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世的哲學課:他人與社會的思考
- 梁光耀
- 498字
- 2021-07-12 17:41:34
小時候母親帶我去剪發,總要求理發師替我剪超短發,俗稱“陸軍裝”,因為對她來說,這既方便打理,又省錢(因為要很久才需再剪發);但對我來說,每一次剪發都是噩夢,因為覺得短發的我十分難看,莫說是上學,簡直就不想見人,心情十分低落,這就是自卑。
除了以上剪短發那種周期性的自卑外,小時候的我還有另一種自卑,那就是覺得自己的名字太老土,什么“光宗耀祖”,感覺十分封建和落伍。當然,現在我不會認為短發難看,名字也只是一個代號,沒有什么大不了,除非叫作“吳德建”之類,容易被人取笑為“唔得掂”。由此可見,小時候主觀感受較多,而且太過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有些年輕人甚至只是由于生暗瘡而自卑,難怪有人說成長就是由主觀走向客觀。
雖然說年輕人容易太過敏感和以自我為中心,但無可否認,有些東西又確實存在高低或優劣之分,如樣貌、成績、能力、家境等,愛跟人比較的話,就容易產生自卑感。就以學歷為例,雖然是客觀事實,但由于學歷低而感到低人一等是價值判斷,并且是主觀的價值判斷,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單憑改變自己的看法就可消除自卑感。當然,事實上這并不容易,況且即使在思想層面消除自卑,在心理層面還是會存在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