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春誦夏弦

  • 青青志
  • 辰鉥
  • 5684字
  • 2021-07-21 09:29:21

冬去春來,鳥兒賣力的鳴叫,歡快的叫聲攪得大地上的生機愈加盎然。小草悄悄探出頭,窺嗅大地上新生的氣息。樹枝頭上飽滿的芽兒就要迎著暖風開放了。

李家似乎并非自己安身之處,考慮良久,梅爵寫信給表哥段玫,讓他給自己介紹一所在城里招收女子的學校。學校找好了,她又央求表哥做說客,說服李銘卿讓她去上學,銘卿倒是說服了,但是老太太、老太爺那里就難過關了。過老太太、老太爺這一關的說客任務自然落在了李銘卿身上。

李銘卿從段玫寄給他的書信里知道梅爵要去讀書,長吸一口涼氣。李銘卿看到書信里說:學習是一生的事,不是有權就高枕無憂了,也不是有錢就束之高閣了,更不是過了學生時代就結束了……這句話,他很是贊同,而他又看到書信中提及讓他做自己父母的思想工作,則是頭疼不已。他跟五哥抱怨:

“我知道家里的清規戒律是不同從前般的一絲不茍的執行了。在這個動亂的年月里,往日的威嚴已不復存在。神已不在,形卻依然。再者家里人多,心計多,嘴多,事多。尤其是各房嫂子們,她們之間或明或暗的相互‘關心’,無異于油里加醋,容不得別人的事情簡單或者模糊了事。爹娘自然也就不得不更加強烈的反對。但相處了這些日子,我也知道,這位梅家小姐的脾氣秉性,本事不大脾氣大,說東就東,說西則西,她的偏激執著絕不亞于爹娘的頑固。”

瑞卿也為六弟為難,道:

“更重要的是梅家的這位小姐不缺錢財,單單是陪嫁的財物就夠我們家的全家幾代人用的了,所以財務不能制裁,唯一能夠約束她的就是輿論,而她又沒有翡翠李子,輿論也只能是冰上澆油,難以見效。父母說不得梅爵,就只好拿你開刀。那時你也無法,只好兩頭勸,結果兩頭都會埋怨你沒主見,兩頭不討好,兩頭受氣。”

“唉,受氣!”

銘卿遲遲不肯做父母面前的說客。梅爵先是一聲不響的在新府邸等了幾個月,然后就帶著丫頭滿街去逛。就在老太太忍不住要責備她是李家年輕一輩的妯娌中最出格的一個時,她卻自告奮勇的向家里人抖出話來:她要去學堂讀書!這話讓李家老一輩、少一輩嚇得不輕。即便是思想最開通的瑞卿和銘卿,也認為她欠考慮的就說出自己的想法太唐突,當然他二人心底還是認同她的思想很開通,很合時宜,很進步。

聽到梅爵公然要去上學的話,妯娌中,大房、二房太太幸災樂禍,暗自高興,希望她這只出頭鳥多多受打擊;四房太太仍然是持一貫的悄悄的不言語的風格;五房太太則是與己無關,隔岸觀火,一笑了之;三房太太關切的勸她不要太張揚,否則會惹禍上身,不過又覺得她要怎樣是些無所謂的事兒……

老太爺,老太太,背地里直罵梅爵敗壞家風,面上給她甩臉子,但她依然我行我素,昂然進出。她表現得絲毫不畏懼流言,也不害怕蜚語,她對有些人的勸告心存感激,但內心實質是一樣的不屑一顧。讓李瑞卿和李銘卿不得不佩服的是她的毫不在意的大氣,在李家的大院內,怕是諸多男人的胸懷也未必及得了,簡直就難以讓人理解,如同傳說中的人物。

李家老兩口認為梅爵只在意自己的想法,那么李家的規矩對她而言只是視為清風拂面——注意則有,不注意則無。

老太爺見管不住六兒媳婦,萌生了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堅決休了這位沒有婦道的兒媳婦。但是當他理直氣壯的跟老太太說時,老太太嗤之以鼻的對他笑了笑,提醒他:

“還天天說我頭發長見識短……如你想的這般簡單,這個家當初就不會讓她進大門了!”

梅家的家勢實在讓又老太爺不得不再三猶豫躊躇。雖然時局動亂,致使這些靠祖上強勢的家族的未來實力蒙上了未知陰影,可眼下休梅家姑娘的想法還是只能到考慮的程度。他在思慮休梅家姑娘時,就時不時想起張家,這個大家望族,已經不復存在,張白貞死了,翡翠子,還在張家那里,不知所向,但是應當找回來的,按照老祖宗們的意思。如果老六娶了張白貞,李家的現在一定又是另外一番樣子,至少和睦多了。梅家這只出頭鳥飛進來,惹得家里是烏煙瘴氣。她比精明的大兒媳婦、蠻橫的二兒媳婦、尊卑不分的三兒媳婦還難纏。他想來想去,卻也只能在這位梅家姑娘面前擺鐵青面孔而在她背后罵了又罵而已……

首先感受到李家人越來越不友好的是丫頭冬子。她處處碰壁,不知道是自己初來乍到不熟的緣故,還是李家就這樣風氣。以前在梅家,就受氣,還指望換個地方能改變,可是真的換了地方,發現比以前還糟糕。

這天早飯后梅爵又想出去走走,被冬子勸阻了:

“小姐,你要是覺得屋里悶,我們就去花園走走吧,出大門,又要被說!”

“唉,在這個院里走動,遇到每張面孔都煩啊!”

“小姐,我們來這里時間不短了吧!你有沒有發現他們家人比我們家人還多事?”

“豈止多事,有些事簡直匪夷所思。比如我們家姨太太多,孩子是不同的娘所生養,所以脾性很是不同,并且太太姨太太們一天勾心斗角,可我們卻依然是兄弟姐妹;而他們家,個個都是同一爹娘生養,竟然比我們家還差異。各房之間竟有水火不容的情勢。”

“水火不容在太太之間最是明顯。他們兄弟之間似乎還不是太過分。”

“是的,眾嫂子們似乎各有一盤棋在下,各房都想把這個大家當做棋子,來贏得她們小家的充沛。”

“照我看,大家要是真的散了,小家也不會好過!她們也不想想,還個個心懷鬼胎。尤其是長房的太太,我看見她心里就發怵。”

“大嫂表面孝順溫和,為他人著想,實際是極有主見和主意的人,在家里處處留心,事事關心,什么事都要在自己掌控中才放心。”

“我昨天聽廚房的下人似乎稱大太太‘千針菩薩’。以前也聽他們說菩薩菩薩的,我一直以為他們有求神拜佛之心。昨兒才知道指的是大太太。”

“還有這回事?言傳者也太大膽了,若是被大嫂知道了,定不會輕饒。你可不要再提了。她不來惹我們,我們也犯不著去捉她的沒趣兒。”

“二房太太尤其不好惹的!我看她對我們一房總是很兇的樣子。”

“二嫂看似蠻橫,實則是個外強中干,她沒什么心計,凡事隨大流,如果逆勢,也不過是爭空面子。”

“三房太太凡事都隨隨便便的,倒是好處!聽下人說家里人悄悄稱她韓大嘴巴,說她說話用嘴,不用腦。說她這一點和大太太相反,他們還說大太太說話一向用腦,不用嘴。”

“三嫂嘻嘻哈哈,無心無肺。她不爭不搶,物質方面過得好還是壞取決于她的運氣;心情永遠是樂呵呵的,這最寶貴,值得學習,卻很難學得來。與其相比,大嫂的活法太費心神了!”

“學不來,那三太太是不是天生的樂觀人啊?”

“也許吧!”

“這家里四房兩口子最奇詭,一天到晚悄悄的,卻又極其謹慎的做派,連他們房的丫頭都是這樣。”

“四嫂么,真是讓我看不透。看似他們兩口子境界很高,出世了,可是也說不準是他們深藏不露,入世入得比長房還高深也未可知。”

“平常碰到他們房的丫頭都不敢多說話,也不敢大聲說話。看到她們屏息斂氣的,都覺得憋悶!說來真是好笑!五房的人和她們竟然完全相反,走到哪里都極力招搖!”

“表姐么,花里胡俏,和以前比有過無不及。冬子,你有沒有注意到雖然她們個個迥異,不過她們看我們時的眼神都有一個共同特征,說不出來的怪異,尤其是二嫂。”

“是的!”冬子擰著眉頭點頭道。

“這個屋檐下人心各異,毫無家的氛圍,比我們家還要……所以,我鐵定主意出去讀書!”

冬子點頭稱贊。

梅爵見冬子直點頭,就道:

“你憑什么點頭肯定我就是對的?”

“憑……憑他什么,只要你定的,就指定沒錯。”

“呵呵……”

如梅爵所言,她上學并非完全任性而為,而為的是自己的何去何從,為她自己將來在李家的種種不確定性而盡可能掌握命運之舵而決定的。她現在考慮的不僅有理想、自由,更有怎樣才能把握自己,把握命運,雖然朝前看一切都還是迷茫的。

賈氏不能拉梅爵到自己這邊來,自然心中生怨,于是對梅爵出去上學一事就緊揪不放,不時提著這根小辮子到妯娌群里諷言嘲語或者到上房里抖抖,想著借眾位妯娌們的嘴殺殺梅爵的銳氣,一來可以出口惡氣,二來可以讓梅爵覺悟覺悟,知道在這個家里沒有人幫襯是不好過的……

早上季氏到上房請安,在上房門口沒有看到李富,她知道老太爺一定沒在家。進了大廳,里面正熱鬧,她看到李家人對梅爵群起而攻,竟然包括賈氏也成了老六媳婦的對立派,心里既幸災樂禍又有些同情梅爵,當然更認為她是活該。她詫異著賈氏不僅不忙自己的表妹,還推波助瀾,就忍不住嘲笑這表姊妹兩個。想起她們表姊妹,就想到自己的表姊妹。白貞表妹那么敬她,那么溫婉達禮,可是她卻走了,再也不能成為一家人。她欷歔老六要是能順利娶回表妹該多好……

韓氏請安離開時,季氏也連忙跟了出來,一同往回走。看看前后沒別房的人,季氏道:

“這個老六媳婦,目無尊卑,無視家規,作為嫂子,我們應該替爹娘管教管教她才是!”

韓氏在上房已經聽賈氏憤憤不平了一早上,對于梅爵出去上學的想法她也不以為然的,覺得她做得太不像位媳婦了,不過她又覺得那是梅爵自己的決定,是享受亦或是苦累她自己扛,其他人何必不依不饒。所以她雖然心直口快,一早上冷眼旁觀,卻什么話也沒說。現在見二嫂拉她做同盟軍,就道:

“二嫂,我們跟六兄弟媳婦只是妯娌們,何必去管人家的長短和喜好……”

“她算得上六兄弟媳婦嗎?連翡翠李子都沒有!”

“可是,她嫁進了我們家門,入主六房!”

韓氏說完走了,季氏楞在了原地。

季氏站在那里,見長嫂任氏也從上房出來了。她想著大嫂也是一早一言不發,不過眼珠子卻閃爍觀望著每一個人,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就忙打招呼道:

“大嫂!要回了?”

“是啊!看,一早上請個安被吵鬧得頭疼!”

“可不是么?家里怎能出這樣的事,老六媳婦一點兒規矩都不遵守!”

“你說得對,作為李家的媳婦,怎么能不遵從李家的家規呢!唉,真是讓人不知道怎么辦了!”

“大嫂一定要想辦法教訓小的們才是,您可是我們的長嫂啊!”

“什么長嫂,也不過是空頭的,誰會聽啊!”

“別人不知道,我可是唯大嫂馬首是瞻的!”

“罷了,難得你有這份心,我們還是聽爹娘的吧!”

任季氏說了一早上,任氏硬是滴水不漏自己的想法。季氏很是失望。

任氏跟季氏分道,回長房去了。進了屋門,跟在后面的紅兒看看四下無人,就不解的問道:

“太太,六太太上學,這么大的事兒,我們不管么?”

“管!”

“為什么剛才我們不跟二太太說明我們非常反對六太太上學!這樣我們就多了一位忠實的幫手!”

“我絲毫也不贊成老六媳婦出門上學,一是她出格的行動花銷了家里的錢,二是她學了男人般的本事,以后在家里我這位長房媳婦的地位怕是要名存實亡了。如果她出去只是玩玩,又不花家里的錢,我反而希望她出去,這樣惹得上房不喜歡她,家里的事情她也不了解,插不上手,我以后管家,也就少了個勁敵。但是我們當面卻要始終微笑著面對她,且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在別人面前表示反對她讀書一事。反正現在上下幾乎都在反對,就不需要我們費心張羅了!這個時候,我們只需靜觀其變!”

季氏朝自己一房走,覺得大嫂應該不會是真不管,如果說四房的景氏說不管,也許是真的。她注意到:景氏是老六媳婦最少見到面的李家媳婦,即便是見,她們也多是在上房老太太那里,通常都是彼此問候一聲,就完了。在上學這件事上,景氏似乎也是沒有任何聲音或者表示。如同她絲毫不知道此事一般……

梅爵知道自己的決定在李家一石激起千層浪,卻毫不顧忌,她堅定:李家大不了就離開,但是學要上,而且還要上出個名目,無論他們反對還是贊成。

梅爵的學還沒去上,讓她意外的是,竟然引發了李家的讀書大戰!這天她回到家后,雪兒笑著告訴她:

“今兒我到上房去端果子,老太太正在教訓七老爺,嫌他貪玩不上心讀書;說大太太一天到晚在家緊盯著兒子們讀書,二太太知道大太太的措施了,也趕緊督促兒子們收斂玩心,用心功課;還說只有四房照舊不見大動勢。上房丫頭說,老太爺、老太太看在近來兒孫們用功讀書的份兒上,應該感謝六太太的帶動!”

梅爵聽了哼笑一聲了過。

如雪兒所言,有男孩子的各房中只有四房不見動靜,就連孩子尚小的賈氏都上心兒子讀書的事了。任氏對于四房的表現,很好奇,想知道他們是在悄悄用心,還是真的沒把讀書爭氣放在心上。

這天早飯后,長房的男孩子們被母親催促讀書去了。任氏讓丫頭拿了幾串新鮮的葡萄隨她一同到四房去。

四房的院外院里從來都是靜悄悄的。今天也不例外。任氏站在門外聽了聽,沒聽到四房的響動,倒是二房、三房的言語聲從各院里傳過來,見李慶、李吉站在門口,看來老四也在家。

看見任氏來,兩名仆人轉身要進去通報,被任氏攔住了:

“別,就不辛苦你們兩人進去通報了,我就是送串葡萄來,沒什么事。”

兩人見任氏不讓去,也沒堅持,任由任氏帶著紅兒進去了。

任氏進門,站在門里,細聽了一會兒,沒聽到里面有什么聲音。

倒是四房丫頭秀兒看見了任氏,連忙報與景氏。景氏抬頭,從扇形院墻的窗牖欣賞桿桿青竹干整齊整潔的入畫而來。青竹裝在窗牖框框里,不但單調的墻色有了生機,而且景致也別有君子意趣,設計這樣恰到好處。她目光從窗牖挪到門口,看見任氏在門口徘徊的舉止,知道她應該是有什么特別的目的,就迎了出來,柔聲道:

“大嫂來了!看看,讓您見笑了,院里的下人真是越來越沒規矩了,您來都不報一聲。我在屋里尚且不知道您過來,都沒出來迎接!快屋里請!”

“不怨他們,是我不勞他們跑腿的!客套什么,還迎接?我又不是外人。”

說著二人進了屋。任氏進門不見孩子們和四弟,就道:

“他四叔不在家嗎?小侄子們哪里去了,我娘家昨天讓人送來的新鮮葡萄,分給了上房些,剩下不多,拿點兒過來給小侄子們嘗嘗!”

“不多就給大侄子大侄女留著,大嫂何苦還費心勞神還想著他們!”

“小孩子嘛!”

“孩子一早上都跟著他們爹在書房練字呢,不知道被打了多少次了。”

“別逼的太緊,他們還小呢!”

“大嫂教訓的是了!說多了孩子還鬧情緒!”

二人又說了幾句,任氏告辭。任氏走后,李儒卿從書房出來,問景氏:

“剛才是誰來了,這大聲吵嚷煩憂個沒完!”

“是大嫂,你小點聲說,別人聽了傳到她那里,要說我們的不是了!”

“大清早的,她來干什么?”

“送了幾串葡萄!”

“她怎么可能送幾串葡萄呢,又是有什么目的!”

“隨她去,我們管好自己就是!”

“心計叵測!沒事,少跟她多話!”

“我跟哪一房都沒有多往來!來往多了,都是事兒!”

景氏雖然安靜少語,也少來往于各房,不過還是用心與各房保持適當的距離與關系。大嫂走后,她想起了梅爵,這人自從嫁進來,除了在上房偶爾碰面見過,尚且沒有彼此走動過。妯娌中,二嫂跟她針鋒相對,大嫂面熱心冷……這位兄弟媳婦似乎自覺跟妯娌們都疏遠。自己并沒有跟她為敵之意,不妨找空閑去六房坐坐,表明自己一房的心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平乡县| 蛟河市| 灌阳县| 班戈县| 南宁市| 南宁市| 金山区| 广宗县| 财经| 三都| 天峻县| 沙湾县| 康乐县| 吐鲁番市| 大邑县| 兴山县| 缙云县| 宽甸| 璧山县| 莲花县| 台东县| 桂林市| 于田县| 乌兰县| 敖汉旗| 巫溪县| 元氏县| 永仁县| 保德县| 随州市| 扎囊县| 东城区| 南京市| 溧阳市| 乌鲁木齐市| 柞水县| 元江| 大荔县| 柞水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