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聲音
- (英)西蒙·蒙蒂菲奧里
- 1075字
- 2021-07-21 10:46:50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我作為一名……戰士來到這里”
1913年11月13日
“不自由,毋寧死”(Freedom or death)是19與20世紀之交爭取婦女選舉權的婦女參政權運動領導人潘克赫斯特提出的選擇。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娘家姓為“古爾登”)嫁給了理查德·潘克赫斯特,后者參加了爭取婦女權利的運動。理查德于1889年去世,但埃米琳繼續在一場著名的運動中擔任領袖,她將這場運動稱為“要行動,不要空話”(Deeds not words)。1903年,埃米琳和女兒克麗絲特布爾、阿黛爾和西爾維婭建立了婦女社會政治同盟。從向首相扔斧頭,到打破唐寧街的窗戶,再到與警方搏斗,這場斗爭愈演愈烈。埃米琳在監獄里帶頭絕食以示抗議,當局做出反應,強迫喂食,以維持婦女參政權運動成員的生命,這給她們造成了可怕的心理創傷。埃米琳在1909年第一次訪問美國時稱自己是一個“流氓”(hooligan)。1913年,她從監獄被釋放后來到美國,發表了這篇演講。第一次世界大戰實現了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所追求卻未能取得的成就。她呼吁停止抗議,支持戰爭。婦女參政權運動成員獲釋,婦女們在戰爭期間為國效力,促使人們轉變了對婦女權利的看法。1918年6月的英國議會通過的一項法案賦予30歲以上婦女選舉權(附加了限制條件)。1928年7月,在埃米琳去世一個月后,一項賦予女性與男性平等投票權的議會提案成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