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瀾旅行食記1(新版)
- 蔡瀾
- 1999字
- 2021-06-15 10:41:28
想吃
在國內(nèi)眾多雜志中,《三聯(lián)生活周刊》是一本可讀性頗高的讀物。
雜志的資料收集得相當(dāng)齊全,尤其是特輯。像第七二一期的《最想念的年貨:尋尋覓覓家宴味道》,甚是精彩。初一以春卷開啟正月,初二年糕,初三桂花小圓子,初四棗泥糕,初五八寶飯,初六火腿粽子,初七雙澆面,初八豌豆黃,初九素餡餃子,初十臘味蘿卜糕,十一干菜包,十二菜肉餛飩,十三蕓豆卷,十四包子,而十五則以湯圓來結(jié)束過年。這些食物滿足了東南西北的讀者,尤其是那些背井離鄉(xiāng)的,一定會有一種食物可以慰藉你味覺上的鄉(xiāng)愁。
接下來,雜志詳細(xì)地報道了香港的臘味、慈城的年糕、順德的鯪魚、湖北蓮藕與洪山菜薹、禿黃油、鹽水鴨、天目筍干、燈影牛肉、汕尾蠔、白肉血腸、湖南臘肉、寧波魚鲞、蘇北醉蟹、敘府糟蛋、霉干菜、錫盟羊肉、香港海味、醬板鴨、金華火腿、天府花生、浙江泥螺、廣西粽子、四川香腸、大連海參、漾濞核桃、福州魚丸、石屏豆腐、東北榛蘑、藏香豬、紅龜粿、清遠(yuǎn)雞、宣威火腿、閩南血蚶、油雞、米花糖等等。
你一定可以從中找到一些自己從小吃的,但也有更多你聽都沒聽過的,這會讓你感到中國之大、自己的渺小,做三世人,也未必一一嘗遍。況且列舉的這些,許多只是原食材而已,還有更多的做法。
雜志有個特約撰稿人叫殳俏,她大老遠(yuǎn)地從北京來到香港深入采訪,更是去了潮汕和其他很多地方,數(shù)據(jù)是從她多年來為這本雜志寫的專題中選出來的。
《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記者更是遍布中國各地,由他們寫自己最熟悉的食材,而不去介紹什么名餐廳、大食肆,是很聰明的做法。因為這些餐廳、食肆不是大家都能去的,也不是眾人都能吃得起的,而食材的介紹和推薦,別人就沒話可說了。
這其中不能說沒有《舌尖上的中國》的影響。但文字的記載跟紀(jì)錄片的影像不同,它可以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有時,甚至讓人覺得比真正吃到更美味。
最有趣的是《禿黃油》這一篇。從名字說起,禿黃油這道菜來自蘇州,而蘇州有些菜極其雅致,名字卻古怪。其實“禿”字就是蘇州話的“忒”,是“特別純粹”的意思。這道菜純粹以蟹膏和蟹黃為原食材,用純粹的豬網(wǎng)油來炮制[1]。蟹膏要黏,也要膩,其他菜都怕這兩種口感,但禿黃油非又油又膩又黏不可,用它來送[2]飯,真是天下美味。這種搭配只有中國人才想得出來。
油膩吃過,來點蔬菜。我這一生,最愛吃的是豆芽和菜心,而紫紅色梗的菜心最甜了。菜心又叫“菜薹”,雜志中介紹的洪山菜薹,令人向往。
菜薹是湖北人的驕傲,同緯度產(chǎn)地之中,也唯有湖北洪山的菜薹最清甜可口,很早就被當(dāng)成貢品。流傳至今的,有三國時期孫權(quán)的母親病中思念洪山菜薹,孫權(quán)命人種植洪山菜薹為母解饞的故事,故洪山菜薹亦叫“孝子菜”。蘇東坡三次來武昌,據(jù)說也是為了找菜薹。我這次剛好要去武漢做推銷新書的活動,已托友人找洪山菜薹。可惜對方說那時菜薹已有點過季,那邊土話叫“下橋”,但答應(yīng)我找找有沒有“漏網(wǎng)之菜”。
很多讀者都知道我是一個“羊癡”。看雜志中的介紹,什么地方的羊肉菜肴最美味?單單是羊湯一例,就有蘇州藏書羊、山東單縣羊、四川簡陽羊和內(nèi)蒙古海拉爾羊的四大羊湯,究竟哪里的羊肉敢稱“天下獨絕”?
在內(nèi)蒙古,有一個叫錫林郭勒盟的地方,簡稱為“錫盟”。住在當(dāng)?shù)囟嗄甑挠浾咄醐囧K給我推薦了多種羊的吃法,他從烤全羊開始介紹,最后反而沒有提到羊湯。但不要緊,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他說的奶茶和手把肉。
當(dāng)?shù)厝说脑绮杩梢詮陌它c喝到十點,除了奶茶和手把肉之外,還有炸果子、肉包子、酸奶餅,再加上佐蒜蓉辣醬的血腸、油腸和羊肚。
手把肉的做法:白水大鍋,旺火熱沸,不加調(diào)料,原汁原味。煮好的手把肉乳白泛黃,骨骼挺立,鮮嫩肉條在利刃下撕扯而出,吃時盡顯男兒豪邁。
錫林郭勒盟的奶茶則與香港人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樣。牧民把煮熟的手把肉存放起來,等到再吃時,把羊肉削為薄片,浸泡在滾燙的奶茶之中。奶茶是用牛奶和磚茶混合熬成的,既可解渴,又能充饑,還幫助消化呢。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說什么我也要找個機會到錫林郭勒盟去一趟了。
我近年來愛上吃核桃。當(dāng)零食的話,沒有什么比核桃更好的了。于是,我開始收藏核桃夾子,每到一地必跑到餐具專賣店詢問有沒有什么有趣的核桃夾子,加上網(wǎng)友送的,我已擁有近百把了。而核桃是哪里的最好吃呢?歐洲各國都有核桃,但質(zhì)量不穩(wěn)定。去了澳大利亞,在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市場找到一種,很滿意。
中國的,我一向吃邯鄲的核桃,可惜在香港買到的,其中摻雜了不少仁已枯干的,剝時一發(fā)現(xiàn)就深感不快。中國核桃,還有什么地方出產(chǎn)的比邯鄲的更好?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中一找,看到了有漾濞核桃,如果沒有雜志的介紹,我可真的不知道,連名字也不會讀。
那里的核桃仁像七成熟的白煮蛋那么細(xì)滑,果皮嫩得像半透明的糯米糍。讀文章才知道在漾濞還有一種專吃嫩核桃的豬,那可比吃果實的西班牙黑毛豬高級得多。看樣子,在核桃成熟的九月,我又得向云南的漾濞跑了。
注釋:
[1]炮制:粵語,用心做。
[2]送:粵語,一邊兒是菜肴、小吃,一邊兒是主食或酒,兩者搭配著吃或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