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疾病,來源于滯留的血液
在生活之中,有的人被大家稱之為“病秧子”,有的人仿佛是被下過詛咒一樣,疾病總是在他們周圍旋轉,而有些人則身體康健,即便是在感冒多發時期,他們也能夠平安度過。同樣是生病,有的人一病不起,而有的人認為捱幾天就過去了。這其實并沒有什么神秘的色彩,其中的奧秘就在氣血之中。氣血充足,人就健康,很多的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氣血不足。就像是沒有汽油的汽車,手機的電力不足而導致自動關機,氣血的量決定著人的健康程度以及生死存亡。
1.氣血正,百病無
血,是人體生命的源泉,血來源于水谷,化生于臟腑,是氣化生的基礎,也是臟腑經絡運化的產物。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是人體進行正常的血液循環的重要保證,氣也源自于水谷精微,形成源于肺腑間,更是推動臟腑功能的生命原動力。血靠氣的推動和固攝,而正常在血液當中循環;而氣的生化需要血的載體。
血循行于血脈之中,周流全身,永不停留。血滋養臟腑組織,乃至每個細胞。身體中的細胞都要生活在體液環境下,體液維持著細胞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細胞的內環境相當穩定,穩態對于機體的存在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穩態正常血液的不斷流動,才能保證正常的生理活動。
2.致病因都與氣血紊亂有關
《素問·調經論》說:“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人體的氣血流行于全身各處,氣血的充足、運行的協調,是臟腑經絡等一切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如果氣血失常,必然會影響到機體的各個環節,也是疾病多發的主要原因。
《黃帝內經》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指氣的防御能力減弱,此時外邪侵體而致病。氣的防御作用能可以在病后的自我修復中的得以表現。所以癌癥、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病等大病重病,與氣血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氣是抗病防病以及病后身體恢復的主體,氣血互生,血以載氣,所以氣血紊亂也是疾病叢生的主要原因。
3.很難與血淤有關的疾病
疑難雜癥之所以被稱之為雜癥,主要是因為病因復雜,病程漫長,癥狀極為怪異。關于它的原因,古代醫家就曾提出過“久病必有淤,怪病必有淤”,應從淤論治。這里的“淤”指的就是氣滯血淤;氣滯則血淤;血寒凝滯則血淤;血熱稠濁則血淤;血溢出或滲出脈外則血淤;痰濁、結石等有形實邪壓迫,血行受阻則血淤。上面所述的幾種病因都是血時常所致。
綜上所述,人體生病的流程圖是這樣:氣血失常,臟腑功能減弱,疾病產生,反過來,在人體生病的過程之中,由于臟腑功能的失調,又加上氣血虧虛。如此循環往復下去,人身自然千瘡百孔。所以,氣血邪,必先調正氣血。
只是,我們應該如何扶正氣血呢?在這里,我們需要告誡大家的是,一定要注意氣血的儲存與保養。
氣血作為人體的能源庫,作為臟器的飯,是應該進行預儲的。先天和兒童時期,人們就存儲了很多的氣血能量,就等同于在一家健康銀行進行了大額存款,可是等我們長大了,很多人就不注意氣血的存儲,反而肆意揮霍,愚昧透支,“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就是說的這個,不少人仗著年輕精力充沛,拿青春賭明天,消耗了大量的氣血、應付惡劣環境、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深度憂思或暴怒……都會對氣血造成極大的透支。當時可能顯現不出來,到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稍微上點年紀,癥狀就會顯現出來,要不然怎么會有那么多人出現早衰的癥狀呢?所以,我們應該及時為我們的身體進行氣血“存款”,在氣血上“存款”的重要性要剩余真正的銀行存款,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氣血則是我們身體最基礎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