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立之美:西方藝術500年
- 嚴伯鈞
- 2485字
- 2021-06-03 16:11:11
(二)猶太人與羅馬人
基督教的《圣經·舊約全書》承繼自猶太教的經典。猶太教歷史悠久,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存在。但猶太人的數量自古就不多,且猶太教是只屬于猶太人的宗教,所以它一直是一個小眾且影響力有限的宗教。猶太教的神學體系與當時其他主流的神學體系都不一樣,猶太教是“一神教”。在猶太教的神學體系里,只有一位神祇是萬事萬物的主宰,這位神祇叫雅赫維(基督教人讀為“耶和華”),即俗稱的“上帝”。
一神體系與其他主流神學體系有本質上的差別。公元前300年左右,最主流的神學體系非古希臘神話莫屬。古希臘的神學體系是標準的多神體系:不同的神明掌管不同的人間事務,分工細致。其中最主要的是“奧林匹斯十二主神”:眾神之王宙斯,宙斯之妻、婚姻和生育女神、天后赫拉,爐灶和炊事女神赫斯提亞,海神波塞冬,谷物女神得墨忒爾,戰爭與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陽神阿波羅,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戰神阿瑞斯,愛與美的女神阿佛羅狄忒,火神與匠神赫菲斯托斯,以及商業之神赫耳墨斯。再往下有更細致的分工,如掌管葡萄酒的神——酒神巴克斯,舉著天空防止天塌下來的擎天巨神阿特拉斯,等等。之后,古希臘為古羅馬所滅,而古羅馬幾乎原樣照搬了古希臘的神學體系,只是把古希臘的神明改了名字:宙斯改成了朱庇特,阿瑞斯改成了馬爾斯,阿佛洛狄忒改成了維納斯等。
一神體系與多神體系的差別絕不只是神明數量上的簡單差異。一神體系相對于多神體系更具有嚴肅性,甚至是攻擊性。因為對于多神體系來說,世界本來就由多位神明掌管,多一神、少一神對這個體系來說并不那么關鍵。但一神體系不同,一神體系是說普天之下,甚至全宇宙,只有一個主宰,不存在其他神。一神體系甚至會堅決否認其他神學體系的正確性與正當性,因為其他神學體系的存在從根本上否認該宗教的“一神”。
一神教神學體系在與其他宗教的神學相碰撞時會產生矛盾,甚至兵戎相見。中世紀的八次“十字軍東征”,背后的精神根源正是基督教的一神體系排他性。
具有如此排他性的猶太教,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并未受到嚴重的打壓和迫害,除了因為猶太教只是猶太人自己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血緣性的,基本只有猶太人才信猶太教,還因為猶太人數量少,且不會像基督教一樣到處傳教,試圖把路人感化成信徒。這對羅馬帝國來說并不是主要威脅。
但這時,出現了一名猶太人,名叫耶穌。耶穌建立了基督教,要把對上帝(或天主)的信仰傳遍全世界?;浇痰闹笇枷雭碜浴妒ソ洝?,分為《舊約》與《新約》。《舊約》記錄耶穌誕生以前的事情,《新約》記錄耶穌誕生以后的事情。猶太教的《圣經》是《舊約》,包含《創世記》等內容。
《創世記》的內容最為世人所熟知:上帝創造世界;上帝創造亞當與夏娃;亞當與夏娃在蛇的誘惑和教唆下偷吃智慧果,并被逐出伊甸園;亞當和夏娃的后裔墮落至兄弟間自相殘殺;為了懲戒人類,上帝發動了大洪水毀滅世界,同時給人類留下一線生機,授意挪亞造方舟延續生命,等等?!缎录s》則是由耶穌的追隨者們所撰寫,比如有“四大福音書”,分別是《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記述了耶穌的四個不同方面?!缎录s》最后的篇章是《啟示錄》,預言了世界最終會遭遇毀滅,無論是信徒還是非信徒,活著的還是已經死了的,都要經受“末日審判”。
基督教與猶太教一樣,是一神體系,但基督教的神學體系更為復雜,有“三位一體”之說。三位即圣父、圣子、圣靈。圣父即上帝;圣子為耶穌;圣靈,英文為the Holy Spirit,相對難以解釋,可以籠統地解釋為是神性在精神上的體現。但這三個“圣”不是三位神,而是同一位神的三個不同方面,神學里叫作神的三個不同“位格”。其實關于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全世界范圍內的不同基督教分支對其解釋都各不相同,甚至教派與教派之間互相攻擊,把對方列為“異端”:如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時期,阿里烏派堅持認為上帝與基督之間不存在一體之說。與之相對的尼西亞則是三位一體的支持者。不同教派中,這些看似細微但是能讓他們大動干戈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圣誕節,有的教派主張慶祝,有的教派則不主張慶祝。
基督教認為不僅猶太人應該信上帝,連羅馬人,甚至羅馬皇帝也應該信上帝。例如“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圣馬太,先是當著羅馬帝國的稅吏(稅吏是為當時的猶太人所鄙視的職業),專門替政府收稅,后來被感化成基督徒,最終以身殉教?;浇滩粩嗟貙ν鈧鹘?,信徒人數逐漸增多,這是公然與羅馬帝國當局作對,所以帝國當局對基督教進行了異常嚴厲的打壓,最后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自此以后三百多年間,羅馬政府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基督教的鎮壓與迫害。直到公元313年,一個奇跡讓基督教從此青云直上。這個奇跡便是君士坦丁大帝使基督教得以合法化。
當時的羅馬帝國并非內外統一的大帝國,而是群雄割據。公元3世紀末,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為加強帝國統治,另任命了一個共治者,兩人分管帝國東、西部,兩位共治者又各任命一名助手,由此便有兩正帝、兩副帝,他們在帝國境內形成了史上著名的“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去世后,帝國內部開始軍閥混戰。最后消滅了所有對手并成功統一帝國的,是君士坦丁一世,史稱“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一世在與其他共治者爭斗的過程中,發現基督教信仰對于凝聚軍心以及樹立戰爭正當性有極大好處,就于公元313年頒布了《米蘭敕令》,宣布承認基督教的合法性,并發還已沒收的基督教資產,從此基督教可以公開舉行宗教活動并自由傳教了。
到了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大帝索性把基督教立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即在羅馬帝國范圍內,只有基督教是合法的,其他宗教、神學體系均不合法?;浇虖拇巳找鎵汛?。
君士坦丁大帝之所以可以統一羅馬帝國,與其善用基督教信仰不無關系,客觀上,基督教合法化對帝國統治有好處。第一,基督教是個傳播力極強的宗教。以今天的觀點來看,每個基督徒都“自帶轉發功能”,只要成為基督徒,就要給不是基督徒的人傳教,這一點到今天都沒變。把高效的宗教控制在手,必然會獲得有力的統治工具。第二,基督教的教化成本低?;浇痰囊簧耋w系傳播成本低。當時帝國民眾文盲比例很高,闡述“一神”體系相對容易,不像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多神體系太過復雜。從意識形態控制的角度看,基督教具有顯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