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發明:古人比我們更超前
- (英)詹姆斯·M.拉塞爾
- 869字
- 2021-07-03 00:15:49
錢幣
發明地:美索不達米亞
時間:公元前3000年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錢幣的歷史令人十分著迷。我們可以推斷,在早期——最遲是農耕文明時期,就出現了一些農作物和商品的交易,或者動物與勞務的交換。比如,一頭奶牛可以換來一箱種子或一天的農業勞作。顯而易見,一些商品很早就成為有價值的儲備——比如,在奶牛和種子的交換中,種子可以被保留下來用于未來的交易,因為它們相對容易貯藏且數量可分割。只有當交易雙方都持有對方所需要的物品時,簡單的物物交換才能行得通。因此,種子之類的物品很快就成了一種原始貨幣(通常被稱為“商品貨幣”)。
在買賣過程中,人們可以使用理貨籌碼或其他原始記錄,以此給予或積攢日后的消費信用額度。這說明,債務的概念也是早期貨幣體系的一部分。事實上,中國數學家之所以提出了負數的概念,是因為他們想記錄貸記(1)和借記(2)的金額。他們用不同的顏色區分借款和貸款,并且通過累減計數,而不是累加。
如果一種物品相對稀有,它也可被用作商品貨幣。比如,在3000年前的印度次大陸上,貝殼被當作貨幣,因為當時獲取大量的貝殼很難。
我們無法確定在貨物交換中充當代幣的物品何時被視為一種“貨幣”,但是最早有記載的貨幣系統出現于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那時,重量和貨幣的單位是謝克爾,指代特定重量的大麥或等量的金屬,如銀、銅和金。謝克爾之所以被如此定義,是因為大麥和貴金屬已經被用作商品貨幣,所以對它們的使用需要合法化,它們的相對價值需要被確定。
古巴比倫王朝的《漢謨拉比法典》(3)是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法律體系,通過它我們可以一瞥貨幣在這些古代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它列舉了不法行為導致的罰款和賠償,并且規定了債務中利息的上限。從古到今,人類都無法容忍放債者的狡詐行為。
注釋
(1)貸記,指先按銀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額的備用金,當備用金不足支付時,可在銀行規定的信用額度內透支的借貸行為。
(2)借記,指先存款后消費的行為,沒有信用額度。
(3)《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前1792—前1750年在位)大約在公元前1776年頒布的法律匯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