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情偶寄譯注
- (清)李漁著 孫敏強譯注
- 3352字
- 2021-07-13 19:07:31
序
《周禮》一書〔1〕,本言王道〔2〕,乃上自井田軍國之大〔3〕,下至酒漿屝屨之細〔4〕,無不纖悉具備,位置得宜,故曰:王道本乎人情。然王莽一用之于漢而敗〔5〕,王安石再用之于宋而又敗者〔6〕,其故何哉?蓋以莽與安石,皆不近人情之人,用《周禮》固敗,不用《周禮》亦敗。《周禮》不幸為兩人所用,用《周禮》之過,非《周禮》之過也。蘇明允曰:“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7〕古今來大勛業、真文章,總不出人情之外,其在人情之外者,非鬼神荒忽虛誕之事,則诪張偽幻獪獝之辭〔8〕,其切于男女飲食日用平常者,蓋已希矣。余讀李子笠翁《閑情偶寄》而深有感也。昔陶元亮作《閑情賦》〔9〕,其間為領、為帶、為席、為履、為黛、為澤、為影、為燭、為扇、為桐,纏綿婉孌,聊一寄其閑情,而萬慮之存,八表之憩,即于此可類推焉。今李子《偶寄》一書,事在耳目之內,思出風云之表,前人所欲發而未竟發者,李子盡發之;今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李子盡言之;其言近,其旨遠,其取情多而用物閎。漻漻乎?〔10〕,乎?〔11〕,汶者讀之曠?〔12〕,僿者讀之通?〔13〕,悲者讀之愉,拙者讀之巧,愁者讀之忭且舞?〔14〕,病者讀之霍然興。此非李子偶寄之書,而天下雅人韻士家弦戶誦之書也。吾知此書出將不脛而走,百濟之使維舟而求,雞林之賈輦金而購矣?〔15〕。而世之腐儒,猶謂李子不為經國之大業,而為破道之小言者?〔16〕。余應之曰:唯唯否否。昔謝文靖高臥東山,系天下蒼生之望?〔17〕,而游必攜妓,墅則圍棋。謝玄破賊,桓沖初憂之,郗超曰:“玄必能破賊。?〔18〕吾嘗共事桓公府,履屐間皆得其用,是以知之。”白香山道風雅量,為世所欽,而謝好、陳結、紫綃、菱角,驚破霓裳羽衣之曲;罷刑部侍郎時,得臧獲之習管磬弦歌者指百以歸?〔19〕。蘇文忠秉心剛正,不立異,不詭隨,而琴操、朝云、螭頭、鵲尾,有每聞清歌輒喚奈何之致?〔20〕。韓昌黎開云驅鱷,師表朝廷,而每當賓客之會,輒出二侍女合彈琵琶箏?〔21〕。故古今來能建大勛業、作真文章者,必有超世絕俗之情,磊落
崎之韻?〔22〕,如文靖諸公是也。今李子以雅淡之才,巧妙之思,經營慘淡,締造周詳,即經國之大業,何遽不在是?而豈破道之小言也哉!往余年少馳騁,自命江左風流,選妓填詞,吹簫跕屣?〔23〕,曾以一曲之狂歌,回兩行之紅粉,而今老矣,不復為矣!獨是冥心高寄,千載相關,深惡王莽、王安石之不近人情,而獨愛陶元亮之閑情作賦,讀李子之書,又未免見獵心喜也?〔24〕。王右軍云:“年在桑榆,正賴絲竹陶寫。”?〔25〕余雖頹然自放,倘遇洞房綺疏,交鼓
瑟?〔26〕,宮商迭奏,竹肉競陳,猶當支頤鄣袖?〔27〕,傾耳而聽之。
時康熙辛亥立秋日建鄴弟余懷無懷氏撰
【注釋】
〔1〕《周禮》:為儒家“三禮”之首(另兩種是《儀禮》、《禮記》),又名《周官》、《周官經》,備載先秦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名物制度。關于其作者及成書年代,歷來眾說紛紜,大致有西周周公說、春秋說、戰國說、秦漢之際說、漢初說和王莽偽作說等。
〔2〕王道:儒家用以指往昔圣王治理天下的仁義之道。
〔3〕井田軍國之大:指耕戰之類的軍國大事。井田,道渠縱橫,將田畝分隔成“井”字,故稱“井田”。學界認為周代曾實行井田制,井田中間為公田,周邊為私田。分得私田的農人要無償耕種公田。也有學者認為,井田制可能并未得到嚴格實施。
〔4〕酒漿屝屨之細:指飲食穿著之類生活瑣事。
〔5〕王莽:字巨君,西漢末外戚,專權代漢,建立新朝,后天下大亂,死于亂軍之中。
〔6〕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神宗支持下推行的變法以失敗告終。
〔7〕蘇明允:即蘇軾、蘇轍之父蘇洵,號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二子并稱“三蘇”,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凡事”一語,見于其所著《辨奸論》。奸慝(tè):指奸邪為惡之人。舊說以為是蘇洵為譏諷王安石“不近人情”而作,或以為此文為后人(邵伯溫)假托蘇洵之名所作。
〔8〕诪(zhōu)張偽幻:欺誑詐騙,迷惑人們。語出《尚書 · 無逸》:“民無或胥诪張為幻。”獪獝(kuài xù)之辭:指胡編亂造的鬼話。獪,狡猾。
〔9〕陶元亮:即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文學家。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今存《陶淵明集》。其《閑情賦》有“十愿”、“十悲”,寄慨沉切,寓意遙深。
〔10〕漻漻(liáo liáo):清澈的樣子。
〔11〕纚纚(lí lí):連綿不斷。
〔12〕汶(mén):昏暗不明。曠:明白寬敞。
〔13〕僿(sài):閉塞不通。
〔14〕忭(bià n)且舞:歡欣鼓舞。忭,歡欣,喜樂。
〔15〕“百濟”二句:是說李漁《閑情偶寄》的影響將及于海外,異邦人士踴躍求購。雞林,即新羅,與百濟同為朝鮮半島古代國名。
〔16〕經國之大業:語出曹丕《典論 · 論文》。經國,治理國家。破:害。小言:不合大道的言論。出于《孔子家語 · 好生》:“小辯害義,小言破道。”
〔17〕謝文靖:即謝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相。謝安少以清談知名,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后復起。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作為總指揮,以八萬北府兵大敗號稱百萬的前秦軍,為東晉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安寧。逝后謚號“文靖”。系天下蒼生之望:是指謝安一身系天下蒼生的安危和期望。《世說新語 · 排調》:“謝公在東山,朝命屢降而不動。后出為桓宣武司馬,將發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靈時為中丞,……戲曰:‘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今亦蒼生將如卿何?’謝笑而不答。”
〔18〕玄:謝玄,字幼度,東晉名將,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名相謝安之侄。玄善治軍,招訓北來難民中的驍勇之士,為勁旅“北府兵”,以少勝多,贏得淝水之戰,并乘勝收復今河南、山東、陜西等部分地區。桓沖:字幼子,小字買德郎,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名將,淝水之戰中與謝氏協力抗擊前秦。郗超:字景興,一字敬輿,小字嘉賓,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人,東晉書法家。淝水之戰時,朝中有人對謝玄能否勝任表示異議,郗超雖與謝玄不和,卻盛贊謝玄必能成事,典出《晉書 · 謝玄傳》。
〔19〕白香山:即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唐代著名詩人。有《白氏長慶集》。謝好、陳結、紫綃、菱角:都為追隨白居易的歌姬。白居易《小庭亦有月》有“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之句,其自注有云:“菱、谷、紫、紅,皆小臧獲名也。”霓裳羽衣:唐玄宗時著名樂舞,楊貴妃善此舞,白居易《長恨歌》特為提及此舞。臧獲:奴仆。
〔20〕蘇文忠:即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詩人、散文家、書畫家。謚號文忠。不詭隨:即秉心剛正之意。詭隨,欺詐虛偽。琴操、朝云:是蘇東坡在杭州結識的歌姬才女,二人都深愛蘇子。琴操后出家,朝云則一生追隨遭譴謫的蘇子,病逝于惠州,年僅34歲。螭頭、鵲尾:蘇軾《瑞鷓鴣 · 城頭月落尚啼烏》有“映山黃帽螭頭舫,夾岸青煙鵲尾爐”的詞句。螭頭指龍舟,鵲尾指香爐。有每聞清歌輒喚奈何之致:語出《世說新語 ·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21〕韓昌黎:即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倡導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祖籍昌黎,故世稱“韓昌黎”,有《韓昌黎集》。開云驅鱷:韓愈有《祭鱷魚文》,是在潮州刺史任上為驅鱷而作。
〔22〕磊落嵚(qīn)崎:比喻品格卓異超群,襟懷坦蕩光明。
〔23〕跕屣(dié xǐ):指挾妓冶游。
〔24〕見獵心喜:見到打獵就欣喜心動,也想一試身手。
〔25〕王右軍:即書圣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后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曾任會稽內史,領右將軍,故人稱“王右軍”。年在桑榆,正賴絲竹陶寫:語見《世說新語 · 言語》:“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桑榆,桑樹和榆樹。這里指落日余暉映照桑榆,喻指暮景、晚年。絲竹,弦樂與管樂。陶寫,陶冶,排遣。
〔26〕交鼓絙瑟:擊鼓彈瑟。語出《九歌 · 東君》:“絙瑟兮交鼓。”
〔27〕支頤鄣袖:手托下巴,以袖遮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