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性是信息層面的東西,是不以人的短期意志為轉移的。因此,智者通常不去直接改變別人,他只是給眾人一面鏡子,幫助他看清自己。大眾會依據自己的心性層次,在客觀規律的作用下自動做出選擇。凡夫與智者的區別是:凡夫什么都不想舍,卻什么都想得到,于是始終在兜圈子。而智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應該舍棄什么,專心致志才有所得。人們不知如何抉擇并不是因為他們缺少知識,而是他們貪求所有,最終弱者還是弱,窮者依然窮。
沒有一場危機是沒有代價的,所有危機的化解,最后都是以犧牲弱者為代價!沒有例外,只有溫不溫柔。如果沒有強力作用下的殺富濟貧,不管貧者如何努力,都沒有辦法改變富者制定的游戲規則,只有被動地去適應。強者未必是富者,他的智慧在于遵循客觀規律,通過調動人們的情緒,來引導決策。
《烏合之眾》里面有這樣一句話:掌握了影響群眾想象力的藝術,就掌握了管理他們的藝術。真相只有披著故事的外衣才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東西方的經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用故事來傳播教義和思想。因此,用故事表達是大智慧,故事的開放性會讓聽者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就是最好的結果。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你會擁有主動感、自我感、掌控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世界終將屬于那些用客觀規律講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