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說:“六國剛立合縱之約,正新鮮熱乎著,想破約也難啊。一旦秦軍伐趙,若是韓國進兵宜陽,楚國出兵武關,魏軍屯駐河外,齊軍渡過清河,燕國舉兵助戰,到時我秦國應接不暇,哪還能移師討伐他國?我看離秦最近的是魏國,而燕國最遠。大王不如遣使給魏王送厚禮,并允諾歸還之前奪來的襄陵等七座城邑,使六國生隙。再嫁女與燕太子,則六國合縱同盟自然瓦解。”
秦惠文王贊同此計,便以襄陵等七城與魏國講和,魏王也應許將女兒許配給秦國太子。
趙王聽說后,召來蘇秦劈頭責罵道:“你倡導合縱,六國一同抵御秦國,如今還不到一年,魏燕兩國便與秦國私通,這合約根本靠不住。如果秦兵突然攻我趙國,還能指望這兩國來救嗎?”
蘇秦也是惶恐不已:“臣愿為大王出使燕國,必能報魏國反復之仇。”
來到燕國,燕易王拜蘇秦為相國。此時齊宣王乘燕國國喪之機,出兵奪取了燕國的十座城池。燕易王對蘇秦說:“先君是聽您六國和親的話的,如今他尸骨未寒,而齊國卻大兵壓境,奪我十城,洹水之誓有什么用啊?”
“臣請求為大王出使齊國,讓他們把十城還給燕國。”
臨淄城中,蘇秦對齊宣王說:“燕王是大王的同盟,秦王的愛婿。大王為貪十城之利,而結怨于燕秦兩國,不是上策。若大王肯聽臣的,把十城還給燕國,則可結燕秦之歡好,則號令天下亦不是難事。”
齊宣王覺得這話說的對,便將十城還給了燕國。蘇秦使齊立下大功,燕易王的母親文夫人,十分愛慕于他,召蘇秦入宮,一來二去勾搭上了。燕易王洞若觀火,卻佯裝不知。
蘇秦與文夫人私通,心中惶恐,遂與燕國國相子之交好,兩人還結為兒女親家。這還不夠,蘇秦還讓弟弟蘇代與蘇厲跟子之結拜為兄弟,加強聯盟關系。文夫人屢次召蘇秦入宮相會,蘇秦都不敢再去。
為擺脫燕國國母的糾纏,蘇秦對燕易王說:“燕齊兩國,如今勢必火并。臣愿為大王去往齊國為間人。”
“那如何反間?”
“臣可假裝得罪了您,無奈出奔于齊國,齊王必會重用臣。到時臣再設法壞了齊國的政事,為燕國圖謀。”
燕易王點頭了,于是收了蘇秦的相印,蘇秦奔往臨淄。齊宣王果然十分看重蘇秦,拜他為客卿。之后,蘇秦順著齊宣王的意思行事,慫恿他縱情田獵,耽于聲色。齊宣王貪財,蘇秦便建議他加重賦稅;齊宣王好色,蘇秦便幫他廣選宮女,就是要等齊國內亂之時,使燕國有可乘之機。
可惜齊宣王渾然不知,相國田嬰,客卿孟軻反復勸諫,可惜他就是不聽。不久,齊宣王薨逝,其子齊湣王即位。新王上位之初,也是勤修國政,迎娶秦惠文王之女為王后,封田嬰為薛公,號靖郭君。蘇秦依舊是客卿。
再說咸陽那邊,張儀聽說蘇秦離了趙國,知道六國合縱已瓦解,便不肯交付答應還給魏國的襄陵七城。魏襄王大怒,派人上門來討要。秦惠文王派公子嬴華為大將,張儀為副,領兵伐魏,奪下蒲陽。
張儀出主意,讓秦王將蒲陽還給了魏國,又派出公子嬴繇前往大梁為人質,擺出愿與魏國結好的姿式。張儀親送公子繇來大梁,魏襄王深受感動。
張儀說:“秦王待魏國可是沒說的,得城不取,又送上質子。魏國今后切不可再無禮與秦,還應該有所答謝才是。”
魏襄王問:“如何答謝?”
“秦國只要土地。大王如肯割地相謝,必能結好于秦。若秦魏兩國合兵,大王從他國得取的土地,必十倍于今天送給秦國的地方。”
魏襄王被蠱惑了,于是將少梁之地送給了秦國,至于公子嬴繇,他也不敢要,便讓他回咸陽了。秦惠文王大喜,遂罷了公孫衍,拜張儀為相國。
新相國一上任,便把目光投向了楚國。此時楚威王已薨,太子熊槐嗣位,是為楚懷王。張儀先派人給楚懷王送信,要求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送來,另外再講了講當年被誣蔑偷了和氏璧的事。
楚懷王當面痛責昭陽:“張儀這樣有才干的賢士,你不向先君引薦,反而逼得他出奔為秦所用?”
昭陽真的是又羞又愧,回到家就病了,沒多久便死了。楚懷王對張儀在秦國得用始終耿耿于懷,便想把蘇秦的“合縱”之議再揀起來,以聯合諸侯。而最初的倡導者蘇秦已經去燕奔齊。
不知張儀怎么想的,他求見秦惠文王,說要辭去相國之位,前往魏國大梁。
秦惠文王不明就里:“你這是要做什么?”
“六國被蘇秦的合縱之說蠱惑,不能即刻解約。臣若得了魏國權柄,必會讓魏國侍奉秦國,以帶領其余諸侯。”
秦惠文王答應了,于是張儀投奔了魏國,被魏襄王拜為相國。張儀說:“魏國南鄰楚,北鄰趙,東鄰齊,西鄰韓,無山川之險可依,真正是四分五裂之地。除非與秦國交好,否則國無寧日。”
魏襄王拿不定主意。張儀便悄悄給秦王送信,主張秦軍伐魏,大敗魏師,奪取了曲沃之地。魏襄王被激怒,更不肯侍奉秦國,準備參加“合縱”,依舊推舉楚懷王為“合縱長”。這樣,合縱之議又起,蘇秦在齊國更加受重用了。
此時,原先的齊相田嬰已病逝,兒子田文嗣為薛公,號孟嘗君。這位可是戰國四公子之首。他爹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田文不過是個地位低下的賤妾所生,而且生的日子也不好,五月五日。
田文剛出生時,田嬰叫他的母親把這孩子扔了,不要養。母親不忍心,偷偷養著這個孩子。一晃長到五歲,賤妾便大著膽子牽來見田嬰。乍聞此事,田嬰勃然大怒,責問妾室為何要抗命。
五歲的田文叩頭問父親:“父親為什么如此嫌棄于我?”
“大家都說五月五日是個兇日,這一天生的孩子長大后跟門一樣高,不利于父母。”
這樣的迷信說法,小小的孟嘗君該如何破解?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