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商業會計的重要性及其發展

當代會計準則的最初形態產生于1929年證券市場崩盤之后,當時美國會計師協會特別委員會首次提出了一組公認的會計準則。至1939年,為了建立一套連續可靠的會計準則體系,第一個會計程序委員會在美國誕生。

這組規范意在厘清彼時相當模糊且不可靠的會計程序,并幫助恢復人們對上市公司財報的信任感。在當今的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是制定主要會計準則的機構。而這組規范就是《美國公認會計準則》(US GAAP),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條例轄下所有公司的會計準則都得遵循這組規范。

在大西洋的另一側,始于1973年,歐盟開始協調成員國之間不同的會計準則。這個過程最終導致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的誕生。迄今為止,接受這個準則的國家和地區超過了100個,包括所有的歐盟成員國、中國香港、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和加拿大。

雖然在《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之間尚有若干差異,但這兩種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套類似的原則之上,所以,二者大體上是一致的。經過多年全球范圍會計準則的協調,我們期待著下一個關鍵里程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全盤接受《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這個目標一旦實現,美國公司將被要求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從而實現多數發達國家會計準則的統一。這個目標最初計劃在2014年之前完成,但可能需要更多時間。統一后,投資者就可以直接比較歐洲公司和美國公司之間的財務數據及相關比率,而無須進行會計差異的調整。

像《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融合這樣的大型監管項目,極少有按事先計劃如期完成的,所以,這本書的內容涵蓋了這兩種會計準則,呈現的公司案例既采用《美國公認會計準則》,也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本書主要聚焦美國和英國的公司,但也考慮到新興市場公司。之所以如此,是基于這樣一種現實市場現象:廣大投資者現在能夠方便地在全球范圍的資本市場上進行投資。

雖然美國和歐洲的會計制度大體上具有可比性,但各自年報的外在表現卻不盡相同。就歐洲的年報和財報而言,其信息的表現方式和數量基本上沒有限制,而美國公司則必須填寫一張事先定義好的表格(俗稱“10-K表”),并提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備案。要想在這種事先定義的表格上添加輔助的圖表和數據(能為公司所處的市場和業務模式提供更進一步的信息),幾乎沒有可能。

這種標準化的呈現方式和表格的提交要求,主要歸因于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丑聞——導致政府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作為這項立法的結果之一,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基本被標準化了,而且,還必須由公司管理層簽署后,提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這既帶來了好處也捎帶了壞處。一方面,美國式年報(10-K)的整體結構不錯,布局清晰,但前提是讀者必須習慣于報告中大量的法律措辭。不過,你幾乎無法在這些報告里找到有關市場的信息或更多的行業數據。相比之下,歐洲的年報不僅提供了年度會計的基本成分,還包括了更多可以加深對公司的了解的數據。

不過,人們可以反駁說,通過美國式的年報,更易于對公司的業績和前景形成真知灼見,而那些內含于歐式年報的額外信息和圖表,可能潛藏著某些相關的暗示。同時,鑒于它寬松的規則,歐式年報(相較于美式年報)也顯現出較低的可比性。美式年報(10-K)和季報(10-Q)可以方便地通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官網獲取,而歐洲公司的年報則必須從各自的投資者關系網站得到。

說到這里,必須提及一個事實:通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系統或電子化數據系統(EDGAR)獲取10-K表和10-Q表的客戶體驗不是很好。有時候,檢索公司年報更快的方式是,在搜索引擎里直接搜索關鍵詞“公司名稱+投資者關系”。

上市公司經常按季度發布中期報告,并在每個財年結束時發布內容更詳細、更豐富的年報。較小的公司(其股票在管理較松的市場交易)要履行的報告義務通常不是那么嚴格。在這種情況下,發行人報告的次數通常要少一些,向公眾披露的信息也會少一些。然而,無論報告義務的程度高低,這些公開資料通常在報告季度或報告財年結束后的幾個月發布,并構成了財報分析的基礎。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都是一個關聯集團,換言之,它是在母公司的管理下,由各公司組成的統一的集團。因而,合并財務報表通常是資產負債表分析的起點。合并賬戶與母公司獨立賬戶的區分很重要,因為絕大多數歐洲公司在其年報里會同時公布這兩個賬戶的內容。

本質上,合并賬戶或合并報表表現的是作為單一經濟體的集團的信息。所以,雖然大型企業是由全球范圍內的很多分支機構組成的,但合并報表使它們看起來像是一家公司。在把所有的附屬企業和子公司的賬戶合并為一個集團賬戶的過程中,集團單個公司之間的所有關聯交易都被有效地剔除了。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向集團內部的另一家附屬公司發放一筆貸款,那么,它們就分別創造了一筆應收款和一筆負債。不過,在集團層面,這可視作一個無效事件,必須被剔除。所以,對于集團實際財務現狀的表現,合并賬戶總會比分析單個集團成員賬戶衡量得更準確。

下述的例子顯示了編制合并報表的必要性,以及為何分析一個集團內單個公司的報表可能會導致不正確的分析結果。

■例1-1 合并報表:控股結構

下面是母公司的獨立財報。這里目前沒有其他公司,只有母公司自己。因而,獨立報表和合并報表都是同一份(見表1-1)。

表1-1 母公司合并資產負債表 (單位:美元)

現在,母公司決定把其經營部門拆分為一個單獨的業務單位,定名為“分公司”。新建立的“分公司”具有100美元的固定資產和來自母公司的50美元的貸款。母公司和分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分別見表1-2和表1-3。

表1-2 母公司非合并的資產負債表 (單位:美元)

表1-3 分公司非合并的資產負債表 (單位:美元)

在拆分了經營部門后,母公司獨立的財報所含的信息量明顯縮減。固定資產全部轉給了“分公司”,由于貸款給“分公司”,現金科目降為零了,但相應地,應收賬款增加了50美元。當然,還要關注“金融資產”這個科目——它的金額就是新組建“分公司”的股東權益。

在這種情形下,母公司就是所謂的控股公司,它僅僅承擔“分公司”的行政性和戰略性事務,而經營業務則由“分公司”具體運作。這個集團現在必須編制合并報表,把不同的獨立報表概括為一個報表文件,以便外部利益相關方能夠讀懂它的資產、負債、財務狀況和損益情況。

為此,需要把所有各自資產負債表科目予以加總,最后剔除內部關聯交易。最終的合并報表能夠清楚地展現整個集團的財務狀況。

若要對任一公司進行扎實的基礎分析,合并報表主要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被人們視為基礎分析的關鍵素材。通常,這種合并報表是由下述包含數字的部分構成(括弧里是英式表述法)。

■資產負債表(財務狀況表)

■利潤表(損益賬戶)

■現金流量表

■股東投資及分配表

■附注

除了這些之外,大多數年報還涵蓋如下內容:廣泛的管理層評述、對過往年份的分析、業務描述、風險陳述和法律訴訟以及發展前景和精選財務數據(旨在方便對公司過去的業績進行快速回顧)。

不過,這里最關鍵的是要有這樣一種意識:任何會計制度永遠都只是一個模型,旨在準確記錄和呈現企業的現實,但不總是反映公司準確和真實的情況。

■例1-2 會計制度的差異

讓我們看看表1-4所示的兩家公司2006年年底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情況。

表1-4 會計準則的差異 (單位:百萬歐元)

針對這兩家公司,引用數字的量級都是一樣的。不過,公司1公布的凈利潤要高出7.7%且最終的每股收益也更高,而公司2的股東權益金額要高近6%。盡管有這些差異,但這兩組數字事實上是由同一家公司發布,即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安聯保險集團。

這種差異的出現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會計準則:第一組數字是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所得,而第二組報告的數字則是按照《美國公認會計準則》編制的結果。這種比較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在2007年之前,安聯保險集團一直維持著在法蘭克福和紐約兩地上市的狀況,因此它也必須遵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定。

這個例子進一步說明:雖然財務數字能夠給公司的業績做一個較好的概括,而且更是衡量公司是否成功的最好的數字標準,但千萬不要以為它們反映了公司的現實情況——這些數字的大小總是取決于所采用的會計框架。

雖然《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本類似,但有時候,會計準則變化帶來的影響會使人感到莫名的詫異:當大眾汽車公司在2000年把它的報告會計準則由《美國公認會計準則》改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時,它的股東權益金額一夜之間幾乎翻了一番。

就像我們隨后看到的,其他可選的具體會計處理方式(如租賃合同)會對報告的相關數字的可信度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临沧市| 英德市| 泌阳县| 珠海市| 河源市| 吉隆县| 布尔津县| 库伦旗| 苍山县| 普定县| 天全县| 平昌县| 耒阳市| 沈丘县| 重庆市| 如东县| 西和县| 宽甸| 乐山市| 隆昌县| 南涧| 龙山县| 睢宁县| 土默特左旗| 平和县| 沈阳市| 绥阳县| 公主岭市| 屏南县| 太仆寺旗| 贵州省| 盱眙县| 新田县| 尼勒克县| 宜兴市| 平果县| 盘山县| 衡东县| 宁乡县| 苍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