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西湖龍井豆花香

如果說,碧螺春是吳儂軟語的西施,那么,西湖龍井就是越國的范蠡了。碧螺春柔媚,像是多情女兒,西湖龍井卻多了幾分渾厚和濃郁,我甚至有些懷疑,“從來佳茗似佳人”,描述的就是碧螺春了。

唐代陸羽《茶經·八之出》記載:“錢塘生天竺、靈隱二寺?!泵鞔惱^儒的《試茶》詩說:“龍井源頭問子瞻,我亦生來半近禪?!蹦敲矗埦脑搭^為什么要問子瞻蘇軾呢?因為辯才法師,是真正把后世的龍井茶引入西湖批量種植的第一人。蘇軾為官杭州時,與上天竺法喜寺的住持辨才亦師亦友,過往甚密,因此,憑蘇軾對茶的見地和興趣,他是最有條件去求證辯才法師,去詳細考證龍井的茶種緣起的。蘇軾研究認為,龍井茶種是南朝詩人謝靈運,在下天竺翻譯佛經時,由于經常往返于浙江天臺山與杭州下天竺的法鏡寺,因此,順便把從天臺山帶來的茶籽,播種在下天竺的香林洞一帶的。據南宋咸淳年間《臨安志》記載:種植在“下天竺香林洞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者,名白云茶”。

雨霧中的翁家山

天臺宗高僧辯才,在北宋擔任上天竺寺住持,時間長達十七年。后被奸臣呂惠卿團伙,排擠到下天竺寺擔任主持,兩年后又被召回。元豐二年(1079),年屆古稀的辯才法師對僧徒說:“天竺之南山,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汝舍我,我將老于是。”于是,他便退居在龍井山獅子峰下的壽圣院(今天的杭州西湖老龍井),不復出入。此后,辯才與寺僧開始修葺龍井泉,建龍井亭,并把下天竺香林洞的茶籽,種植在獅峰山麓,開枝散葉。曾是墳塋荒丘的凋敝之地,因辯才居此而聞名遐邇。從這個意義上講,辯才法師就是西湖龍井的開山鼻祖。龍井茶和碧螺春一樣,還是以地理位置命名的。

宋代,還沒有龍井茶之名。北宋隱居西湖、結廬孤山的林和靖,在《嘗茶次寄越僧靈皎》詩中寫過白云茶,其詩有:“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北宋名臣趙抃,77歲時來到龍井拜訪辯才,有《重游龍井》詩寫道:“湖山深處梵王家,半紀重來兩鬢華。珍重老師迎意厚,龍泓亭上點龍茶?!贝颂幍摹褒埐琛?,是指宋代的龍團貢茶,而非龍井茶。北宋歐陽修在《送龍茶與許道人》中有:“我有龍團古蒼璧”。辯才在與趙抃的和詩《次趙清獻公詩》中寫道:“公年自爾增仙籍,幾度龍泓瀹貢茶。”皎然詩中所講的“貢茶”,即是他與趙抃所飲的“龍茶”。

元代時,龍井茶的名字,仍很模糊。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虞集的《游龍井》詩,也僅僅涉及了龍井的地名。其詩云:“徘徊龍井上,云氣起晴晝。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檐葡中,余香不聞嗅。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后,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庇菁娭械摹包S金芽”,僅僅三個字,便一針見血,點出了優質早春茶、所特有的芽梢金黃的典型特征。由此可見,古人觀察事物的精準,把握事物本質的入木三分。

最早能夠查詢到的龍井,不是以地理名稱而是以茶名出現的文獻,是在明代萬歷七年(1579)的《杭州府志》,其中記載:“茶,各縣皆有。然以錢塘龍井及老龍井其品甚高?!标P于老龍井,明人馮夢禎在《龍井復先朝賜田記》中詳細介紹說:“武林之龍井有二,舊龍井(老龍井)在風凰嶺之西,泉石幽奇,迥絕人境,蓋辯才老人退院。所辟山頂,產茶特佳。相傳盛時曾居千眾,少游(秦觀)、東坡先后訪辯才于此?!贝撕?,高濂在《遵生八箋》(成書于1580年)繼續補充說:“如杭之龍泓(即龍井也),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龍井者方妙。而龍井之山,不過十數畝,外此有茶,似皆不及,附近假充,猶之可也。至于北山西溪,俱充龍井,即杭人識龍井茶味者亦少,以亂真多耳。”文中的“天池”,是指蘇州與虎丘齊名的天池茶,后世絕產?!吧街小保侵釜{峰山的老龍井周邊。明代萬歷甲午年(1594)初秋,屠隆與友人用龍井泉水沖泡龍井茶后,欣然寫下了《龍井茶歌》,其中有:“摘來片片通靈竅,啜處冷冷馨齒牙。玉川何妨盡七盌,趙州借此演三車。采取龍井茶, 還烹龍井水?!痹诤贾輾v史上,宋代著名的寶云茶、香林茶和白云茶,雖曾為貢茶,但首次以龍井之名作為貢茶的,還是在清代,尤其是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四次龍井問茶,為西湖龍井謳歌作詩,把龍井茶推向了綠茶的至尊地位。

西湖龍井群體種的新芽

綜合以上可知,西湖龍井茶的最初發源地,應該是在獅子峰的老龍井。清代程淯的《龍井訪茶記》說:“溯最初得名之地,實維獅子峰,距龍井三里之遙,所謂老龍井是也?!蔽骱诤贾輺|面靠城,南、北、西三面環山,當龍井茶冠以西湖之名以后,傳統上真正的西湖龍井產區,就應該處在環西湖的起伏山巒之中,盡得西湖的云蒸霧潤,“霧芽吸盡香龍脂”。

傳統西湖龍井的開始細分,大約是在民國前后。杭州最大的綢緞莊老板高怡益,首先投資創辦了獅子峰茂記茶場,他的龍井炒制私人茶場,幾乎囊括了西湖龍井所有的最佳產區,包括獅峰山、龍井村、翁家山、虎跑泉、天馬塘、九溪十八澗、月輪山等處。我見過的茂記“獅峰名茶”老包裝上,印有 “吾杭西湖名山產茶甚廣,色味向推龍井,尤以龍井之獅子峰所產為上品”,云云。

“龍”字號的商標,掌握在杭州乾泰茶莊的老板手里。他的茶園范圍,包括了龍井村、翁家山、楊梅嶺、滿覺隴、理安寺、赤山埠、白鶴峰一帶,其茶葉品質,可與“獅”字號產區相媲美?!盎ⅰ弊痔桚埦?,產于虎跑、四眼井、白塔嶺、三臺山一帶,品質稍遜。“云”字號龍井茶,產于云棲、云林、天竺、五云山、郎當嶺西一帶?!蔼{”、“龍”、“虎”、“云”四個老字號的注冊商標,是商家根據各自茶區的小氣候環境與炒制特色,在1921年由民國政府的農商部給予注冊的。另外,還有個“梅”字號,主要產于梅家塢一帶。也有人說,它是從“云”字號分出來的。據我調查,關于“梅”字號的出現和說法,已經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事情了,這可能與周恩來總理,為振興龍井茶,五進梅家塢有關。

現在的西湖龍井茶區,有逐年擴大的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后,西湖龍井茶已經不再細分產地和字號了。凡是在杭州西湖風景區和西湖區范圍內的龍井茶,都統稱為西湖龍井。歷史上,生產旗槍茶的龍塢、留下、轉塘和周浦,現在也成了西湖龍井的主要產區。如果再大而化之,又可分為錢塘龍井和越州龍井,不過二者統稱為浙江龍井。

我最喜歡獅峰山的龍井,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會親力親為,做20余斤頭采春茶分享。獅峰山是西湖龍井的發祥地,也是完整保留著傳統群體茶種與炒茶技藝的核心產區。真正的獅峰龍井,海拔高、生態好、發芽晚。記得2015年的春天,西湖產區遭遇倒春寒,當獅峰龍井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剛剛開園首采時,市場上的獅峰龍井,已經大賣一個多月了,這就是紛亂無序的茶市場的真實寫照。市場上叫賣的龍井,大多是龍井43、迎霜或烏牛早等本地或外地的早熟品種,其色澤碧綠、芽頭短促肥大,勻整漂亮,但若仔細品味,青氣重,不耐泡。

真正的獅峰龍井,外形嫩葉包芽,扁平光滑,挺直似碗釘,芽毫隱藏稀見,芽頭大小不太勻整,色澤嫩綠泛黃,俗稱“糙米色”,并有溫潤的寶光。剛炒出的茶,因輝鍋工藝原因,干茶有類似炒黃豆的干燥工藝火香,間或有花香、果香存在。很多人把龍井的茶香,簡單地認為是炒黃豆香,這可能是對明代《錢塘縣志》的誤讀?!跺X塘縣志》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蔽闹械摹褒埦笔侵釜{子峰的老龍井,“豆花香”,才是龍井茶真正的品種香。

前年,我到杭州做茶時,在獅峰山的茶園里,無意中看到了淡紫色的蠶豆花開,當我情不自禁地去細嗅花香時,頓時豁然開朗,這種花香,就是最近似獅峰龍井的品種香。前人把龍井茶的香氣,類比為蠶豆花香或豌豆花香,其感覺捕捉的、是何等的準確與敏銳。古人著述,內不欺己,外不欺人,口不妄言!習茶之人,應該把對自然界中花卉、果蔬香氣的了解,作為一門必修的功課。很少有人考證過,龍井的扁形始于何時?明末彭孫貽的《采茶歌》唱道:“龍井新茶品價高,杯杯瓣瓣立周邅。”這只能說明,此時的龍井已是散茶,還不足以證明它是扁形茶。清乾隆時,入貢的西湖龍井,據徐珂的《清稗類鈔》記載:“頒賜時,人得少許,細僅如芒?!毙扃娴拿枋霰容^清晰,乾隆皇帝喜歡的龍井,也不是現在的扁形片狀茶,還是呈毛尖狀的針形茶。

待泡的西湖龍井群體種

到晚清時,程淯的《龍井訪茶記》寫道:“炒者坐灶旁。以手入鍋,徐徐拌之。每拌以手按葉,上至鍋口,轉掌承之,令松葉從五指間,紛紛下鍋,復按而承以上。如是輾轉,無瞬息停。每鍋僅炒鮮四、五兩,費時三十分鐘。每四兩炒干茶一兩。竭終夜之力,一人看火,一人拌炒,僅能制茶七、八兩耳。”其中的“每拌以手按葉”,“復按而承以上”,此種技藝,就是龍井茶的扁平炒法。由此可知,到了清朝末年,扁平狀的龍井茶,才逐漸見于市場。

有記載稱,民國時的各個商家為了銷售與利潤,相互角逐,各顯其能,從此時起,才開始真正講究龍井茶外形的扁平光直。一個時代的產品質量高低,取決于當時的競爭水平,這是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的。1824年,徐珂在《可言》寫道:“各省所產之綠茶,罕有作深碧色者,惟吾杭之龍井,色深碧。茶之葉,他處皆蜷曲而圓,惟杭之龍井扁且直。”如果再深究一下,龍井茶呈扁形的技術來源,可能是受了安徽歙縣、浙江淳安以及臨安等地老竹大方茶的制作影響。

獅峰龍井的干茶,重而滑手,入水即沉。湯色黃綠,滋味甘鮮醇厚,茶湯細膩渾厚、有質感,清雅的甜香,彌漫咽喉,“啜處泠泠馨齒牙”,“三咽不忍漱”。它比當下流行的龍井43,要味醇、香濃、耐泡、厚重、甘甜。其品質,更是芽葉肥壯、形似雀舌的烏牛早品種所無法比擬的?!吨駪胁韬狻防?,對傳統龍井的湯色及其醇厚,描述得極其準確:“龍井味極腆厚,色淡如金,氣亦沉寂,而咀咽之久,而鮮腴潮舌。”

西湖龍井茶的傳統制作工藝,基本包括攤放、殺青、回潮、輝鍋等工序。與碧螺春的炒制不同,龍井的鮮葉殺青后,有一個小時左右的薄攤回潮環節,這與龍井茶青比碧螺春更加肥壯有關。據統計,如果按頭春茶的一芽一葉計算,一斤西湖龍井大約在4萬個芽頭左右,而一斤碧螺春要在7萬個芽頭左右,茶青的粗壯程度由此可見?;诖?,龍井茶青在陰涼處的薄攤回潮,其實是使芽、梗及葉脈里的水分,能夠通過擴散作用,慢慢地重新均勻分布,方便進一步的整形炒干,減少斷碎,保持芽鋒,以完成最后的定型。通常是四鍋青鍋葉,合為一鍋輝。經輝鍋后的干茶,扁平光滑,濃香透出。

市場上70%左右的龍井茶,大都采用前段機器殺青,后段手工輝鍋。而更低端的茶葉,則是全程機器炒制。近幾年,全手工炒制的西湖龍井,愈來愈少了。我非常留戀手工茶的滋味,手工茶可能沒有機器茶的顏色和外觀漂亮,色澤偏幽暗,茶表略起皺,芽尖緊結挺直,但手工茶的香氣,內斂細幽,外形緊結厚重,香氣濃郁靈動,耐泡且回味足。假如兩款茶同時瀹泡,手工茶因比重大,在水中的下沉速度,要快很多。

手工炒茶,是極其辛苦的。龍井的扁形茶,要求茶葉不能收縮,炒茶時需要特別用心,完全依靠手上的力量與鍋溫來自主控制。高溫的青鍋,是基礎;溫度稍低的輝鍋,是關鍵。不練就一副鐵砂掌的硬功夫,是很難炒出一鍋好茶的。

尋好茶難,做出一款好茶更難。對春天的細嫩綠茶,我是極其珍惜的。每每泡完后,都會把葉底逐一收集起來,或炒雞蛋,或包水餃吃掉。好茶不易得,春來發幾枝,粒粒皆辛苦。每憶及此,常讓我突然想起清代陶澍的茶詩:“茶成與商人,粗者留自啜。誰知盤中芽,多有肩上血。我本山中人,言之遂凄切?!逼淝槠渚?,如我常說的,喝茶風雅,做茶卻是辛苦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万安县| 青海省| 伊宁市| 拉萨市| 海盐县| 三原县| 鄱阳县| 庄河市| 贞丰县| 苍溪县| 龙口市| 出国| 临沂市| 沐川县| 宜都市| 绥化市| 定襄县| 台州市| 田阳县| 黄大仙区| 阜南县| 鹤峰县| 惠来县| 安远县| 朔州市| 伊金霍洛旗| 南阳市| 彰武县| 同江市| 红河县| 岳阳县| 龙里县| 南召县| 澄江县| 扎鲁特旗| 泽库县| 通化县| 夹江县| 阿克苏市|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