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骨城的戰事,果然沒能瞞過,就在次日的時候,無論是平壤,還是處于遼東前線的高句麗兵士,皆得到了消息。
于此,高句麗的將士們,士氣大減,步步敗退。
后幾日,大隋軍內部,才獲知秦瓊程咬金二人攻占了卑奢城和烏骨城的消息。
隋軍的士氣由此大振。
來護兒在前親自督戰,率十萬大軍,穩扎穩打的向前推進。
至于楊昭,本想沖在前線,但不管是來護兒,還是軍中的房玄齡杜如晦等,都是極力反對,讓之于后備戰。
很顯然,還是為了大隋皇太子的安危著想。甚至于如來護兒而言,大隋皇太子遠比勝利重要,且他更希望楊昭這個皇太子能穩居后方,不給他添亂就燒高香了。
遼東的捷報,迅速向江都發去,大隋皇帝這段時間,吃喝玩樂享受的不錯,但實際上,對遼東的戰事,絲毫沒有放松過。
甚至于當著楊素等人說道過,高句麗之戰,必須宣揚大隋的國威。且為前線去了數封詔令,大體意思是,一定要打勝仗,最后要把高句麗國王給抓過來。
平壤。
大隋軍隊的進發,讓高句麗國王高士賢惶恐不已,尤其在得知烏骨城被攻克的那一刻,他甚至都感覺到,大隋軍隊已經到了平壤的城下。
幾次間,叫來大臣,商議起了遷都之事。
“平壤守不住了!我們撤吧!真的趕快撤吧!再這么打下去,我們都要被抓住了,那時候,高句麗全都玩完了,若是此時撤退,我們還能從頭再來!”
高句麗國王的膽怯,給了朝中重臣非常大的壓力。
而今大隋的反擊開始,當日你侵占大隋的土地,還都興沖沖的說真“開疆辟土”的話語,怎么一到戰爭打起來,還沒有分出最終的勝負之時,便想著逃跑,這還了得。
幾個大臣甚至于私下里商議,把現任的國王給廢除掉,另立新帝,怎么樣,就算高句麗人給打沒了,也要誓死將大隋的軍隊抵達在平壤以北。
到最后實在不行了,再考慮退到大白山脈。
當然,大家也不是沒有想過,往新羅和百濟求援,奈何這兩個國度,完全不理。
下面的大半個月內,高句麗兵士一退再退。
當大隋軍隊快要到烏骨城時,秦瓊選擇抓住時機,他讓程咬金率領千來名將士守衛城池,而之自己則是帶領剩余的兵士,直接出城作戰。
最終和北面攻過來的大隋軍隊,前后夾擊,讓高句麗大軍直接打敗,四散而逃竄。
這一戰,奠定了大隋軍隊的勝利。
來護兒沒有被喜悅沖昏頭腦。
在重整大軍以后,讓五萬大軍留守,他親自率領著三萬大軍,直接奔向平壤。
而秦瓊和程咬金此番又獲取了另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在大軍圍攏平壤的時候,他們要想辦法,在此期間,拿下漢城。
漢城是高句麗郭內,最為重要的幾個大都之一。
拿下漢城,便能斷掉高句麗的另一條退路。
多方失敗之下……
終于,在面對來勢洶洶的大隋軍隊,無多勝算時。高句麗人開始考慮起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