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理想國”與“理想民”

自秦漢至于明清,是為中國的“秦制時代”,或謂“秦政時代”。

“秦制”“秦政”皆是由來已久的詞語。宋人歐陽修曾言:“秦既誹古,盡去古制。自漢以后,帝王稱號,官府制度,皆襲秦故,以至于今雖有因有革,然大抵皆秦制也。”(1)至近代,則有譚嗣同在《仁學》中暢言:“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a href="../Text/Chapter002_0002.html#ch2" id="ch2-back">(2)

所謂“秦制”,是一種古代東西方皆有的政治制度,而以中國延續的時間最為長久,發育最為成熟。它有兩個基本特征:

1.以官僚集團而非封建貴族作為政權統治的基礎。封建貴族有可能與皇權正面博弈,形成較為穩固的契約或類契約關系,進而有可能誕生私有產權之類的概念。但官僚集團一方面是皇權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利益訴求,他們與皇權之間的沖突幾乎不可能形成穩固的契約或類契約關系。秦制所追求的是“莫非王土”和“莫非王臣”。

2.皇權與官僚集團在施政中的主要訴求,是盡可能提升汲取人力與物力的強度與總量。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致力于消滅一切有影響力的人與組織(包括控制、消滅官僚集團內部的“朋黨化”),追求散沙化與原子化的扁平社會結構。

秦制的萌芽、成型與西周分封制的衰落、崩潰大致同步。秦制的基本觀點至遲可以追溯到《管子》。《管子》中記載了管仲的這樣一種政治思想:

利出于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養,隘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親君若父母。(3)

這段話的大意是:財富的流出渠道必須單一,必須由政府控制,也就是“利出一孔”,不能讓百姓有多余的錢,不能讓他們有發財的渠道。政府做到了“利出一孔”,就可以“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恩賜與剝奪、貧困與富有全由君王決定,百姓才會視官府為日月,愛君王如父母。

不過,作為齊國“稷下之學”的產物,《管子》一書帶有強烈的雜燴氣息。比如,它提出了“利出一孔”這樣典型的秦制理念,但也強調“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4)。提倡“利出一孔”,顯然不能說是“順民心”;提倡“順民心”,就應該反對“利出一孔”。

秦制的成熟是由商鞅與韓非子完成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平县| 连云港市| 灵宝市| 乐业县| 瑞安市| 乡城县| 祁门县| 敦煌市| 乡宁县| 通榆县| 内黄县| 云安县| 密云县| 泰来县| 栖霞市| 新化县| 都匀市| 富宁县| 合水县| 怀集县| 怀远县| 和田县| 洛川县| 罗平县| 玉山县| 新密市| 保德县| 塔城市| 西华县| 高青县| 鄂伦春自治旗| 甘洛县| 正镶白旗| 库尔勒市| 荣成市| 正定县| 瑞昌市| 遂昌县| 南木林县| 唐河县|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