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骨骼:人體的支架

人體中最小最輕的骨是耳朵里的鐙骨,而最大的骨是股骨,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腿骨。

目不定的骨

在人的一生中,身體里的骨頭數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剛出生的嬰兒,體內的骨頭數有300多塊。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骨頭便會慢慢地融合或連接在一起變成一整塊骨頭,這樣到了兒童期,就只有217~218塊了。而正常成年人的骨頭數則更少,僅為206塊。

的奇特結構

骨骼相當于人體的“腳手架”,如果沒有了它們的支撐,人便會像一個軟塌塌的口袋一樣,無法立住。人的骨頭不僅長短不一,長得也是各式各樣,但它們都離不開兩種重要的細胞: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如果成骨細胞比較活躍,骨頭就會長大;如果破骨細胞比較活躍,骨頭則會衰老。兩者的功能是互相對應的,破骨細胞是骨吸收的主要功能細胞。

從成分上來說,骨頭都是由脆硬的無機物(如鈣鹽)和柔韌的有機物(如蛋白質)組成的,所以才又硬又輕。并且,人在不同的年齡,骨中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比例也不同。通常,兒童的骨中有機物含量多,柔韌度比較高;而老年人的骨中有機物含量少,硬度比較高,因此更容易發生骨折。

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外形特點,人體全身的骨骼大致可分為長骨、短骨、扁平骨、不規則骨和圓骨。

長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長管狀,比如肱骨和股骨;短骨一般非常小,多呈短柱狀或立方形,多位于既能承受較大壓力而又能靈活運動的部位,比如手腕和足跟部的骨。

扁平骨薄而彎曲,由平行的兩面致密骨夾著中間一層海綿骨,頭骨和胸骨就屬于這種骨頭。

不規則骨顧名思義其形狀沒有什么特定的規則,典型的不規則骨有椎骨、脊柱骨等。

而圓骨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籽骨、種子骨,最為常見的圓骨就是膝蓋前方的髕骨。另外,從事重體力勞動或者長期堅持體育運動的人,其足底也常常會長出圓骨。

晚不同的身高

一個人的身高是指從腳底到頭頂的高度,它主要反映了人體骨骼的發育程度。按常理說,身高在一天內幾乎是不會變化的,但有人發現事實并非如此,大多數人的身高在早上都會比傍晚高1厘米左右。

這是因為人體的骨骼雖然很堅硬,但終究不是鋼鐵澆鑄的。人白天活動時,體內的骨骼和關節都會受到重力的壓迫,時間一長,足弓下塌,脊柱的椎間盤壓縮,關節間的軟骨層也會變扁,因此晚間身高會變矮。而早上剛起床時,由于經過一夜的睡眠,關節放松,椎間盤也沒有受到太多的壓力,所以身高有所復原。

肉相連

單單靠骨頭自己,它們是無法直接相連的,這時一種名為韌帶的索狀組織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韌帶像一條質地堅韌、極富彈性的帶子,將人的骨頭相連接。它的主要任務是加強關節,維護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限制骨關節超越生理范圍的活動。不過韌帶雖然耐力強勁,但過激的動作也會使其拉傷。

勛卓越的顱骨

在人體骨骼的大家族中,最為核心的成員要數顱骨了。顱骨由23塊形狀不一、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則骨組成,能支持和保護腦等重要器官。組成顱骨的骨骼一般結合得異常嚴密,唯一一塊可以活動的顱骨是下頜骨,如果它無法活動,人們就不能正常說話和咀嚼食物了。

人活著的時候,顱骨功不可沒,即便在人死后,它也有著很大的價值。例如,在考古挖掘中,人們就可以通過顱骨找到不少鑒別年齡的線索。因為一個人顱骨基底縫的愈合時間相對比較穩定,通常在20~25歲,所以通過觀察基底縫的融合情況就能判斷骨骼主人是否成年。

另外,當人到了50~60歲后,骨縫會發生完全融合并消失。因此綜合這些信息,有經驗的考古專家僅憑一具顱骨,就可以判斷出該顱骨主人死亡時的大致年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河间市| 晋城| 博乐市| 杭锦旗| 鄂托克旗| 富阳市| 武宁县| 昌邑市| 九台市| 家居| 韩城市| 卢龙县| 吴忠市| 柘城县| 西城区| 佛坪县| 彰武县| 苏尼特右旗| 青铜峡市| 大悟县| 通城县| 大理市| 阿瓦提县| 连南| 柳林县| 楚雄市| 祁阳县| 加查县| 阜宁县| 隆回县| 黄浦区| 汤阴县| 宣恩县| 中山市| 赤水市| 久治县| 鹤岗市| 东莞市| 吉首市|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