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
工作日也稱勞動日,是以日為計算單位的勞動時間,指工人在一晝夜內(nèi)工作時間的長度。工作日通常分為四種,即標準工作日、特殊條件下的縮短工作日、延長工作日和無定時工作日。
我們假定,勞動力按照它的價值進行買賣。其價值和其他各種商品的價值一樣,都是由生產(chǎn)它所必需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因此,如果工人生產(chǎn)一天生活資料所需時間為6小時,那么,工人每天就要勞動6小時來生產(chǎn)他的勞動力,或者說,再生產(chǎn)出他出賣勞動力獲得的價值,這樣,他的必要工作時間就是6小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必要工作時間是固定不變的,但是,由此還無法確定工作日本身的量。
我們用線段表示必要勞動的持續(xù)時間,假定是6小時。再假定勞動時間分別超過ab線1小時、3小時和6小時,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到3條不同的線:
工作日1:
工作日2:
工作日3:
這3條線分別表示三種不同的工作日時間:7小時、9小時和12小時。其中,ab是必要勞動時間,bc是剩余勞動時間,ac為工作日時間。在這里,工作日時間ac隨著變量bc而變化。因為必要勞動時間ab是定量,所以,bc與ab之比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在工作日1中,bc:ab=1:6;在工作日2中,bc:ab=3:6;在工作日3中,bc:ab=6:6。又因為剩余價值的比率等于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所以只要知道這兩條線段之比,便可以得出剩余價值率。就以上三種工作日來說,剩余價值率分別為16.7%、50%和100%。但是,僅僅知道剩余價值率,并不能判斷工作日的長度。比如,剩余價值率是100%,但工作日可以是8小時、10小時或12小時,這個剩余價值率只能表明工作日的兩個組成部分即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相等,并不能明確表示這兩部分時間各有多長。
工作日或勞動日是指勞動者在一天內(nèi)勞動的時間,它是由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構成。一方面,工作日不是一個定量,而是一個可變量。固然,它的一部分是由工人再生產(chǎn)所必需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但是它的時間總長度卻隨著剩余勞動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工作日是可以確定的,但它本身是不定的。另一方面,雖然工作日是可變動的量,但它的變動只能在一定范圍內(nèi),而它的最低界限也無法確定。假定剩余勞動時間線bc=0,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最低界限,即工人為維持自身生活的需要而在一天中從事必要勞動的時間。但是,在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下,必要勞動始終只能是工人工作日的一部分,所以工作日的時間絕不會縮短到這個最低限度。雖然無法確定工作日時間的最低界限,但工作日卻有一個最高界限,它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是身體界限。一個人在24小時的工作日內(nèi)只能支出一定量的生命力,正如一匹馬每天不停地干活,一天也只能干8小時。工人每天必須有一部分時間用來休息、吃飯、盥洗、穿衣等。第二是社會界限。工人必須有一定的時間來滿足精神和社會的需要,這種需要的范圍和數(shù)量由社會的文化狀況決定。雖然工作日的長度是在身體界限和社會界限之內(nèi)變動,但這兩個界限有極大的彈性和變動余地,例如,我們看到有8小時、10小時、12小時、14小時、16小時、18小時的工作日,也就是說,工作日的長度是多種多樣的。

打哈欠的熨衣工
生產(chǎn)資料壟斷者的共同特點是占有生產(chǎn)資料,強迫勞動者為他們提供剩余勞動。在生產(chǎn)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生產(chǎn)資料壟斷者采用延長工作時間的辦法來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嚴重地剝奪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圖中的一名熨衣工由于長時間工作而疲憊不堪,哈欠連天。
資本家按照勞動力的日價值購買勞動力,也就是說,勞動力在一個工作日內(nèi)的使用價值歸資本家所有,所以要求工人在一個工作日內(nèi)為他做工。一個工作日自然要比一個生活日要短,但究竟短多少,資本家有自己的看法。資本家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所有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即實現(xiàn)價值增殖,從而獲取剩余價值。資本是死的,它就如吸血鬼一般,只有吮吸工人的剩余勞動才會重生,吮吸的活勞動越多,生命力則越旺盛。工人勞動的時間,其實就是資本家消費他所購買的勞動力的時間。如果工人利用這部分時間做自己的事情,那就相當于偷竊了資本家的時間。
勞動者出賣的勞動力和其他商品不同,它可以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正是這個原因,資本家才購買。對資本家來說,勞動力意味著增殖;對勞動者來說,勞動力意味著體力的過多支出。
就商品交換的本質(zhì)而言,它并沒有給工作日規(guī)定任何界限,因而也就沒有給剩余勞動規(guī)定任何界限。作為資本家,總是最大限度地延長工作日,如有可能,他就把一個工作日延長為兩個工作日。另一方面,由于作為商品的勞動力的特殊性質(zhì),資本家也必須遵循一定的消費界限。于是這里出現(xiàn)了“二律背反[3]”,資本家的權利同勞動者的權利相對抗,這兩種權利都是被商品交換規(guī)律所承認的。在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歷史上,工作日的確定過程,就是工人階級為反對延長工作日而進行的斗爭過程,也是整個資產(chǎn)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的斗爭過程。
資本并沒有發(fā)明剩余勞動,只是在少數(shù)人占有生產(chǎn)資料的地方,所有勞動者,不管是自由的還是不自由的,都必須在維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勞動時間以外,追加超額的勞動時間來為生產(chǎn)資料的所有者生產(chǎn)生活資料。不論這些所有者是雅典的貴族、羅馬的市民、諾曼的男爵、美國的奴隸主還是現(xiàn)代的資本家,只要生產(chǎn)資料被少數(shù)人壟斷,這種現(xiàn)象就必然存在。
在商品的使用價值而不是商品的價值占優(yōu)勢地位的社會形態(tài)中,剩余勞動的產(chǎn)生就會受到需求范圍的限制。在古代,只有謀取具有獨立的貨幣形式的交換價值的地方,即在金銀的開采地,才會有讓人驚駭?shù)倪^度勞動。但是,在那些還在奴隸勞動等較低級形式上從事生產(chǎn)的民族,一旦被卷入資本主義統(tǒng)治下的世界市場,而這個市場又讓他們的產(chǎn)品外銷成為首要利益時,就會在奴隸制、農(nóng)奴制等野蠻行為之上,再加上一層過度勞動的文明暴行。例如,美國南部各州盛產(chǎn)棉花,在其以滿足本地需要為主要的生產(chǎn)目的時,黑人勞動還帶有一種溫和的家長制性質(zhì)。但隨著棉花以交換價值的形式出口,并直接為這些州帶來經(jīng)濟效益時,資本家追加的超額勞動就會使黑人喘不過氣來,過度的勞動使一些黑人僅工作七年就將生命耗盡。在這個時候,資本家已經(jīng)不再是從黑人身上榨取一定量的有用產(chǎn)品,而是要榨取剩余價值。

被奴役的印第安人
16世紀,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家先后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在美洲,為了追逐黃金,歐洲殖民者不僅強占了印第安人的土地,還肆意屠殺和奴役印第安人(上圖中,殖民者正在玩弄被奴役的印第安人)。然而,歐洲本土工人們的命運,并不比美洲被奴役的印第安人好。為了無限度地追逐剩余價值,資本家貪婪地延長工人的工作日,瘋狂掠奪他們的剩余勞動。
事實上,歷史上的生產(chǎn)資料壟斷者,都具有共同的特點——占有生產(chǎn)資料,強迫勞動者為他們提供剩余勞動,只不過他們榨取剩余勞動的形式不同罷了。這里,我們可以將多瑙河各公國對剩余勞動的貪欲和英國工廠對剩余勞動的貪欲作一個對比:
假定英國工廠工人的工作日由6小時必要勞動和6小時剩余勞動組成,那么,自由工人每周為資本家提供的剩余勞動時間就是6小時×6小時=36小時。這等于他每周為自己勞動3天,又為資本家免費勞動3天,只是這種情形將剩余勞動和必要勞動融合在一起,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不易覺察出來。而多瑙河各公國的徭役勞動則不同,在徭役勞動中,農(nóng)民為維持自身生活所完成的必要勞動和他為領主所完成的剩余勞動在空間上是分開的,農(nóng)民在自己的地里完成必要勞動,在主人的領地里完成剩余勞動,因此,這兩部分勞動時間是各自獨立的。但徭役勞動形式中剩余勞動和必要勞動的分離,絲毫不會改變剩余勞動和必要勞動之間量的比率。每周三天的剩余勞動,無論是徭役勞動還是雇傭勞動,對勞動者而言都是毫無回報的超額勞動,只是資本家對剩余勞動的貪欲表現(xiàn)為無限度地延長工作日,而領主的貪欲則直接表現(xiàn)為追求徭役的天數(shù)。
在英國的一些工業(yè)部門,資本家貪婪地延長工作日,無限度地壓榨剩余勞動。正如一個英國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家所說的那樣:工廠主貪得無厭,他們追逐利潤時犯下的罪行,同西班牙人征服美洲追逐黃金時犯下的買賣、鞭笞黑奴以及販賣人肉的暴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資本家對剩余勞動的瘋狂掠奪,引發(fā)工人運動不斷高漲,迫使國家制定工廠法以限制資本的無限度擴張。但是,在英國的另外一些生產(chǎn)部門,毫無拘束的壓榨現(xiàn)象依然存在。如蘇格蘭斯泰福郡的陶器業(yè),就是因為壓榨勞動力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曾三度成為議會調(diào)查的對象。我們從議會的調(diào)查報告中摘錄了一些受剝削的兒童提供的證詞,根據(jù)這些證詞,我們可以推知成年人特別是少女和婦女的受剝削情況。
議會的調(diào)查報告記載:
威廉·伍德,九歲,從七歲零十個月就開始做工,具體工作是“運模子”,即把已經(jīng)入模的坯子搬到干燥房,再把空模搬回來。每天早晨六點上工,晚上九點左右下工。“我每天都干到晚上九點鐘。最近八個星期都是如此。”就是說,一個七歲的孩子每天竟要勞動十五個小時。
約·默里,十二歲,他說:“我干的是運模子和轉(zhuǎn)轆轤,我每天早晨六點鐘上工,有時四點鐘上工。昨天,我干了一整夜,一直干到今晨六點鐘。我從前天夜里到現(xiàn)在就沒有上過床。除我以外,還有八九個孩子昨天都干了一整夜。我一個星期掙三先令六便士。昨天,我整整干了一夜,也沒多得到一個錢,上星期我就整整干了兩夜。”
由于勞動時間過長,陶工的壽命特別短。他們一般都身材矮小,發(fā)育不良,而且胸部往往是畸形的。他們反應遲鈍,常患消化不良癥、肝臟病、腎臟病和風濕癥,體質(zhì)極為虛弱,但他們最常患的還是胸腔病、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和哮喘。有一種哮喘病是陶工特有的,通稱陶工哮喘病或陶工肺結核,三分之二以上的陶工都患有這種病。
除陶器業(yè)外,英國火柴制造業(yè)壓榨勞動力的情況也十分嚴重。自1833年發(fā)明用木梗涂磷制造火柴的辦法后,火柴制造業(yè)便在英國迅速地發(fā)展起來,并很快由人口稠密的倫敦地區(qū)傳到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布利斯托爾、諾里奇、新堡、格拉斯哥等地,它同時也使火柴工人的職業(yè)病——牙關緊閉癥[4]蔓延到各地。火柴工人中有一半是13歲以下的兒童和不滿18歲的少年。火柴制造業(yè)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工作,令人生厭,所以工人階級中只有那些生活無以為繼的人,比如餓得半死的寡婦等,才肯將衣衫襤褸、饑腸轆轆、無人照管、未受教育的孩子送去干這種活。1863年,在議會調(diào)查詢問過的證人當中,有270人不滿18歲,40人不滿10歲,10人只有8歲,5人只有6歲。他們的工作日在12小時、14小時或15小時不等,此外還有夜間勞動,沒有固定的吃飯時間,并且多半是在充滿磷毒的生產(chǎn)間吃飯。

童工
為了最大化地獲得剩余價值,資本家打著讓婦女和兒童參加勞動鍛煉的幌子,招收童工和婦女。兒童們一般被安排到工廠或礦場工作,他們像成人一樣從事各種勞務。他們在工資極低、勞動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從事沉重、有害健康的勞動,不僅身心備受摧殘,發(fā)育畸形,智力也變得衰退,甚至有不少人斷送了幼小的生命。為此,馬克思說:“工業(yè)資本家像吸血鬼一樣,只有靠吮吸人血——并且是吮吸兒童的血——才能生存。”
從價值增殖過程來看,不變資本即生產(chǎn)資料的存在,就是為了榨取勞動,并在榨取勞動的同時,還榨取一定比例的剩余勞動。如果不這樣做,而是把生產(chǎn)資料閑置在一旁,就會給資本家造成損失,因為生產(chǎn)資料閑置不用就會變成毫無作用的預付資本。如果要恢復中斷的生產(chǎn),就必須追加開支。把工作日延長到自然日的界限之外,也就是延長到夜間,只是一種緩和的方法,僅能大致滿足資本家的欲望。而資本家占有勞動者一晝夜即24小時的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內(nèi)在要求。但是,日夜不停地榨取同一勞動力,從身體上來說是不可能的,于是,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勞動,資本家找到了一個克服生理障礙的辦法,那就是讓白天被吸盡的勞動力和夜里被吸盡的勞動力交替換班工作。換班有多種辦法,比如,讓一部分工人這個星期上日班,下個星期上夜班等。這種換班制度在英國棉紡織業(yè)等部門的早期發(fā)展階段很盛行。這種24小時晝夜不停的生產(chǎn)過程,作為一種制度,直到今天還存在于大不列顛的許多工業(yè)部門中,如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的煉鐵廠、鍛冶廠、壓延廠以及其他金屬工廠。在這種換班制度下,勞動過程是6個工作日每天24小時,有許多工廠還把星期日的24小時也包括在內(nèi)。工人中既有成年人也有兒童、少年,這些兒童和少年的年齡,從6歲到18歲不等。我們暫且不說夜班對勞動者身體的傷害。就24小時晝夜不停的生產(chǎn)過程而言,便為資本家打破名義上的工作日界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什么是一個工作日呢?資本家支付的勞動力日價值,可以在多長時間內(nèi)消費勞動力呢?在勞動力本身的再生產(chǎn)所需的勞動時間以外,還可以將工作日延長到何種程度呢?對于這些問題,資本家的回答是:工作日就是一天24小時減去幾小時休息時間。不言而喻,工人終生都是勞動力,按照自然和法律,工人的全部可供支配時間都是勞動時間,也就是說,工人的勞動力應該全部用于資本的自行增殖。至于工人個人受教育、發(fā)展智力、履行社會職能、進行社交活動、自由運用體力和智力的時間,以及星期日的休息時間等等,則不是資本家關心的事。
14世紀中到17世紀末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初階段。這一階段,生產(chǎn)技術以手工勞動為特征,為了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只有不斷增加勞動量,而資本家則通過延長工作日來提高剝削程度。資本家無限度地追逐剩余勞動,不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極限,還突破了工人的身體極限。他侵占了人的身體成長、發(fā)育和維持健康所必需的時間,掠奪了人呼吸新鮮空氣和接觸陽光的時間,還克扣了工人吃飯的時間,將之并入生產(chǎn)過程。他對待工人就像對待生產(chǎn)資料一樣,給工人飯吃,就如給鍋爐加煤、給機器加油一般。資本家把積蓄、更新和恢復生命力所需要的正常睡眠,變成僅僅為了恢復耗盡精力的機體所必不可少的幾小時迷糊狀態(tài)。在這里,工作日的界限,不是由維持勞動力的正常狀態(tài)所必需的休息時間來規(guī)定,而是由對勞動力每天最大限度的壓榨來規(guī)定。雖然這種做法勢必縮短工人的壽命,但是資本家是不顧工人壽命長短的,他唯一關心的,是如何在一個工作日內(nèi)最大限度地消費勞動力。他通過縮短工人的壽命來達到這一目的,這與貪得無厭的農(nóng)場主靠掠奪肥沃土地來提高產(chǎn)量毫無區(qū)別。因此,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實質(zhì),就是剩余價值的生產(chǎn),就是對剩余勞動的榨取。延長工作日,不僅使人的勞動力因被奪去正常生活條件而處于萎縮狀態(tài),還可能使勞動者死亡。資本家以縮短工人的壽命為代價來延長工人的生產(chǎn)時間。

礦工的妻子們
婦女、兒童加入了雇傭勞動者的隊伍,這使資本家擴大了自己的剝削范圍,尤其是當他們延長了這些雇傭者的工作日之后,更是嚴重摧殘了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圖中,礦工的妻子們正在艱辛地勞動。
但是,勞動力的價值包含工人再生產(chǎn)或延續(xù)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由于資本家無限度地追逐剩余價值,必然使工作日延長到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程度,從而縮短工人的壽命,發(fā)揮作用的時間也隨之縮短。同時,已經(jīng)消費掉的勞動力必須要迅速地進行補償。這樣,在勞動力的再生產(chǎn)上就要投入更多的費用,這正像一臺機器,磨損得越快,每天要再生產(chǎn)的那部分機器價值也就越大。因此,資本家為了自身的利益,也需要規(guī)定一種正常工作日來延長勞動力發(fā)揮作用的時間。但是,對于單個的資本家而言,他所關心的只是如何快速聚集財富,至于勞動力的衰退將給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帶來怎樣的惡果卻毫不在意。作為資本家,他決不會自動限制工作日。

時間是什么 資料圖片
在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中,將勞動時間作為計量單位,用來計量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勞動,其合理性源于馬克思的剝削觀。資本主義進入機器大工業(yè)生產(chǎn)階段后,資本家更是加強了對工人的剝削,其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最大限度地延長工作日。對這些資本家來說,工人勞動時間越長,他們獲得的利潤就越大。圖中的這個計時器代表著抽象的時間概念,它是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中一個永恒的分母。
資本主義進入機器大工業(yè)生產(chǎn)階段后,資本家加強了對工人的剝削,最大限度地延長工作日。而資本家對勞動者的殘酷剝削和沉重壓迫,必然激起工人階級的激烈反抗。他們堅決反對過度延長工作日,并由此展開了一系列爭取正常工作日的斗爭。因此,正常工作日的確立,是工人階級同資產(chǎn)階級進行長期的或隱或現(xiàn)的斗爭的產(chǎn)物。這種斗爭,首先開始于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源地——英國。從19世紀初開始,英國工人階級經(jīng)過幾十年艱難的、反復的斗爭,終于迫使資產(chǎn)階級的議會通過了一系列工作日法案。繼英國立法之后,法國緊隨其后,在1848年二月革命[5]中,法國工人提出了12小時工作日制度。在法國工人階級的堅決斗爭下,法國最終頒布了縮短工作日的法令。盡管這個法令沒有英國工廠法完備,但由于它是通過革命斗爭方式得到的,因而具有獨特的優(yōu)點。它給所有的作坊和工廠毫無區(qū)別地規(guī)定了同樣的工作日界限。
必須承認,工人在進入生產(chǎn)過程和走出生產(chǎn)過程時是不同的。在市場上,他作為勞動力商品的所有者與其他商品的所有者相遇,即作為商品所有者與商品所有者相遇。他在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時,同資本家締結的契約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但在成交以后,他卻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就無法自由支配自己,而是被迫出賣勞動時間的人。為了反抗,為了使自己不再通過自愿與資本家締結契約而把自己和后代賣出去送死或受奴役,工人必須團結起來,作為一個階級同資產(chǎn)階級作堅決斗爭,才能爭取到一個正常工作日,為工人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社會屏障。
- 政治化的困境:美國保守主義智庫的興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
- 經(jīng)濟學講義:顛覆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26講(下)
- 金融資本(超值白金版)
- 我真的錯了嗎?:格林斯潘與動蕩的世界
- 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與投資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
- 收入分配與經(jīng)濟增長穩(wěn)態(tài)轉(zhuǎn)換
- 項目管理理論與實務
- 政治經(jīng)濟學報(第7卷)
- 對外直接投資影響母國全球價值鏈地位的研究
- 勞倫斯·克萊因經(jīng)典著作導讀
- 吳易風文集(第八卷):經(jīng)濟理論與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實踐
- 宏觀經(jīng)濟學(微課版)
- 社會工程 卷2:解讀肢體語言
- 經(jīng)濟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