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測試:你給別人的印象如何?
(1)與人初次會面,經(jīng)過一番交談,你能對他(她)的舉止談吐、知識能力等方面做出積極、準確的評價嗎?
A不能(1分)
B很難說(3分)
C我想可以(5分)
(2)你和別人告別時,下次相會的時間地點是——
A對方提出的(3分)
B誰也沒有提這事(1分)
C我提議的(5分)。
(3)當你第一次見到某個人,你的表情是——
A熱情誠懇,自然大方(5分)
B大大咧咧,漫不經(jīng)心(1分)
C緊張局促,羞怯不安(3分)
(4)你是否在寒暄之后,很快就找到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A是的,對此我很敏銳(5分)
B我覺得這很難(1分)
C必須經(jīng)過較長一段時間才能找到(3分)
(5)你與人談話時的坐姿通常是——
A兩膝靠攏(5分)
B兩腿叉開(1分)
C蹺起“二郎腿”(3分)
(6)你同他(她)談話時,眼睛望著何處?
A直視對方的眼睛(5分)
B看著其他的東西或人(1分)
C盯著自己的鈕扣,不停玩弄(3分)
(7)你選擇的交談話題是——
A兩人都喜歡的(3分)
B對方所感興趣的(5分)
C自己所熱衷的(1分)
(8)通過第一次交談,你們分別所占用的時間是——
A差不多(3分)
B他多我少(5分)
C我多于他(1分)
(9)會面時你說話的音量總是——
A很低,以致別人聽得較困難(3分)
B柔和而低沉(5分)
C聲音高亢熱情(1分)
(10)你說話時姿態(tài)是否豐富?
A偶爾做些手勢(3分)
B從不指手劃腳(5分)
C我常用姿勢補充言語表達(1分)
(11)你講話的速度怎么樣?
A頻率相當高(1分)
B十分緩慢(3分)
C節(jié)律適中(5分)
(12)假若別人談到了你興趣索然的話題,你將——
A打斷別人,另起一題(1分)
B顯得沉悶、忍耐(3分)
C仍然認真聽,從中尋找樂趣(5分)
說明:
分數(shù)為0-22,首次效應差。也許你感到吃驚,因為很可能你只是依著自己的習慣行事而已。你本心是很愿意給別人一個美好印象的,可是你的不經(jīng)心或缺乏體貼、或言語無趣,無形中卻為來人做出關于你的錯誤的勾勒。必須記住待人處世是種藝術,而藝術是不能不修邊幅的。
分數(shù)為23-46,首次效應一般。你的表現(xiàn)中存在著某些令人愉快的成分,但同時又偶有不夠精彩之處;這使得別人不會對你印象惡劣,卻也不會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魅力,首先必須心理上重視努力在“交鋒”的第一回合顯示出最佳形象。
分數(shù)為47-60,首次效應好。你的適度、溫和、合作給第一次見到你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對方是你工作范圍抑或私人生活中的接觸者,無疑他們都有與你進一步接觸的愿望。你的問題只在于注意那些單向的對你“一見鐘情”者。
在待人處世的過程中,一個人往往容易忽視自身的形象,穿著不修邊幅,舉止不文雅,等等。這些不利于自身形象的細節(jié)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在待人處世的過程中,不會因為自己的形象而大打折扣。
1.無言的介紹——服裝
善于把服裝當成得體的“語言”。著裝會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氣質與情操,這往往能趕在別人認識你或你的才華之前,向別人透露出你是什么人物。穿著適宜還能表現(xiàn)出對別人的尊重,而且整齊得體的服裝,還能使你在待人處事時倍感自信。
“整齊清潔的服裝是無言的介紹書”,這是英國的一句格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穿衣服已不僅僅是為了御寒和遮羞,在考慮衣服的實用價值外,越來越受重視的是其審美價值。近年來,隨著人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意志的增強,衣著又出現(xiàn)向時裝化發(fā)展的趨勢。
社會生活千變萬化,人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活潑開朗,有的人耿直豪爽,有的人溫文而雅,有的人恬靜細膩。摹仿不是美,拼湊不是美,時髦也不一定是美。服裝要忠于個性,衣著是你的發(fā)言人。
(1)要講究服裝的色彩
色調是構成服裝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色彩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惡。在人們的認知能力、審美意識以及服裝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世界各民族已給各種不同的色彩賦予了相同的或相近的社會含義;對色彩的情感、禮儀等心理效應有了共同的認識,并通過教育、傳統(tǒng)習慣等方式代代相傳。所以,你應該根據(jù)不同的場合需要,來選擇適當?shù)纳屎痛钆浞绞剑拍苓m應和滿足公眾的審美要求。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知覺者不同的心理效應,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一般來講,各種色彩的象征意義如下:
紅色:象征興奮、熱情、快樂。在感覺上給人以十分強烈的刺激作用。它使人聯(lián)想到鮮血、生命、太陽和火焰,顯示浪漫、活潑與熱烈。紅色的服裝更顯朝氣和青春活力。
黃色:象征華貴、明快。但它是一種過渡色,能使興奮的人更興奮,活躍的人更活躍;同時也能使焦慮和抑郁者情緒更糟糕。
藍色:象征寧靜、智慧和深遠。是一種比較柔和寧靜的顏色,它能使人聯(lián)想到天空和海洋,給人以高遠、深邃的感覺。
橙色:象征活力與溫暖。是一種明快富麗的色彩,能引起人的興奮與欲求。它使人聯(lián)想到陽光。
綠色:象征生命力與和平。是一種清爽寧靜的色彩。能使人想到青春、活力與朝氣。著綠色裝顯得年輕和富有朝氣。
黑色:既可象征深刻、沉著、莊重與高雅,也可以代表哀傷、恐怖、黯淡與恫嚇。是一種莊重、肅穆的色彩。能使人產生凝重、威嚴、陰森、恐怖等不同感覺。
紫色:象征高貴和財富,給人以富麗堂皇、高雅脫俗的感覺,是一種華貴、充盈的色彩。
自色:象征純潔、高尚、坦蕩。是一種純凈、祥和、樸實的色彩,給人以明快、無華的感覺。
灰色:象征樸實、莊重、大方和可靠,是一種柔弱、平和的色彩,給人以平易、脫俗、大方的感覺。
在選不同顏色的服裝時,還要注意服裝色彩的協(xié)調。
①色彩要與體型協(xié)調。體胖者宜深不宜淺,體瘦者宜淺不宜:深。
②色彩要與膚色協(xié)調。膚色蒼白者,宜選暖色調;膚色較黑者,宜選柔和明快的中性色調。
③色彩要與個性協(xié)調。熱情活潑者宜選濃艷的活躍的色系;內向文靜者宜選溫雅平和的色系;老成穩(wěn)重者宜選藍灰基調等等。
④色彩要與環(huán)境協(xié)調。衣色與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都要協(xié)調。
(2)服裝與體型
一個善于用服裝裝飾自己的人,在選擇服裝時,對款式的要求很嚴格,它要適合自己的體型,且要與自己追求的風格統(tǒng)一起來。人的體型差異很大,十全十美的人較少。理想的體型,要求軀干挺直,身體各部分的骨骼都要勻稱。諸如過胖、過瘦或腿短、臀寬等不完美的體型,在禮儀活動中都可能成為自身的不利因素。但若能了解自己的體型缺陷,根據(jù)體型的特點選擇、設計自己的服裝,就能揚長避短,掩蓋體型上的不足,在待人處事之初,從服裝上展示自己。
體型較好的人,對服裝款式的選擇范圍較大,著裝時應該更多考慮的是服裝與膚色、氣質、身份、場合等的協(xié)調。
體型較胖的人適合著上下一色的深色套裝。褲子的長度應略長一些,褲腿略瘦,但衣褲不應過于緊窄。女士忌穿連衣裙,忌用單調的橫條紋。
體型較瘦的人,應盡量減少露在外面的部分,穿長袖襯衫、長褲、連衫裙等都較合適。女士應在胸前做些點轟,或打些褶。穿褶裙、喇叭裙也較合適。
肩窄臀寬的人,應該注意使用墊肩,使肩部看上去寬些,也可以在肩部打褶以增加寬度,可以選擇束腰的服裝以襯托肩部的寬大。忌穿插肩上衣、寬大的外套和夾克衫,忌裝無袖上裝、長而緊袖上裝,忌穿下擺有橫條紋的衣或裙。
體型瘦小的人,為了看上去高大些,應該選擇簡單而直線型的服裝。如合身的外套或夾克,有條紋的褲子。
腰粗的人應選肩部較寬的衣服,以產生肩寬腰細的效果,女士不宜穿腰間打褶的裙,不宜把襯衫扎進裙子或褲腰中。
腿較短的人,可以選擇上衣較短,褲稍長的服裝。腿較粗的人,宜穿上下同寬的深色直筒褲,過膝的直筒裙,不宜穿太緊的褲、太短的裙。
頸長的人,適合穿領較高的服裝。頸短的人可選擇無領或低領的款式。通過領型的變化,遮蓋領過長或過短的缺陷。
服裝的面料及質地不同,花型不同,會造成大小形象上的不同感覺。像粗呢、厚毛料、寬條絨等,這些面料如使用不當,使胖人看上去更胖,增加笨重感。發(fā)亮的料子,比如綢緞和一些化纖面料,使人看上去豐滿,胖人穿上也會顯得更胖。
大花型的面料有擴張的效果,它使瘦人看上去豐滿些,豐滿的人看上去更豐滿。小花型的面料去能使豐滿的人看上去苗條些,苗條的人看上去更苗條。花色面料還可以適當修飾體型有缺陷的部分。比如女士腿型不美,可穿花裙,上身著素色衣;上身不美可以穿花衣,下身著素色裙。
總之,服裝的選擇一定要以簡潔大方為原則。如果在一件衣服上混雜了太多的色彩,就會給人很繁鎖的感覺,而且會使人產生不尊重別人的感覺。
2.舉手投足要得體大方
在待人處世時,如果說,穿著的服裝是覆蓋在心靈上的一件漂亮的外衣,那么姿態(tài)舉止的行為美便是心靈輝映在外衣上的一束光。一個人即使有了出眾的姿色,漂亮的衣著,如果沒有與其相適應的行為美的表現(xiàn)方式,也不能算是完善的美,甚至還會破壞自己原有的美。我們不能想像一個沒有動作、毫無表情的人跟一具漂亮的尸體會有多大的區(qū)別,也不能想像一個動作拙劣、表情呆板的人的內心會蘊藏多少勃勃四溢的生機。中國人的氣質素來較內向、含蓄。因此我們指出的姿態(tài)、舉止應是“秀雅合適”的行為美。
在待人處世時,一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表現(xiàn)給人看的,因此,姿態(tài)、舉止的表現(xiàn)方式首先應考慮到他人,即是否有禮貌、是否對他人尊重。如有的人衣冠楚楚卻出言不遜,聽別人講話時漫不經(jīng)心,或隨意打斷對方的談話等等,這些行為都是不夠尊重他人、缺少文化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
一個人的姿態(tài),舉止又和他的風度聯(lián)系著。“宰相肚里能撐船”,這是一種豁達的政治家風度;蘇東坡詠嘆的“羽扇綸巾”,“雄姿英發(fā)”,是孔明、周瑜一類善施妙計的謀士的風度;同樣,一個人在公共場合敞胸露懷、歪戴帽子、嘴吹口哨,則給人“流里流氣”的印象,那種不修邊幅、穿著邋遢則可稱為意志消沉者的“風度”了。
一個人的姿態(tài)舉止不單純是在某種場合硬裝出來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訓練的結果。俗話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的人在和別人交談時翹著二郎腿、東倒西歪的,這樣就很不雅觀。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細枝末節(jié)”也應注意,如有人沖著別人咳嗽、打噴嚏,與人談話時挖鼻孔、摳耳朵,不分對方年紀大小,見面就拍肩膀等等,都屬于應克服之列。
一個人的姿態(tài)舉止應當大方、得體、自然。過分了就顯得做作、虛假。要率直而不魯莽,活潑而不輕佻,在工作時緊張而不會失措,休息時輕松而不懶散,交談時謙虛而不迂腐,和外賓接觸時有禮貌而不自卑等等。這些都屬于在日常的待人處世時應注意的細節(jié),也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基本的常識問題。
3.讓自我介紹成為吸引人的“廣告”
在待人處世的過程中,無論是出于禮貌還是業(yè)務上的需要,自我介紹是必不可少的。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人們初次見面,彼此都有一種了解對方,并渴望得到對方尊重的心理。這時,如果你能及時、簡明地進行自我介紹,不僅滿足了對方的渴望,而且對方也會以禮相待,自我介紹。這樣,雙方以誠相見,就為進一步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而且,在參加社交集會時,主人不可能把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介紹得很詳細。為了增進了解,你不妨抓住時機,多作幾句自我介紹。時機有兩種:一是主人介紹話音剛落時,你可接過話頭再補充幾句;二是如果有人表示出想進一步了解你的意向時,你可作詳細的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要鎮(zhèn)定而充滿信心。在待人處事中,有些人怕見陌生人,見到陌生人,似乎思維也凝固了,手腳也僵硬了。本來伶牙利齒的,變得說話結巴;本來笨嘴笨舌的,嘴巴更像貼了封條。這種狀況怎能介紹好自己呢?要克服這種膽怯心理,關鍵是要自信。有了自信心,才能介紹好自己,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2)必須要真誠而自然。有人把自我介紹稱為自我推銷。既然推銷產品時需要在“貨真價實”的基礎上作宣傳,那么推銷自我時也不能不顧事實而自我炫耀。因此,作自我介紹時,最好不要用“很”、“最”、“極”等極端的詞匯,給人留下“狂”的印象;相反,真誠自然的自我介紹,往往能使自己的特色更閃閃發(fā)光,引起人們的注意。
(3)必須要考慮對象。自我介紹的根本目的是要給對方留下一個印象,因此要站在對方理解的角度來說話。比如第一次參加某方面的研討會,你站起來說:“我叫××,我來發(fā)個言。”此時在場的人一定會這么想:這是什么人?怎么從來沒見過?他代表哪方面?他的意見值得聽嗎?所以,面對有這么多想法的聽眾,你只介紹“我叫××”是不行的,別人不會安心聽你的發(fā)言。如果你理解了聽眾的心理,就可這樣介紹:“我叫××,是××大學的教師,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研討會,望大家多多指教。現(xiàn)在我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介紹,才不會使聽眾心中結下疑團,也才能使聽眾安心聽你的發(fā)言。
(4)必須要充滿熱誠。表示自己渴望認識對方時要熱誠。因為任何人都覺得能夠被人渴望認識是一種榮幸。如果你對人的態(tài)度熱誠,所得到的反映也會熱烈。
所以,在介紹自己時,一定要重視那個或那群與你打交道的人,要隨機應變。如你面對的是年長、嚴肅的人,你最好認真規(guī)矩些;如與你打交道的人隨和而具有幽默感,你不妨也比較放松地展示自己的特點,作出有特色的自我介紹來。
(5)在自我介紹時,還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神表達自己的友善、關懷及渴望溝通的心情。
總而一句,要在自我介紹中表現(xiàn)出你的與眾不同,讓它成為吸引人的廣告,刻入人心。
4.如何給人留下好印象
待人處世,勢必要與人打交道,這樣給人的第一印象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一般人有著第一印象最可靠的錯覺,而不再修正自己最初所得的印象。如果你很幸運地給對方一個很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待人處事就變得容易多了。
怎樣能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位美國專家曾提過如下建議:
(1)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如果你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別人就會喜歡跟你在一起,并容易同你合作。一個人要首先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特點,如外貌、精力、說話速度、聲音的高低和語氣、動作、手勢、神情以及其他吸引別人注意的能力等等。要知道,別人正是根據(jù)這些特點來形成對你的印象的。所以,與人交往,要充滿自信,并盡可能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2)保持自己的本色。
最懂得待人處世的人,永不會因場合不同而改變自己的性格。保持真我,保持最佳狀態(tài)的真我是給人留下美好印象的秘訣。不管是與人親密地傾談,還是在發(fā)表演說,都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變。不要給人造成言行不一的不誠實的感覺。
(3)善于使用眼神、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