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從線性思維到生態思維的人才管理認知十變

傳統的線性思維是有圍墻的花園。未來,大企業和小企業之間是交融在一起的,企業和用戶之間是交融在一起的,它是一個生態。過去叫獨木成林,一個產業只能有2~3家,大樹底下不長草;未來叫一片森林,大樹底下要長草,樹要生長好,草也要生長好。對于少數大企業及行業領袖而言,要致力于構建平臺、打造生態;對于眾多中小企業而言,是參與平臺,融入生態,不一定都要成為500強企業,而是致力于做精、做專、做小、做好、做久,成為生態體系不可或缺的要素或環節。

人才管理從線性思維到生態思維,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的認知革命與思維轉變。

(1)對人性假設的認知轉變,從線性思維到生態思維。過去的人性假設是黑白假設,非此即彼、非善即惡,這是一種線性思維。但是生態思維不一樣,生態思維的人性假設是一種善惡疊加的思維,善惡是一個整體,是一體兩面,善惡是交織在一起的,沒有善就沒有惡,沒有惡就沒有善,是善還是惡,受正能量的影響,受價值觀的影響和牽引。人本來就是一個善惡交織的綜合體,但行為是走向善還是惡,取決于價值觀,取決于正念。未來,價值觀很重要,環境很重要,好的生態環境會激發人性善的一面,惡的生態環境會激發人性惡的一面。所以,A跟B之間的狀態受什么影響?第一,受價值觀的牽引;第二,受生態環境和人的生存環境的牽引。好的制度、好的機制、好的生態環境,會讓壞人變成好人;不好的制度、不好的機制、不好的生態環境,會讓好人變成壞人。生態思維的善惡是交互的,是動態變化的。

(2)對人的需求的認知轉變,從直線的、垂直的層序思維到網狀結構的混序思維。線性思維的人的需求認知,人的需求結構層序按照馬斯洛需求來講是從下至上、從低層次的物質需求到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再到自我實現的需求,是遞增的需求滿足。但是生態思維不一樣,人的需求結構是混序化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是交替混序的,是一體化的體驗與場景。任何一個人,既有低層次的物質需求,又有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跟低層次的物質需求是混序的,而且不存在物質需求就是低層次的說法。消費結構的升級,本身是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雙向升級。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是雙向、并行、混序的,沒有高低之分。

(3)組織與人的關系的認知轉變,從雇傭關系到合作伙伴關系。線性的人才思維,資本是強勢的,是資本雇傭勞動,職業經理人給老板打工,本身就意味著不平等,叫資本剝削勞動。但是生態思維不一樣,組織與人、貨幣資本與人力資本之間是一種相互雇傭關系,你可以雇傭我,我可以雇傭你,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數字化與智能時代,人力資本成為企業價值創造主體,人力資本不僅要有剩余價值索取權,更要有經營決策話語權,這使得事業合伙制變成一種主流的公司治理模式。未來,很多體力勞動、重復性勞動都會被人工智能替代,留下的是創新性勞動、智慧性勞動。在創新性勞動、智慧性勞動之間,你只能建立事業合伙機制。人力與資本之間不再是一種不平等的雇傭關系,而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交織的糾纏關系、相互雇傭的平等關系,這就是生態思維。

(4)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認知轉變,從垂直等級到平行網狀。在線性思維條件下,組織是基于嚴格的分工與科層,嚴格的等級秩序是一種串聯工序、協同關系,是一種上下指揮、服從、匯報、監督制衡的關系。但是生態思維不一樣,生態思維完全是基于客戶需求與任務。它能夠進行自動平行協同,能夠形成團隊,所以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是依據角色和責任來建立匯報關系,不是依據科層,更不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相互監督制衡;而是通過相互信任、相互承諾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5)領導和被領導關系的認知轉變,從垂直、威權、指揮、命令到平等、支持、賦能。在線性思維條件下,領導就是威權,下級服從上級,這是鐵律。在生態思維條件下,領導跟被領導二者之間要破界,領導就是支持、服務、賦能,二者互為客戶關系。

(6)組織的驅動機制認知轉變,從組織驅動到自我驅動。線性思維就是組織大于一切,個人服從組織,人是工具,人在組織中就是一顆螺絲釘、一個工具,人才是被驅動的。但是生態思維不一樣,每個個體都是有能量的,每個個體都是有生命力的,個體跟組織之間是能量的交互,所以要尊重個體的力量,一個天才的創新力有可能引爆整個組織。激活每個個體的創新力,需要員工從“要我干”到“我要干”“我們一起干”。人才一定是自驅動的,而不是被驅動的。

(7)組織文化的認知革命,從利己單贏文化到利他共生文化。組織文化的線性思維是一種零和博弈,每個個體的利益是獨立的,首先是利己,然后是利他。但是生態思維不一樣,生態思維所確立的是利他文化,成就他人,再成就自己,相互成就,因為各個能量球在生態體系之中是相互成就的。不是我多了你就少了的零和博弈,而是相互賦能、相互成就,形成共生共贏的生態文化。所以,組織需要有包容性增長。過去是大樹底下不長草,現在是大樹底下要有草,要平等、交互、共生。

(8)人才管理模式的認知轉變,從統一、整齊劃一到差異化、多樣化的灰度思維。線性思維就是單一模式,一竿子插到底。現在的生態思維要實現不同對象、不同業務、不同階段的差異化管理,對人才要有灰度思維。所謂灰度思維,就是包容人的缺點、包容人的個性。

(9)人才的管理邊界的認知轉變,從有界到破界、從封閉到開放。線性思維是有界的,基于嚴格的分工、崗位職責,各個部門、各個崗位之間有嚴格的規則,各個部門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是封閉的,有嚴格的邊界,它是自我閉環。但是到了生態思維,一定是跨界、開放、與業務及外部人才要實現融合,要構建相互交融、開放的生態體系。生態如果不跟外部環境進行能量交換,它就不可能形成生態。如果是自我封閉,它就不可能真正形成所謂的生態。

(10)人才的工作、生活環境的認知轉變,激勵從單一到多元,從工作與生活矛盾到場景化生態交融。過去,人靠工資、獎金激勵,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未來,工作和生活是融為一體的,實現工作、生活交融的場景化,工作娛樂化,娛樂工作化,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所以,這時候的思維要從單一要素、結構化的薪酬激勵走向多元要素、非結構化的多元薪酬激勵,以及工作場景與生活場景之間的相互交融形成生態體系。

總之,到了數字化與生態化時代,人才生態環境這個瓶里裝的不能還是老酒,要換新酒。新酒就是全新的數字化時代的數字化思維方式和數字化認知,是基于數字化的、連接的、交互的、開放合作的生態思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人的創新力,才能真正激發人的潛能,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創新與人才的驅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交城县| 温泉县| 香格里拉县| 巫溪县| 曲麻莱县| 凤城市| 宜宾县| 武威市| 嘉峪关市| 灯塔市| 花莲市| 海门市| 汉中市| 石棉县| 会泽县| 临桂县| 嘉义县| 崇信县| 广宁县| 晋宁县| 儋州市| 东安县| 南澳县| 金湖县| 抚顺县| 泸定县| 水城县| 镶黄旗| 白玉县| 荆州市| 桂平市| 自治县| 曲周县| 理塘县| 泊头市| 安福县| 都安| 雅安市| 沙田区| 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