 2021-07-23 14:24:15
第一編 孔子事紀
第一章 先世
孔子先世,見于《世本》、《孔子家語》、《史記·孔子世家》,及《左傳》、《公羊傳》等書,而《家語》尤詳。近世以《家語》為王肅偽作,不可取信。惟《世本》最古。《史記》多因《世本》。《漢志》:“《世本》十五篇,周末史家記黃帝至春秋以來。”隋、唐《志》并有此書。近輯《世本》,孫星衍序以《世本》至宋始亡。故今序孔子先世,以《世本》為主,而參以《左傳》、《公羊傳》等。《詩·商頌序》疏引《世本·帝系篇》曰:
宋湣公生弗甫何,弗甫何生宋父,宋父生正考甫,正考甫生孔父嘉,為宋司馬,華督殺之,而絕其世。其子木金父,降為士。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為華氏所逼奔魯,為防大夫,故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生仲尼。
上文見《左傳·桓元年》疏引,其辭稍略;《昭七年》疏引作《家語》。《潛夫論·志氏姓》亦有此文。字句雖小異同,大抵皆據《世本》。然則孔子先世出于宋湣公,宋則殷微子啟之后也。故孟僖子曰:
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左傳·昭七年》)
先是宋湣公卒,弟煬公立。湣公之子鮒祀弒煬公,以國與其兄,而授世子弗父何。弗父何不受,鮒祀立,是為厲公。而弗父何及其子孫,世為宋卿。《左傳·昭七年》曰:“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是也。
孔子先世,多有名德,不獨微子啟之賢明也。如弗父何讓國不受,行合于義。而弗父何孫正考父,尤為當時所稱。《左傳·昭七年》曰: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共。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鬻于是,以
余口。”其共也如是。
《國語》亦稱正考父之溫恭。齊大夫閭丘來盟于魯,魯大夫閔馬父誡子服景伯驕慢曰:
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以《那》為首,其輯之亂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魯語下》)
正考父歷事宋戴公、武公、宣公三朝,為宋賢輔。蓋能全其謙讓之美德,可知也。觀鼎銘及輯之亂,則又長于文章。孔子次六藝,有溫良恭讓之性,蓋承其先德歟?正考父子孔父嘉亦賢。《左傳》曰:
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曰:“先君舍與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靈,得保首領以沒。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對曰:“群臣愿奉馮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若棄德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豈曰能賢?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務乎?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使公子馮出居于鄭。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殤公即位。君子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饗之,命以義夫!《商頌》曰‘殷受命咸宜,百祿是荷’,其是之謂乎!”(《隱三年》)
宋穆公將卒,而托殤公于孔父。孔父固宋社稷之臣矣,然不得其死。《春秋》桓公二年經曰:“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蓋深恫之也。至孔父嘉被害之故,《左傳》與《公羊》、《穀梁》之說不同,今比論如下:
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艷。” (《左傳·桓元年》)
春,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遂弒殤公。……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太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已殺孔父而弒殤公,召莊公于鄭而立之。(《左傳·桓二年》)
觀左氏所記,則華父督之殺孔父嘉,始因慕其妻,欲殺孔父而奪之,同時亦有專宋國政權之意。崔述《洙泗考信錄》嘗疑于目逆之說曰:
左氏目逆之說,二《傳》無之。余按,古者婦人車必有帷,士庶人之家出,猶必擁護其面,況卿之內子乎?督安得見之而目逆之也哉?齊慶克詐為婦人,蒙衣垂輦而入于閎;晉士匄、樂王鮒,二婦人輦以如公;衛世子蒯聵與渾良夫蒙衣而乘,以為孔氏;皆恐人之見之也。是古者婦人之出,人不能見,明甚。督安得見之而目逆之也哉?此誣古人之大者,且不近情理之尤者。(《洙泗考信錄》卷一)
《公羊傳》論華父督殺孔父嘉,則但為欲專政權。《穀梁傳》略同。其文曰:
及者何?累也。弒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曰:有,仇牧、荀息,皆累也。舍仇牧、荀息,無累者乎?曰:有。有則此何以書?賢也。何賢乎孔父?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其義形于色奈何?督將弒殤公,孔父生而存,則殤公不可得而弒也,故于是先攻孔父之家。殤公知孔父死,己必死,趨而救之,皆死焉。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公羊·桓公二年》)
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書尊及卑,《春秋》之義也。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弒君,而恐不立,于是乎先殺孔父,孔父閑也。(閑,謂捍御。)何以知其先殺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稱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孔氏父字,謚也。或曰:其不稱名,蓋為祖諱也。孔子故宋也。(《榖梁·桓二年》)
蓋殤公之立,由先君之遺命,而孔父嘉為之佐。華父督欲立子馮,以自專國柄,因有弒殤公之意,然不得不先去孔父嘉,此其所以先攻孔氏也。自《公羊傳》之說觀之,孔父信社稷之臣矣。《穀梁》謂孔父不稱名,為先殺及故宋之義。杜預獨以為稱名,且曰:“孔父稱名者,內不能治其閨門,外取怨于民,身死而禍及其君。”是猶附會《左氏》說。自事實論之,固當以從《公》、《穀》義為安矣。
孔父嘉既遇害,其子孫降為士,稱孔氏。《世本》謂孔父嘉曾孫防叔為華氏所逼奔魯,則孔父子孫當時猶在宋也。獨杜預《左傳·昭七年》注謂:“孔子六代祖孔父嘉為宋督所殺,其子奔魯。”蘇子由《古史》因之。狄子奇《孔子編年》曰:“孔父嘉為華督所殺,其子木金父奔魯,是為陬人。”亦承杜氏之說也。
案,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即孔子父也。自木金父至伯夏,其事不可考。叔梁紇行事,亦罕見載籍,惟《左傳·襄公十年》齊國偪陽,及《十七年》齊伐魯圍防,記叔梁紇二事。
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陬人紇抉之以出門者。(《左傳·襄公十年》)
陬叔紇、臧疇、臧賈帥甲三百,宵犯齊師,送之而復。齊師去之。(《左傳·襄公十七年》)
杜預注:“紇,陬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紇也。”則叔梁紇之可知者,惟勇力絕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