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中世紀后期的鍵盤音樂(1300—1500)

目前世上能夠見到的最早的管風琴譜是作于1350年的英國羅伯特橋古抄本手稿(Robertsbridge Codex),現存大英博物館。這份樂譜含有幾首最早的管風琴樂曲,至于作曲家是哪一國人無從考證。我們只須知道,譜例(1)中的音樂處于歐洲音樂史上的復調音樂時期,是由平行五度關系的兩個聲部構成的。這是盛行于公元9世紀的聲樂奧干農(Organum)風格,也就是說,14世紀的鍵盤音樂比聲樂藝術整整落后500年!而14世紀的聲樂創作已出現反向進行的聲部,三個聲部的對位以及各聲部間完全獨立的節奏等高度發展的手法。這說明鍵盤音樂在它的襁褓時期還沒有自己獨立的鍵盤語匯,只能依附于聲樂形式,即作為聲樂的伴奏,或者移植改編聲樂曲。

譜例1

figure_0021_0008
figure_0022_0009

15世紀初期,在相隔羅伯特橋古抄本約一個世紀以后,人們在德國西北部的溫希亞姆又發現了作于1432年的管風琴樂譜手稿。令人失望的是,管風琴音樂在這一百年間幾乎無甚進展,依然是古老的兩聲部形式。

譜例2

figure_0022_0010
figure_0023_0011

雖然有些管風琴曲出現了一些新的創作手法,但是與當時已達到五聲部、六聲部的聲樂復調藝術,也就是尼德蘭樂派大師們的輝煌成就相比,實在相去甚遠。

15世紀的管風琴音樂之所以比聲樂大大落后,可能是這一時期的管風琴音樂都由德國人所作之故。德國遠離當時的音樂藝術中心,比如弟翁的勃艮弟公爵宮廷或者法國北部的堪伯雷天主教堂,受其藝術影響較少。但是也正因為這種地理位置上的隔離,使德國得以持久而獨立地發展管風琴音樂。最初這種發展是極其緩慢的。經過不斷的艱辛努力,管風琴音樂家們終于創造出一種不依附于聲樂形式的鍵盤樂形式——前奏曲(Prelude)。

譜例3

figure_0023_0012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首傳說由德國北部小鎮斯坦達爾的寺院長官所寫的前奏曲中,旋律聲部的節奏非常自由,不按嚴格的小節來劃分。這種寫法在1200年以后的復調音樂中實屬罕見。實際上,前奏曲正是從當時擔任教堂唱詩班伴奏的管風琴師在圣詠合唱開始之前先活動手指,即興彈奏的一些音階走句的片斷演變而來。所以即興、快速、短小成了前奏曲的基本特點。可以說,前奏曲是鍵盤樂脫離聲樂形式的第一種獨立體裁。

15世紀中期的德國慕尼黑佛羅恩教堂著名的管風琴音樂家康拉德·保曼(1416—1473)創作了若干管風琴前奏曲以及根據格里高利圣詠和民歌改編的管風琴曲。

此后人們又發現了一本15世紀后期(約1475年)的管風琴曲譜——布克斯海因姆管風琴曲集(見譜例4),其中收有30首前奏曲,在規模上比早期的前奏曲明顯擴展了。

譜例4

figure_0024_0013

前奏曲的開頭部分是即興性的經過句,緊接著一段三聲部的和弦句,最后又是與開頭相似的經過句。這首前奏曲必定是在裝有音栓的管風琴上彈奏,才能顯示其截然分明的聲音色彩。

在這30首前奏曲之外,布克斯海因姆管風琴曲集還收有不少根據多聲部聲樂曲改編的管風琴曲。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復調音樂時期,和弦僅僅是多聲部對位的“副產品”,尚未具有獨立的和聲意義。這些管風琴曲顯然受到了勃艮弟樂派大師們寫作三聲部世俗歌曲風格的影響,即所謂福爾布頓——假低音手法。這樣,鍵盤音樂不僅跨入了三聲部的時代,而且更顯示出它作為復調性音樂的重要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施甸县| 南郑县| 双牌县| 尚志市| 合川市| 广灵县| 蓝山县| 韩城市| 巍山| 北安市| 祁连县| 九台市| 庆云县| 古交市| 保山市| 吉水县| 牟定县| 泽普县| 日土县| 镇康县| 巴塘县| 邻水| 南城县| 奈曼旗| 澎湖县| 陆丰市| 永新县| 玛纳斯县| 嘉善县| 鞍山市| 武定县| 公主岭市| 乐山市| 宁阳县| 伊通| 高平市| 恩平市| 承德市| 郴州市|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