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做幸福的主人,不做財富的奴隸

很多人發(fā)現(xiàn)自己有著無盡的需求,其原因就在于,當他們有錢時,就靠花錢解憂,以便從折磨他們的煩惱中得到片刻的解脫。

財富如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

偉大的幸福論者伊壁鳩魯將人的需要分為三類,他所做的劃分自然無比精妙。第一種是自然必需的需要,如衣服和食物,以及其他一些極易得到滿足的需要。當這種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便會產(chǎn)生痛苦。

第二種是自然的但不是必需的需要,如某些感官的滿足。在這里我要附帶說明一點,根據(jù)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記載,伊壁鳩魯并未指明是哪些感官;因此,和他的這個學說相比,我在這一點上的闡述或許就更為詳盡精確:這些需要很難得到滿足。

第三種是既非自然又非必需的需要,它們是奢侈、排場、身居要職、光宗耀祖的需要,這種需要沒有止境,更加難以滿足。[14]

確定理性對渴求財富的欲望施加影響的程度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使人感到滿足的財富量并非絕對不變或明確有數(shù)的。財富的數(shù)量只是相對而言的,也就是說,正好在一個人所求的和他所得的兩者之間維持著一定的比例。因為只根據(jù)一個人所得的而不根據(jù)他所希望得到的來衡量他的幸福,就如同寫出一種只有分子而無分母的分數(shù)來,是一樣的無效。

失去從來不會引起我們需求的東西,我們是不會有什么感覺的;沒有它們,我們依然幸福。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想得到某種東西卻無法得到,其他的東西即便再多也會讓人沮喪苦惱。

因此,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而我們希望在這一標準內(nèi)能得到盡可能多的東西。在這一標準內(nèi)的事物,只要我們有信心獲得,便會感到幸福,否則,便會苦惱。超出這標準的東西,對我們根本沒有作用。因此富人的豐厚家產(chǎn)并不會令窮人激動難安。

相反,富甲一方的人也無法用財富告慰自己希望的破滅。有人說,財富如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名聲也是如此。除了最初的痛苦,失去財富并不會使他從前的習性改變。

原因就在于,一旦無法擺脫財富數(shù)量減少的命運,人們便會自動減少自己所要求的數(shù)量。但不幸一旦降臨,降低要求就是最為痛苦的事情了。如果我們一旦照此做了,痛苦便會越來越小,直至不存在,這就如同已經(jīng)痊愈的舊傷口。

相反,一旦好運降臨,我們的胃口便會越來越大,直至無所約束。這種急速膨脹的感覺讓人快樂。但這種感覺膨脹的過程一旦結(jié)束,快樂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們習慣了欲求不斷增長,因而對于能達到這些需求的財富便不再關(guān)心。《奧德賽》中有一段話揭示了這一真理,我引用最后的兩行:

人們靜思塵世的思想,

如同人神之父所予的白晝。

當我們無力增長能滿足各種欲求的財富,我們便會因不斷努力想增長財富的欲望而受盡折磨。

一想到人類的需求如此之多,人類的生存如何建立在這些需求上,我們便不會驚訝于財富為何會贏得比世界上其他東西都更為純真的敬意與極大的榮耀;對于有些人認為只有謀利才能使生活變得更好,而不能達成此目的的其他所有事物——如哲學家從事的哲學——都可棄之不顧,我們也就不必疑惑不解了。那些欲求、錢財甚于其他或嗜財如命的人常常受到譴責,但是作為人來說,喜歡那不知疲倦、多變的東西,即想變成什么或想要什么便能得到滿足的東西,是自然的,甚至是無法避免的。

其他的任一事物都只能滿足一個愿望一種需求、如食物,只是在饑餓時才是美好的;酒,只有在被享受時才為人所愛;生病時需要藥物,皮裘能抵御冬天的嚴寒,愛情能滿足年輕人的情感,諸如此類。這一切的善都只是相對的,只有財富的善才是絕對的,因為財富不但能滿足我們對于某一特殊事物的具體需要,也能滿足我們其他的需要。

窮人更容易奢侈揮霍

如果一個人擁有一筆財富,有幸不受饑寒之苦,可以過閑適自在的生活,那么他便會將此當作抵御他可能遭遇的多種痛苦和不幸的保障;他不會認為,為了獲得人生的快樂便可以肆意放縱,或者用這種方式不負責任地揮霍錢財。生而沒有這一殊榮,但充分發(fā)揮了自己所有的才干,終成巨富的人,常將自己的天賦看成自己的資本,而所賺取的錢財只是這一資本所生的利潤而已。如果只獲取了永久性資本的部分收益,他們是絕不會罷休的。但一旦堆金積玉,他們便大肆揮霍。所以,他們又常常再次陷入窮困,收入不斷減少,到最后完全沒有進項,原因就在于,他們才能的枯竭或時過境遷,他們的天才已沒有用武之地——在優(yōu)秀的藝術(shù)家那里,這樣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而且,他們的才能只有在適當、特殊的環(huán)境里才有效益,一旦環(huán)境改變,他們的才能便不再奏效。

沒有任何東西能使那些依靠自己的手藝為生的人不這樣對待他們的財富,如果他們愿意;因為他們的手藝不會失去,即使某人失去了手藝,他的同行的手藝盡可以替代,而且永遠都有人從事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所以有一句格言道出了事情的真諦:“一門有用的手藝就是一座金礦。”

然而相對于所有藝術(shù)家和專家來說,情況則大不相同,這也是他們報酬優(yōu)厚的原因。他們應(yīng)當將他們的部分收益當作資本,但是他們卻不計后果地只將這些收益當成利潤,結(jié)局只能是日益窘困。

此外,那些繼承了錢財?shù)娜酥辽偾宄撛鯓訁^(qū)分資本和利潤,而且大部分人都努力保全他們的資本,使之免受損失。如果能力能達到,他們至少會存起八分之一的利潤以備將來的緊急之需,所以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但上面有關(guān)資本和利潤的陳述在商業(yè)生活中并不適用,金錢對于商人來說,就好比工具對于工人,只是用來獲取更多利益的媒介。

因此,即便他們利用手中的資本完全達到了他們?yōu)橹Φ哪康模麄冞€會用它來保有財產(chǎn)并使資本增值。所以,財富在任何地方都不會像在商人階層里那樣,被當成極其平常的事物。

通常我們可以看到,比起家境富裕、僅聽聞貧困的人,那些真正知道和切身體驗過貧困的人更不會去為需求而擔憂,因而就更容易奢侈揮霍。

一般說來,成長于優(yōu)越環(huán)境里的人,事實上比起那些憑運氣突然擺脫貧困的暴發(fā)戶,對待未來要更為慎重、認真,在生活上要更為節(jié)儉。因為貧窮離我們還很遠,所以這樣看來,貧窮倒好像并非一件真正讓人痛苦的事情了。然而,其中真正的原因在于,財富在生而富有的人眼里就像空氣一樣重要,失去便無法生存;所以他們便會像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來保衛(wèi)它。所以,他們喜歡有條不紊、謹慎、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

但是,生而貧困的人則將貧窮看得十分自然,如果僥幸擁有財富,他們會認為它過分多余,因而要用它來消遣,把它揮霍掉,即便最后一無所有,他們?nèi)匀缓蛷那耙粯樱也槐貫榻疱X憂慮,正如莎士比亞在《亨利六世》中所說的:

……這一格言必被證實,乞丐騎馬,馬不累死不下馬。[15]

但據(jù)說,這種人對于使他們擺脫了貧困、滿足需要的命運以及某種特殊的手段,懷著極為堅定執(zhí)著的希望——一種全身心地相信的愿望。所以,和生而富有的人一樣,他們不會把貧困看成無底深淵。他們認為,即使已經(jīng)徹底失敗,但自己仍能再次振興,并用這一思想來安慰自己。人類的這一特點可以說明這一事實,即和那些給丈夫帶來豐厚嫁妝的太太相比,婚前貧苦的妻子貪心更大,而且更為奢侈。

因為一般而言,富家女帶來的不僅是更多的財產(chǎn),還有比貧家女更多的渴望和遺傳的天性,以保護其財產(chǎn)。倘若有人對這一真理表示懷疑,認為情況恰恰相反,那么,阿里奧斯托的一首諷刺詩能給他提供維護其觀點的證據(jù);但另一方面,約翰遜博士的一段話則恰恰印證了我的觀點,他說:“出身富裕家庭的婦女,善于管理錢財,她會極為明智審慎地支配金錢;而一個因結(jié)婚而第一次牢牢地控制了金錢的女人,則非常熱衷于花錢,窮奢極欲,把錢財花光也就不足為怪了。”

總之,我奉勸各位娶窮小姐為妻的先生們,只將利潤留給她們,而不要給她們資產(chǎn),并且千萬不要將孩子們的財產(chǎn)交給她們來掌管。

財富是把雙刃劍,學會駕馭財富

不管怎樣,我認為,在奉勸人們謹慎保護自己所獲得的利益或所繼承的財產(chǎn)時,并不是在漫談某些微不足道的話題;因為生活一開始就需要有足夠使我們可以獨立生活的資產(chǎn),即不需要工作便能讓我們過上舒適的生活。即使僅夠一個人的生活費用,而不能滿足家庭的需要。雖然不能對此給予過高的評價,但也算是一大優(yōu)勢;因為這使我們免受饑寒交迫之苦,而窮困潦倒就如瘟疫一般在人們生活的周圍彌漫,自然賦予凡夫俗子們被迫勞作的命運,而資產(chǎn)可將人們從這種命運中解脫出來。

只有這樣有命運相助的人,我們才能說他是自由的,即成為自己的時間和能力的主人,才能在每天早晨說:“這一天屬于我自己。”同理,年收入一百鎊與年收入一千鎊的人之間的差別,和年收入一百鎊與一無所有的人之間的差別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但是,一旦一個具有極高精神力量的人繼承了財產(chǎn),他便會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價值,執(zhí)意去追求一種和謀取金錢的生活全然不同的生活,因而倘若獲得了財產(chǎn),就如同命運給予了他雙倍的恩賜,其天賦便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他以百倍于此的價值來回報人類,他取得了別人所無法取得的成就,他創(chuàng)作了某些作品,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因之受益無窮,并且他提高了整個人性的尊嚴。

另一種人則或許會用自己所得的財產(chǎn)去從事慈善事業(yè),為自己贏得大家的尊敬。但是,那些對上述事業(yè)不感興趣的人,那些不想這樣做的人,那些從未想過要了解某些知識的基本原理以便盡力來提高自己知識水平的人,即便生在富貴之家,也只不過是一個虛耗時光、游手好閑、卑劣下流的家伙而已。他不會感到幸福,因為對他來說,需要雖得到了滿足,但會遭受另一種極端的痛苦——苦惱——的折磨。

倘若他因為貧困而有事可做,情況倒還好一些。一旦遇到苦惱,他便更傾向于揮霍浪費,從而失去他所不配的優(yōu)越之處。很多人發(fā)現(xiàn)自己有著無盡的需求,其原因就在于,當他們有錢時,就靠花錢解憂,以便從折磨他們的煩惱中得到片刻的解脫。

出身貧寒,有時也是一種優(yōu)勢

如果有人以政治生涯上的成功作為奮斗目標,那就是兩碼事了。在政治生涯中,他人的好感、朋友以及黨派團體都是幫助他加官晉爵,使他平步青云的重要因素。

在這樣的生活中,家徒壁立、一文不名的人是比較容易實現(xiàn)目標的。假如這個人擁有天賦,且胸懷宏愿,并非來自門庭顯赫之家,那么窮困潦倒更能促使他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因為在平常和人相處時,幾乎所有人的最大愿望都是要證明自己勝人一籌,這種情況在政界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因此,只有出身寒門的人,自感無論在哪個方面都徹底不如他人的人,一文不名、無足輕重的人,才能夠悄然在政治舞臺上獲得一席之地。

只有他能做到一直卑躬屈膝、曲意逢迎,如有必要,甚至會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只有他能屈從于一切,而又藐視一切;只有他才懂得功勛榮譽一文不值;在必須和上級長官以及達官顯貴交談或通信時,只有他不會粗聲粗氣,魯莽冒失,如果他的上司隨手亂涂了幾筆,他就會大加稱贊,將之譽為妙筆杰作;只有他在幾乎還是孩子時,就知道該如何去懇求。所以沒過多久,他就成了洞察這一隱秘的高級僧侶,歌德揭示了這一隱秘:

抱怨卑賤的目的毫無用處,

因為不管人們說什么,

都是它們在支配整個世界。

另一方面,生來便不愁溫飽的人,一般而言,心靈上往往傾向于獨立自主。他習慣于高視闊步,或許他會有些濫用天賦,雖然這一點他應(yīng)當知道,他絕不會用這種能力去和那些奴顏婢膝的平庸之輩一爭高低;他終究會看清那些居高位者的卑劣無能,如果他們冒犯了他,他會表現(xiàn)得倔強與不屑。

而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這并不是個好辦法。而且,這樣的人至少會贊同伏爾泰曾直率表達的這一觀點:“即使我們還能再活兩天,但若要向卑鄙無恥的惡棍委曲求全,那我們寧可馬上死去。”

順便說一句,卑鄙無恥的惡棍是可惡討厭之輩的標志。朱韋納爾說:“要問貧窮是否比天賦更重要,那是很困難的。”比起政治抱負及社交愿望,這句話更適合藝術(shù)和文學的生活。

在我的敘述中,妻子、兒女并不屬于個人的所有物,毋寧說他是妻子、兒女的所有物,毫無疑問朋友是屬于這一項的;但朋友屬于他自己,而他也同樣屬于他的朋友,兩者的關(guān)系是相互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莆田市| 漯河市| 兴国县| 门源| 汕尾市| 江都市| 贺兰县| 新泰市| 澄江县| 峨山| 汾西县| 正阳县| 四平市| 五莲县| 阳信县| 遵义县| 洛川县| 韩城市| 腾冲县| 济南市| 茌平县| 大悟县| 宁乡县| 柳江县| 长宁区| 白城市| 玉树县| 尼玛县| 东安县| 金门县| 托里县| 元阳县| 武夷山市| 宜黄县| 梨树县| 肇庆市| 时尚| 衡山县| 鄂托克前旗|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