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高考路線圖
- 郭濤
- 8853字
- 2021-06-18 11:03:54
第二節高考,動力十足
專一與心靜
有一天老婆問老公:“老公,你對愛情專一嗎?”
老公看了看老婆說道:“我對愛情很專一的。”
老婆高興地點了點頭。老婆又追問道:“那怎么樣才能看出你專一呢?”
老公想了想說道:“我和外面的那個女人已經交往快3年了,從來沒有跟她提過分手,你說這是專一還是不專一。”
話音剛落,老公就被老婆惡打一頓。
笑話談罷,聆聽北大校長蔡元培老先生的教誨:“心靜而專一者,方可成大器。”因此,談到學習,不得不談的兩項便是心靜和專一。
何為心靜?我認為心靜首先就是放下心中的雜念。人們都說,心靈就像一場旅行,帶的東西太多就會讓我們只顧得疲勞地奔波而忘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學習也是這樣,每個人在學習的旅途中多多少少都有過自己的雜念和幻想。有的同學學習的時候身在教室而心思卻像窗外自由飛翔的鳥兒一樣云游蒼穹,而有的同學拿著手中的書本還沒落下第一筆便幻想自己站在人生的巔峰。
無論是對外面充滿了好奇還是抱著不勞而獲的幻想,這些雜念都是不可取的。學習時心中雜念太重,就像一個背負了很多包袱的人去旅行,腳下一顆小小的石子便會讓他重重摔倒在地。學習時心不靜,一絲一毫的小動靜就能分散同學們的注意力,老師在講臺上揮汗如雨絲毫不漏地傳授著自己的經驗,有的同學卻在開著小差,試問這樣的學習能學出來什么成績?尚不說能否對得起在講臺上兢兢業業的教師,就是在外面辛苦受累的父母,他們一滴血一滴汗含辛茹苦地掙錢供養同學們上學,同學們這樣的學習狀態對得起在外面打拼的父母嗎?
我曾經帶過王同學和張同學兩個很典型的同學。王同學入班成績較好,但是在課堂上很“活躍”,一點風吹草動就能讓他流連忘返。與他相反,入班成績較差的張同學卻是班里公認木訥的“呆子”,研究一道題目甚至連下課了都不知道。自以為是的王同學經常羞辱張同學,在班里公然叫他“豬呆子”。
有一天張同學找到我哭訴道:“老師,我是不是笨,同學們都叫我豬呆子。”我告訴他:“孩子,要相信心中無雜念。任他們怎么說,只要你心靜學習,我保證不僅他們的諷刺影響不到你,而且最后你還一定會是一個成功者!”
果不其然,經過了一學年,木訥的“呆子”就在學習上遠遠地甩開了以前成績比他好的“小活躍”,我依稀還記得成績出來那天張同學歡快的笑容以及同學們對他驚訝中隱藏著的一絲尊重!以前有個同學向我反映班級里有吵鬧的聲音影響到他學習,我笑了笑和他說了一句話,我說:“信不信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獨自一人在曠闊的題海中,眼前除了題目別無他物,那么就算是門外放大炮你也聽不見!”許多出身平凡的大科學家在成功以前就算是身處鬧市依舊學習自如,難道他們真的是聾子聽不見身邊的聲音?不是,只是他們心中除了學習別無他求,多么嘈雜的聲音也勾引不走他們的心神。
除了心靜還得專一。美國一個教育機構曾經做過一項很有意思的調查,他們選取了國內幾所著名的高校的本科生調查了他們所學習的專業,而等到這些學生一路披荊斬棘讀完學士、碩士甚至博士以后,該機構再次對他們所學的專業進行調查。令人吃驚的是,只有少得可憐的5%的學生還在堅持他們本科時所學習的專業(注:在大部分的國家,學生每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就會有一個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可是,事實上恰恰是這5%的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不凡成績并獲得好評。我一直認為涉獵東西太多了,心就容易雜亂,所以一定要“專一”。要想有成就,就一定要專、一定要精、一定要純。佛經上講,菩薩修行唯一的善根是“精進”,那個“精”,就是專精,“進”是進步。我們今天修學,如果懈怠雜亂,怎么會有成就?怕的是不專,學得很多、很雜,那成就就有限了。為什么?我們的精神、力量、時間就分散掉了,所以一定要“專一”。人性喜變化,因為新鮮的東西刺激和愉悅意志。所以,生來就專一的人恐怕沒有。專一與其說是一種天性,不如說是一種后天的修養——時時和意志作抗爭。
以前有同學問過我,“老師,那么靜心和專一到底哪個在學習上更重要呢?”其實這個同學走進了一個誤區,靜心和專一并不是成對立關系的,相反心靜和專一還是相輔相成的。此話怎講?一個人一旦把心靜下來,他就會真正地認識到所處的環境以及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之處。人一旦找到了自己身上最閃光的地方,就會堅持著發展自己的長處。所以專一的人往往是心靜的人,而心靜的人往往也是專一的人,如果具備了這兩點,何愁不成功?
格林童話中巫師告訴王子,如果你真的想找回你的公主那么就順著這條路走,但是你不能回頭,一旦回頭你就會變成一塊石頭。今天老師也告訴許許多多正在學海中拼搏的同學們,你們如果想要找到屬于自己的光榮,那么你們也不能走岔路,順著眼前的路走下去,一直不要回頭!看,成功就在你的前方,其實并不遙遠,只要你撥開心中的迷霧!
學習的勤與惰
勤與惰,是兩種不同的精神狀態,兩種不同的思想境界,也是兩種不同的道德風范。一勤一惰,事關重大。尚勤戒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題記
學習是人類進步的源動力,自古以來人們就沒有停止過對學習的研究。怎么樣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其實關于這點,我認為從根本上來說學習成功與否就取決于你在學習中是勤勞還是懶惰。今天郭老師就來和大家講一講學習的勤與惰。
我和同學們分享這樣兩個故事。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疼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要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后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與匡衡呈現鮮明對比的是另外一個人,他叫江淹,人稱江郎,江郎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為寫得一手好文章而很出名,被譽為江南第一才子。自從出名以后,江郎的父親便帶著江郎游玩大江南北,到各地的大地主大紳士家潑墨作詞。時間久了以后,江郎慢慢學會了享受榮華富貴而在學習上變得十分懶惰,終于在數年之后再無寸進,被許多以前遠遜于他的人物所超越。人們紛紛扼腕嘆息道:“江郎才盡!”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然而卻少有同學可以做到。同學們,想想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多少時候因為一道難題而選擇了放棄,又有多少次在看書和休息兩者之間掙扎徘徊卻又最終選擇了后者?懶惰,是人之本性。每個人都希望可以享受生活,每天睡覺到自然醒,舒舒服服吃個飯,飯后迎著冬日溫暖的陽光躺在長藤椅上喝杯下午茶。這種日子是我們渴望的,卻不是我們現在應該享受的。
老師認識一位老教授,他對他的學生就是這樣說的:“同學們,你們就像那朝陽,早晨七八點鐘的樣子,從東方緩緩升起,沉穩之中帶著點點希望。你們不像我,也許此刻的你們沒有我這夕陽紅彤彤,但是你們是那么的耀眼,所以你們得努力地向上爬,爬到所有人的頭頂,散發出自己所有的光和熱!每當你們想放棄、想回頭的時候,你們就想一想,頭頂上的太陽何時有過逗留!時間不等人,同學們,讓自己的年少對得起自己的光陰!”此時此刻,我還記得當時聽到這一番話后深深的感動。那是情!是老教授對青年學生滿滿的期待之情!
五四青年節,習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說道:“中國夢,我們的夢,其實就是當代青年們的奮斗夢!”學習容不得我們不勤奮,當年周總理曾立下豪言——為中華之崛起讀書,而今天的同學們,正是同樣載著一個夢來讀書!
這個夢是你們的夢,也是你們父母的夢!對父母來說你們是他們的希望,每個人都不甘于在命運碾壓下辛苦地求一份生存,他們也是這樣。父母老了,他們不再有年輕時的豪情壯志,他們的手上已經被時光刻上了老繭,他們的眼角已經被年輪畫上了一圈圈皺紋!但是為了孩子他們不曾放棄努力,他們甚至在被命運欺壓之后還要陪著笑!這一切的一切,有什么可以允許我們在自己的學習上不努力,輕言放棄?
古人的良言古訓中,對勤的褒揚之詞也俯首可見。“憂勤者,建業之本”,“業精于勤荒于嬉”,“勤有三益:可以免饑寒,可以遠淫辟,可以致壽考”。概而述之,勤的功用可以這樣說:勤能成才,亦能補拙;勤能敬業,亦能成業;勤能成儉,亦能養德;勤能壯體,亦能愈恙。同學們請記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天才也不過是百分之一的聰明才智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壓力與動力
理科的波動性較大,而文科則顯示出穩定性。而且要提高穩定性科目成績,必須花較長時間,而波動性科目則相對少些。也就是說,雖說兩者都是學問,都不能一蹴而就,但偏理的學科比偏文的學科更容易在短時間內提高。這是我的看法,不知是否正確。而且眾所周知,文科偏于積累,理科偏于應用。
針對不同科目采取不同策略,當然還要考慮對各科目的擅長與否。強項要繼續保持,弱項則要努力加強,齊頭并進。因為強項再加強的話,一則比較難,二則增加的分數有可能不如加強弱項所增加的分數多。——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王龍
在遙遠的密西西里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高壓召喚出了成功的力量。
在學習和生活中壓力也隨處可見,有競爭就會有壓力,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面臨高考的同學們有壓力是正常的,有學習壓力的學生不在少數,只要你把學習當回事,只要你在學習上有不滿意的狀況,你就會感到一種無形的東西好像影響著你,這個心中的不滿會時常跳出來影響你心情,時常讓你感到它存在的壓力,其實是你的自覺的良心在起作用,是你內在的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壓力也不僅僅只有成績差的同學才有,許多成績好的同學也有自己的壓力,因為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不同的期望,而完成現況到期望的轉變,總是會有難度,因此就會產生壓力。壓力是來自于我們內心最深處對自己的渴望,壓力也來自于現實的受阻。人們都說,未知的東西才是最可怕的,壓力也是一樣,當我們充分了解什么是壓力以后我們就能想辦法緩解和轉化壓力,讓壓力變為我們的動力推動我們勇往直前。
壓力處理得好不好,不僅僅影響到我們的學習動力,也影響到我們的學習生活。
第一,正確認識壓力。如:父母對同學們施加的學習壓力,每當家長看到同學們的學習不盡如人意時,大都是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從學習時間、學習數量、學習活動等外在行為表現來加以干預;而老師們大都是從任教學科出發,強調本學科的作業量以及成績分數,十分關注學生個人的學習行為。整體來看,都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動機,只是有些時候教育方式、方法或要求程度可能超出了有些學生身心的承受能力。因此,同學們要正確認識這些壓力,不要怨恨家長和老師,要從積極的一面去看待壓力。
第二,巧妙用好壓力。我們要把壓力化為學習的源動力。有時你就跟老師和父母較勁,抱著爭一口氣、要展示自己美好一面的念頭,全身心投入學習,這種反作用力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可以在某個學科上多下一點功夫,爭取學習上的成功,爭取品嘗一下依靠自己努力而獲得成功的樂趣。同學們還可以設置階段性的壓力,讓自己體驗成功。其訣竅就是為自己確立小的奮斗目標,比如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提高作業的正確率,定時復習功課等。當每一個小目標完成時,都要獎勵自己。如看一會電視,聽一段優美的音樂,買一本向往已久的書等。通過這樣設置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的壓力,不斷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就會越來越接近成功。巧妙地用好壓力,可以讓自己明顯地感覺到進步,更容易體會成功,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
第三,合理化解壓力。同學們可以向他人傾訴以求得幫助。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不斷地溝通,定期與不定期向家人交流學習心得,談談自己的心理感受,要以討教問題、尋求解決心中困惑的方式進行思想交流。同學們也可以適當轉移注意力。如聽音樂,參加體育活動等。最重要的是同學們要培養學習興趣,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從最簡單的要求做起,爭取獲得小范圍的成就感,從而逐漸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有的同學也許會這樣想:我曾經努力過,但是收效不明顯;也有的同學會說:我已經經歷很多的失敗,成功已經跟我無緣;也有的同學甚至破罐子破摔。其實,對于這些同學來說,你不是破罐子,何必要破摔?如果你真的努力了,努力總比不努力要好,為什么不繼續努力呢?同學們可以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是否真的努力不曾放棄?
中國鐵人王進喜很形象地說過有壓力才有動力。沒有高壓,石油不會自己冒出來,壓力會成為動力。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同學們,老師要告訴你們的是,不要害怕學習中的壓力,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只要你們按照老師教你們的方法將壓力轉化成動力,那么你們一定是笑到最后的成功者。
立長志與常立志
在同學們的學習中,相信大家都曾經立過志。什么是立志?立志不是什么大而化之的東西。小時候同學們看見電影中的大明星,心中默默地告訴自己將來也要成為鏟除奸惡伸張正義的大英雄,這是立志;長大一點以后同學們在書本中了解到大科學家發明創造出許多神奇的東西無比羨慕,希望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也是立志。無論我們是在生活中希望成為大科學家、大英雄,還是暗暗發誓今天一定要多背幾個單詞將來能取得好成績,這些都是立志。
立志是我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我們會給自己立下不同的志向。給自己立下志向卻常常改變,我們稱之為常立志,給自己立下的志向一直堅持,我們稱之為立長志。我帶過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學生,剛剛接觸到他們兩個的時候,他們成績都不好,當別的同學都在緊張地復習,準備高考時,他們整日昏昏沉沉,對自己破罐子破摔。果不其然,當年的高考中,兩個孩子都落榜了,而且成績相差不多。高考結束后,看著別的同學愉快的笑容,他們暗暗發誓要再戰一次,于是他們來到我這,尋求幫助。我問兩個孩子,對自己有什么期望,他們都表示自己要考一本。當時連他們的父母都不看好,連三本都沒考上的孩子,能考上一本,我卻相信他們可以,他們并不笨,他們需要的是鼓勵,還有老師為他們撥開眼前的迷霧。
在復習剛剛開始的時候,兩個同學一樣努力,漸漸地其中一個同學的成績被另外一個同學甩到了后面。于是,我慢慢地觀察他們的學習方式。我發現成績較好的這一個同學有一個特點,他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在自己的桌子上貼了一個計劃,我至今記憶猶新,他的計劃并不特別出色,他每天給自己規定記20個單詞10個短語做兩個閱讀理解等。難度并不大,但是他卻一直堅持,從開始學習的那天到高考前一晚上,那份計劃執行得不折不扣。
最終這位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安徽省內的一所重點高校。倒帶回來,當時我還發現另一個同學,他的特點也很鮮明,這幾天抱著英語書死啃,兩天沒過又把英語扔了去啃數學。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找到他說:“王同學,你不能像段同學那樣為自己立下一個志向然后堅持不懈嗎?”誰知這個同學竟然這樣回答我,他說:“老師,您看段同學每天只背那一點東西,我們一年的時間哪來得及?”聽完了他的話我不禁神色嚴肅了起來,我說:“王同學,你可不要看不起段同學的做法,你想想,他每天雖然只背20個單詞,但是他每天都在堅持不變,這樣他一周就能背140個單詞,每個月就能背六七百個單詞,如此日積月累在高考來臨之前他一定可以完成課標要求的3500個單詞。
而你呢?今天立下這志向明天又立下那志向,何時才能踏踏實實地踏出第一步?這樣,我們來打個賭吧,如果你按照我說的做,以后的日子成績不能提升算郭老師的錯,如果你相信老師就這樣做!”在聽完了我的一番話后,王同學也開始學習段同學,最終他也成功地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這只是我身邊的一個普通的例子,從古至今,人們就在立長志和常立志之間徘徊,難以取舍。有的人說,我們的志向,應該是與時俱進的,時代不停地改變著,我們的志向也應該不停地改變,否則,我們就落伍了。但是我認為,這是以偏概全了。不錯,時代在進步,我們是要與時俱進,但是,我們要在不改變自己長志的大前提下,尋找符合時代的捷徑。我常常將立志比作走路,立長志就是沿著一條路一直走下去,就算步伐再慢也能走到終點,而常立志卻是一會往東走兩步,一會往西走兩步,就算有再快的腳步,到最后不還是在原地踏步走嗎?古人云: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想要成功,想要出色,你就要比別人走得遠走得高!怎么樣走得遠走得高,除了要付出別人無法想象的辛苦以外你還要找對自己的方向,堅持不變,這就是立長志!最后老師希望告訴所有的同學:不管你們現在站在哪里,不管你們面向什么方向,你們只能告訴自己,就是眼前這條路,對,就是眼前這條路,一直走下去不回頭也不扭頭,不管有多少艱難困阻也要一直走下去,你就是佼佼者,你就是成功者。
自信心和控制力
我覺得學習方法很多,但是很少有普遍適用的,關鍵在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拿我自己來說,我動作比較慢,做題看書速度都不快,但喜歡思索、鉆研,因此我把重點放在提高效率上面。反正已經慢了,索性更慢一點,但一定要保證效果,每做完一道題都要再思索一下,在心里做一下歸納總結。這么做雖然速度更慢,花費時間更長,但是做一題可以收到一題的效果。
看書預習和復習也是同樣的道理,看過一遍,多花些心思在上面,使效果更好一些。——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徐愷
在首都師范大學,曾經有一個記者問國內知名的一位負責自主招生面試的教育學專家,你們最看重的學生素質是什么?這位教授笑了笑告訴記者:“那年招生的時候天氣非常熱,我們給每個考生準備一瓶冰鎮汽水,當別人都在享用的時候,只有一個胖子寧可熱得滿頭大汗也不品嘗一口。在面試的時候,有一個老師笑著告訴他:‘喝吧,學校準備的東西,不會問你要錢的。’誰知這個180多斤的胖男,聽完以后搖了搖頭,堅定地說:‘我要減肥到120斤。’看著他眼中散發的自信光芒,我決定讓他通過。后來他也沒讓我失望,在兩年后成功申請到了劍橋大學的全額獎學金。”記者聽聞后更不解,他問道:“為什么他面試時候的表現,能讓您如此肯定他以后一定會成功?”專家正襟危坐道:“因為他夠自信,他也夠自控!”
我認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是一個自信的人,因為只有一個人自信,才會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走別人不敢走的路。現在我們強調創新,說到創新,我們就不得不提及一個眾所周知的成功者——蘋果創始人喬布斯!
蘋果大家都知道,它開創了一個智能領域的新時代,因為蘋果的創新,我們今天才能用上如此智能,并且如此人性化的手機。可是當蘋果手機真的出現和真的熱銷之前,有幾個人會相信喬布斯的商業計劃呢?大家都認為那是幻想,手機就是手機,打個電話發個短信而已,怎么可能像喬布斯說的那樣可以收發郵件,可以上網,可以購物,甚至可以成為我們身邊最方便的小助手?可是喬布斯卻深信不移,哪怕連他的員工都認為:他老了,愛幻想了。他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他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可以做到。最終蘋果手機在他的堅持下成功上市,并且就像一枚核彈一樣引發了IT行業的大地震,一場更新換代的好戲慢慢上演。
我們可以設想,假如喬布斯不是一個自信的人,假如他因為別人的一句或者兩句話就去改變自己,那么他不會成功,這個世界上不會有蘋果手機。今天我們依舊在使用手機簡單地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僅此而已。可是自信卻不是喬布斯成功的唯一秘訣,在他看來有一項堪比自信甚至比自信更加的重要的事情!喬布斯說這叫自控!在蘋果手機的許多研發過程中,許多員工提議:一些技術可以直接向別的公司購買,沒必要花大時間和大精力去獲取。而喬布斯卻一直控制自己不要走捷徑,他相信,唯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才能走向成功。果不其然,在蘋果出名以后許多公司狀告蘋果侵犯了他們的知識版權,而蘋果則拿出自己研發的有力證據,給予回擊,不僅將這些有想法的公司灰頭灰臉地打回去了,也讓自己的品牌更加有魅力。假如當時喬布斯沒能有足夠的自控力,那么也不會有今天的蘋果!
在商業中是這樣,在學習生活中更是這樣的。我帶過的學生中,但凡最后成績優異考取了名牌大學的學生,他們首先是一個自信的學生,其次他們是一個自控的學生。僅僅自信而沒有自控走不遠,相信了自己為自己樹立了一個遠大的理想是好的,但是現實卻要求同學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學習是個苦差事,而外面的世界更是紛紛擾擾誘惑繁多,如果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的話,那么很容易陷身各種誘惑之中而不得脫身,怎么能取得一個優秀的成績?同樣,僅僅有自控但是又缺乏自信的同學也是難以取得大成績的。
我一直認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要敢想敢做,又要慎言慎行。同學們想一想,如果一個同學他對自己的未來想都不敢想,那么他憑什么成功?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班有的同學相信自己將來一定能出國,最后他們真的出國了,而有的同學認為自己就是一介書生,最后他們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平凡生活!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一定是天才,卻不踏踏實實,他們每天一邊做著黃粱美夢,還一邊打著游戲,最后他們甚至連畢業證也沒拿到!因此,同學們,老師要你們自信,還要自控,這樣你們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道路上一定可以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