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的哲學課:自我與人生的思考
- 梁光耀
- 727字
- 2021-07-12 17:42:37
厘清是思考的第一步
其實人生中很多困惑都是源于語意不清,只要澄清有關字詞的意義就可解決。當然,亦有不少問題不是單憑厘清意義就可解答,但厘清意義卻是解答問題的第一步,例如“人生有什么意義”這個問題。很多人以為這個問題很深奧,原因可能就是根本不明白這個問題的意思,又或者是這個問題有好幾個意思,容易令我們在這些不同意思之間游走,以致思考混亂,這正是語意不清所造成的困擾。由此可見,思考的一個要點就是清晰。
善于厘清關鍵的概念,將大大提升思考的能力。不過,一般來說,表達意義的基本單位是語句,不是字詞或概念,縱使語句是由字詞所組成。語句有著不同種類的意義,對批判思考來說,最重要的是認知意義,即具有真假可言的語句,也稱為判斷,分為三類:分析判斷、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分析判斷單憑分析語句的意思就可判定其真假,無須驗證,例如“紅花是紅色的”;事實判斷的真假要訴諸觀察、研究或調查,例如“金屬遇熱會膨脹”;至于價值判斷,則必須提出理由來支持或反對,不單單取決于經驗證據,例如“安樂死應該合法”。
明白了判斷的三分法之后,就容易知道用什么方法來判定語句的真假,不會浪費時間,也不會混淆不同的判斷,以致思考混亂。如果分析真句冒充事實判斷的話,那就是“空廢命題”,犯了“絕對空廢”的語害,例如天氣預報說:“明天下雨或者不下雨。”天氣預報本應有經驗內容,但這句話明顯是分析真句,毫無信息可言。有時我們也容易混淆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例如“人有人權”,貌似是事實判斷,實質乃價值判斷,真正的意思是“人應該有人權”,沒有任何經驗證據可以證明其為真,我們必須提出理由來支持,如“為了保障人的尊嚴”。
判斷三分法
分析判斷 例子:阿媽是女人
事實判斷 例子:太陽由東方升起
價值判斷 例子:偷竊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