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奇妙的人體(奇趣科學探索之旅)
- 張康編著
- 1397字
- 2021-07-09 15:50:43
腦:身體最高指揮所
◎結構復雜的人腦
從微觀層面來說,人腦主要由腦神經細胞組成。科學研究發現,人腦里的神經細胞多達140億個,但數量雖多卻無法再生。并且,一個人自出生那天起,他的腦神經細胞就在不斷地死亡,過了30歲,人們平均每天要損失10萬~20萬個腦神經細胞。

從宏觀上來看,人腦在結構上有三大控制室:大腦、小腦和腦干。其中,大腦占整個腦的80%,幾乎控制著人體的各個部位,主管人的思維、記憶、行動以及各種感知覺等,相當于“人體司令官”。小腦主要負責身體的平衡,是人自由行動的保障。而腦干則是控制呼吸、心跳的生命中樞。

◎腦重與智商的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腦袋越大就表示他越聰明。其實,這種觀點很不科學。人的腦重往往會因個體和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研究表明,成年男性的平均腦重約為1.4千克,成年女性約為1.3千克,只要一個成年人身體正常,男性的腦重就不會少于1千克,女性的腦重不會低于0.9千克。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幾乎沒有實驗可以證明一個人的腦重和其聰明程度有關。被稱為超級天才的愛因斯坦的腦重僅為1.23千克,這個數值還不及我們腦重的平均值呢!

◎神奇的人腦記憶
人腦具有強大的記憶功能,人們憑借它可以輕松地記住一個電話號碼,也可以一字不落地背誦一篇文章。可是既然如此,那為什么有的人記憶力很好,而有的人記憶力卻很差呢?
原來,人腦也是有“脾氣”的,它更喜歡整潔有序的空間。當外界沒有雜亂的信息干擾,而人腦又學會了組織內部知識的技巧,那么記憶的效果往往會很好。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記憶力并不是恒定不變的,可以通過訓練大腦來提高。
如果一個人長期不動腦子,他可能會出現反應遲鈍、思維混亂等情況,因為人的許多器官都遵循著“用進廢退”原則,越不愛動腦筋,腦的老化速度就會越快。因此,大家一定要“沒事找事”,多鍛煉,多運動,勤思考,不要讓它閑著。當然,萬事萬物都要有個度,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不要過度用腦,否則也會給大腦帶來傷害。
◎頭痛不代表腦袋痛
人們在患病時常常稱自己頭痛,還堅定地指出是腦子痛。其實,說腦子痛并不太準確,因為大腦雖然是收集、分析人體所有情報的中心,但其自身卻沒有任何感覺神經,也就是說大腦是不會有痛覺的。我們平時所說的頭痛,其源頭并不是腦子,而是覆蓋在周圍的薄膜以及血管神經傳遞的感覺。

◎大腦里的司令員
如果將人腦比作一個指揮所,那么大腦皮層無疑是指揮所里的總司令。大腦皮層位于大腦的表面,它是平均厚度約2.5毫米的灰色皮層,整體外觀呈凹凸不平、深淺不一的波紋狀。雖然人的大腦皮層很薄,但其平展后卻有一頁報紙那么大,并且上面還分布著感覺、運動、語言和視覺等控制中樞。

一旦這些中樞出現問題,與其相關的身體器官即便完好無損也常常不能發揮作用。比如大腦皮層視覺中樞遭到破壞的人,眼睛雖然完好卻依然看不見任何事物。
◎植物人也會打噴嚏嗎
植物人是指大腦或小腦受到嚴重損害后處于深度昏迷狀態,但腦干依然活動且維持著身體的呼吸、心跳、血壓等機能的患者。他們雖然已經沒有了意識、知覺、思維等人類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但身體對外界的刺激依然還能產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打噴嚏、打哈欠等。腦電圖呈雜散的波形。
植物人與腦死亡的人不同,腦死亡的人沒有呼吸與心跳,其心電圖與腦電圖都呈一條直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