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之,知行合一的意思就是:秉承“良知”,在日常行事中省察自己的內心,轉化不符合良知的欲望、欲求(存天理,去人欲),使知行不被情緒欲望隔斷,隨機而動、為所當為。知見與行動之間,總是隔著一道障礙,心理學稱之為選擇困難癥及拖延癥。如果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大部分這種時候頭腦是處于無意識狀態的,造成的原因是情緒跟欲望的介入將知行分割開來。進一步觀察發現,頭腦被情緒欲望所裹挾后就會陷入后知后覺,在面對現實問題時往往反應滯后,甚至會手足失措,這種失態和挫敗感會引發負向情緒,從而導致身心不一,知行分離,并進一步造成了良知被遮蔽。
知行合一的前提是身心合一,是以感覺為指導的自發自主的行動,必須是誠意正心回歸當下才能產生的狀態。“知”在身心合一階段是指感知,是眼耳鼻舌身全部在線并發揮其作用的存在狀態。而在知行合一階段是指良知,是源于內在的能夠指引人行動的認知。所謂的“行”,并不是與“知”對應的“行”,也不是局限于具體的實踐行動,心中萌發的意念也是“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現為行,沒有行動不能算是真知。與行相分離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與知相分離的行,不是主觀能動的行,而是盲目被動的行。因此知行一定是合一的。知行之不合一,只是因為受到情緒欲望的干擾而被隔斷了,這就是知行的本來面目。
強勢文化的本質特征是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一旦與現實相脫離,便會落于弱勢。由于心性層次是逐級提升,使得知行合一只能是階段性達成。心性的升級不是觀念和知識更新就能實現的,在舊有習性的作用下,身心分離的狀況會不斷減少,并逐漸經過三個階段而達成覺悟:身心合一使形神不散;知行合一能實事求是;天人合一達無憂無懼。而強勢文化也會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得以發展壯大,并最終成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