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的沒落(第1、2卷)
- (德)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
- 596字
- 2021-07-09 16:23:11
初版序言
本書的定稿是三年勞作的結晶,它實際在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時候就已告完成,到1917年春,我又對它做了一次修改,在某些細節(jié)方面予以增補和潤飾,但由于當時的形勢所限,遲遲未能付印。
盡管本書的范圍和主題屬于歷史哲學,但它也包含有一個更深層的用意,那就是對一個劃時代的重大時刻加以評論,這個重大時刻的不祥預兆在其主導觀念開始形成的時候就已清晰可見。
書名早在1912年就已經確定,它十分切題地表達了本書的意圖,即以古典時代的沒落為殷鑒,來描述一個歷時達數(shù)世紀之久、而我們自己現(xiàn)在正在進入的世界歷史的樣態(tài)。
事件給出的是甚多驗證而非反駁。顯然,這些觀念必然地要于此時此刻在德意志提出,尤其是,戰(zhàn)爭本身就是那使新的世界圖象(world-picture)清晰地呈現(xiàn)的諸多前提之一。
因為我確信,這不僅僅是從若干可能的、且只能邏輯地證明的哲學中提出一種哲學的問題,而是撰寫我們時代之哲學的問題,這一哲學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合乎自然的哲學(natural philosophy),是所有的人都能朦朧地預感到的哲學。這樣說并無冒昧揣測之意;因為一個具有歷史之重要性的觀念并不是產生于某一個時代,而是它自身就創(chuàng)造這個時代,它只在一個有限的意義上才是那個注定孕育它的人的所有物。它屬于我們的整個時代,它影響著所有的思想家,只是他們不自知罷了。個人對此觀念——包括它的缺點和優(yōu)點——偶然的、一己的態(tài)度(無此則任何哲學皆不可能存在),即是個人的命運和福祉。
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
1917年12月于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