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同:贏取支持的藝術
- (美)約翰 P.科特 羅恩 A.懷特海德
- 1170字
- 2021-07-09 20:21:17
冷嘲熱諷(或人身攻擊)
某些抨擊意見并非直接針對所提的計劃本身,而是瞄準計劃背后的那個人。它們可能會讓建議者難堪,質疑他的能力,甚至直接或間接地懷疑他的人品。如果人們覺得建議者為人不可靠的話,他將難以贏得強有力的支持。
鮑姆巴斯之類的人特別擅長運用這一策略。他提出一條意見,雖然顯得沒有冒犯的意思,但臉上隱隱約約擺出的卻是一副端著的架勢。他甚至不用說話,人們就會產生疑問,你是否認真考慮過某個問題,或是否預想到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案。
在之前的討論會上,我們注意到本蒂·溫迪試圖借勢反對那項電腦計劃,說什么該計劃擯棄了社區長期以來所珍惜的價值觀念。對于這個說法,漢克顯然肯定無法茍同,但它卻讓人們對漢克的人品有所懷疑。我們還注意到阿弗伊德斯·雷斯基說什么“沒有人會做這種事的”。任何思維縝密的建議者當然清楚這一點,但它卻很容易讓人們懷疑他的工作能力。
基于冷嘲熱諷和人身攻擊的策略,反對者在提出疑慮時可能會表現得義憤填膺,但更常見的則是輕描淡寫。給人們的感覺是:他拋出這一話題也很難為情,但人們覺得他有責任過問一下喬治頻頻和行政助理一起吃飯是不是可能會……不說了,不說了,那樣不太好,就當我沒說。
或許是因為可能會反遭嘲諷,與其他三種策略相比,這一策略用得相對少一些。但它一旦發揮作用,就會產生連鎖反應。不僅所提計劃受損,名望受辱,而且只要人們還沒有淡忘這次人身攻擊的記憶,建議者其他的合理意見就難以得到別人的信任。
反對者的抨擊策略未必就限于上述四種中的一種。威力最大的抨擊往往會同時采用兩種甚至三種戰術。如果某一反對意見缺乏理性思考、有失公允或動機不純,它就能達到既能混淆視聽又能擱置建議的目的,或能達到既進行人身攻擊又制造恐慌的目的。精心策劃的多手段抨擊影響很大。
這些策略,不論是單獨使用還是綜合使用,都可能會扼殺一個好主意,所以一旦你被抨擊過幾次,下次如果有人提出一個想法,這個想法雖然很好,但不完全合乎你的意愿,你自己或許也會禁不住使用同樣的策略去抨擊他。為了阻止一個好計劃,如果你既聰明又能說會道,就會在討論時極力采用混淆視聽的戰術;如果你討厭開會且不想讓它正常進行下去,就會耍手腕制造恐慌;如果你很不喜歡那個建議者,就會攻擊他的人格;如果覺得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且更想讓自己的意見頻頻“壓制”對方,就會把對方的任何其他計劃盡量無限期地拖延下去。
但這些策略都是雙刃劍。正如圖書館故事清楚表明的那樣,這些戰術并不能確保你取得成功,且可能會遭到反擊,有時還會很痛苦。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之前頻頻遭受的這種痛苦,如果固化為憤世嫉俗的態度,那么這種狀態會使我們惡意使用四大抨擊策略以達到阻止他人的目的。我們會(有意或無意地)覺得每個人都能這么做,我們為什么不能呢,或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或好人當不得。時間會證明這些憤世嫉俗的想法對我們是極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