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1924年夏天,肯尼斯·克拉克的牛津學位已經十拿九穩。此時,他開始思考下一步的計劃。他在阿什莫林博物館的導師C.F.貝爾對此沒有任何疑問:寫一部關于哥特復興的專著。克拉克在他的自傳《林間的另一處》(1974)中回憶說:“我當時頗為驚訝,因為我的確不知道什么是哥特復興,此外我也想專門研究一位意大利偉人。但這一建議頗具靈性。自1872年以來,還沒有關于這一題目的專著問世,也沒有人對這類突然拔地而起、兼具宗教性與世俗性的中世紀風格建筑的出現提出過任何疑問。人們將其視為國之不幸,就像忍受糟糕的天氣一樣接受它們。”他坦承,他原本打算模仿里頓·斯特拉奇的風格“寫一部諷刺專著”。但是,奇跡發生了。在閱讀沃波爾、普金和羅斯金時,在研究巴特菲爾德、斯特里特和伯吉斯時,克拉克被折服了:“我逐漸改變了看法。”

克拉克從羅杰·弗萊的形式美學到約翰·羅斯金的道德價值的轉向并未完成。書雖然出版了,卻沒有寫完。書中對維多利亞鼎盛時期的著名人物(巴特菲爾德、斯特里特和伯吉斯)著墨不多;對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人物(韋伯、古德溫和塞丁)也幾乎未提及。博德利、皮爾森和康普哪兒去了?創作了《文明》(1969)的克拉克爵士在他生活的時代成為了最偉大的藝術行家和傳播者,享有與羅斯金同等的聲譽,但關于哥特復興,他卻幾乎再沒有寫出只言片語。他諸事纏身,既要管理國家美術館,又要為達·芬奇的素描編目。盡管如此,他一直對自己這部處女作情有獨鐘。《哥特復興》初版于1928年,甫一問世便好評如潮,既因其內容,更因作者表現出來的潛力,后經1950年的第二版和1962年的第三版,終成為趣味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

這部作品今天的地位如何?克里斯托夫·赫希與H.S.古德哈特—倫德爾在它問世時便表示贊許,稱之為一部力作,同時亦指出其批評性前提中的自相矛盾之處。《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的評論頗具慧眼:“面對這令人困惑的、如繁花般涌現的尖頂,作者似乎也難以下定論。”《哥特復興》是一部年輕人的作品,清晰、自信、沒有學究氣。七十年后來看,其中的學問或許顯得有些單薄。但是,學問只占本書樂趣的一半:一代又一代建筑史學者一直在咀嚼克拉克書中的遺漏,同時艷羨于作者清晰的思路。后面的數章,正如作者本人所預料的,最能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對教會建筑學家的心態,沒有比克拉克的描述更尖銳的;對約翰·羅斯金的精神混亂,沒有比克拉克的介紹更敏銳的。這個版本保留了1962年版的原文,包括全部羅斯金式的腳注,作者言語含蓄,四十年后仍在與后代學者打啞謎。本版本包括一個簡明扼要的文獻目錄,未影響到頁碼編排。除此之外,對這部早已成為經典的著作未加任何稀釋。

J.莫達特·庫魯克

1995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叶城县| 西充县| 镇平县| 密云县| 若羌县| 柏乡县| 大丰市| 新泰市| 凌云县| 武威市| 沙河市| 油尖旺区| 屯留县| 龙泉市| 永安市| 沙洋县| 凤凰县| 镇远县| 西华县| 通道| 香格里拉县| 肃南| 炉霍县| 新乡市| 九江县| 台南县| 绿春县| 永州市| 木兰县| 安塞县| 十堰市| 汉沽区| 许昌市| 黑龙江省| 家居| 开鲁县| 白朗县| 班玛县| 防城港市|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