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夢華錄
- (宋)孟元老著 侯印國譯注
- 1295字
- 2021-06-10 17:17:00
卷之一
東都外城
東都外城[1],方圓四十余里。城壕曰護龍河,闊十余丈。壕之內外,皆植楊柳,粉墻朱戶,禁人往來。城門皆甕(wèng)城[2]三層,屈曲開門[3]。唯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皆直門兩重,蓋此系四正門,皆留御路故也。新城南壁[4],其門有三[5]:正南門曰南薰門;城南一邊,東南則陳州門,傍有蔡河水門;西南則戴樓門,傍亦有蔡河水門。蔡河正名惠民河,為通蔡州[6]故也。東城一邊,其門有四[7]:東南曰東水門,乃汴河下流水門也,其門跨河,有鐵裹窗門,遇夜如閘垂下水面,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出拐子城[8],夾岸百余丈;次則曰新宋門;次曰新曹門;又次曰東北水門,乃五丈河之水門也。西城一邊,其門有四[9]:從南曰新鄭門;次曰西水門,汴河上水門也;次曰萬勝門;又次曰固子門;又次曰西北水門,乃金水河水門也。北城一邊,其門有四:從東曰陳橋門(乃大遼人使驛路);次曰封丘門(北郊御路)[10];次曰新酸棗門;次曰衛州門(諸門名皆俗呼。其正名如西水門曰利澤,鄭門本順天門,固子門本金耀門)。新城每百步設馬面、戰棚[11],密置女頭[12],旦暮修整,望之聳然。城里牙道[13],各植榆柳成陰。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貯守御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14],每日修造泥飾,專有京城所[15]提總其事。
[1]東都外城:東都即汴京,今河南開封。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上載:“汴之外城,周世宗時所筑,神宗又展拓,其高際天,堅壯雄偉。”其周長各書記載略有不同。
[2]甕城:建造于城門外側的輔助性建筑,用夯土或磚石建成平面為半圓形或方形的空間環護在城門外側。甕城由漢代以后的雍門發展而來。
[3]屈曲開門:意思是甕城的門有的偏在其左,有的偏在其右。宋人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二《守城》:“其城外甕城,或圓或方。視地形為之,高厚與城等,惟偏開一門,左右各隨其便。”
[4]新城南壁:新城即外城,南壁指南面城墻。
[5]其門有三:《玉?!肪硪黄咚挠涊d城南有五門。這里的三可能是單指正門的數量。
[6]蔡州:今河南汝南一帶。
[7]其門有四:《玉?!肪硪黄咚挠涊d城東有五門。本節對城門的記載有幾處與其他史料略有出入。
[8]拐子城:北宋人往往稱左右對稱的兩翼為“拐子”或“兩拐子”。拐子城是城門外用以拱衛城門的兩道小城門,類似甕城。
[9]其門有四:下文所列城門有五個,前后不合?!队窈!肪硪黄咚挠涊d有六門。
[10]北郊御路:夏至日皇帝要到都城的北門外舉行北郊大祭禮。北郊御路是車駕參加典禮經過的大路。
[11]馬面、戰棚:均為防御工事。馬面也叫墻垛,是突出于城墻外側的馬頭狀建構。宋人陳規《守城錄》卷二《守城機要》記載:“馬面,舊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減二丈,闊狹隨地利不定。”戰棚是城墻上防守用的活動棚屋。宋人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一《官政》:“邊城守具中有戰棚,以長木抗于女墻之上,大體類敵樓,可以離合,設之頃刻可就?!?/p>
[12]女頭:即女墻,城墻上垛子一類的防護建筑。
[13]牙道:牙通“衙”,即官道。
[14]廣固兵士二十指揮:廣固是一種特殊的后勤軍隊,負責土木工程。指揮是北宋禁軍最固定的編制單位,約500人。禁軍的駐扎、更戍和征戰,往往以指揮為單位。禁軍的兵力也以指揮為單位計算。這里的二十指揮,就是大約一萬名兵力。
[15]京城所:廣固部隊的總部叫“修治京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