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情偶寄譯注
- (清)李漁著 孫敏強譯注
- 657字
- 2021-07-13 19:07:32
一期崇尚儉樸
創立新制,最忌導人以奢。奢則貧者難行〔1〕,而使富貴之家日流于侈,是敗壞風俗之書,非扶持名教之書也〔2〕。是集惟《演習》、《聲容》二種為顯者陶情之事,欲儉不能,然亦節去靡費之半〔3〕;其余如《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諸部,皆寓節儉于制度之中,黜奢靡于繩墨之外〔4〕,富有天下者可行,貧無卓錐者亦可行〔5〕。蓋緣身處極貧之地,知物力之最艱,謬謂天下之貧皆同于我,我所不欲,勿施于人〔6〕,故不覺其言之似吝也。然靡蕩世風,或反因之有裨〔7〕。
【注釋】
〔1〕奢:奢侈。
〔2〕名教:禮教。
〔3〕節:節省。
〔4〕黜(ch ù):免除。繩墨:準則,規矩。
〔5〕貧無卓錐:窮得沒有存身立錐之地。
〔6〕我所不欲,勿施于人:語本《論語 · 顏淵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有俾:有益,有助于。
【譯文】
創立一種新的體制,最忌諱引導世人奢侈。奢侈則讓貧窮之人難以施行,且使富貴人家日漸趨于奢侈。那么這就成了傷風敗俗之作,而不是弘揚禮教正道的書了。本書只有《演習》、《聲容》兩部所論屬于顯貴者陶冶性情之事,想倡導節儉也難以做到,但是也節約了一半的消耗花費;其余如《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各部,也都把節儉的宗旨寓于各項規制當中,而將奢靡的做法擯除于規矩之外,富有天下的人可以做到,貧無立錐之地的人也可以施行。都是因為我身處極為貧窮的境地,知道物力最為艱難,誤認為天下人都同我一樣窮。我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感覺不到自己的言論似乎吝嗇了一些。然而對抑制奢靡之風,或許反而因此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