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拉丁語與希臘語

基督教在公元1054年經歷了一次分裂,史稱“東西教會大分裂”。這次大分裂的結果,就是把原本統一的基督教會分裂為統治西邊的“天主教”與統治東邊的“東正教”。

基督教會的分裂過程持續了約600年才正式一拍兩散。原本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后已是如日中天,但羅馬帝國是個超大型帝國,西到不列顛,南至北非,東括土耳其,北達喀爾巴阡山脈和黑海北岸,所以狄奧多西大帝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五個大教區,有五個中心城市是教區首腦所在地,分別是羅馬、君士坦丁堡(現伊斯坦布爾)、亞歷山大(現埃及境內)、安條克(現敘利亞境內)以及耶路撒冷,并任命了五大主教來分管各自教區的宗教事務。

后來,羅馬帝國的首都由羅馬遷到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在土耳其境內的伊斯坦布爾,狄奧多西大帝又把帝國一分為二,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進行東西分治。偌大的羅馬帝國分成了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

從羅馬帝國分治開始,東邊和西邊教會的關系就開始變得緊張,他們都認為自己是最正統的,雙方只是互相不服氣,還沒有到徹底決裂的地步。

公元476年,北方蠻族入侵,西羅馬帝國滅亡。奈何基督教感召力甚強,蠻族居然也皈依了基督教,成了基督徒。但西羅馬的基督教從構成上與羅馬帝國時期的相比已然全面換血。相反,東羅馬帝國則又延續了近一千年,直到1453年才被奧斯曼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叫“拜占庭帝國”。

既然西邊的教會已經被蠻族侵占,東邊的教會就更不會承認西邊教會的領導地位,雙方的矛盾一直僵持到1053年,迎來了一次爆發。在此之前,兩邊的教會在語言使用上并不一致,西邊教會傳教使用拉丁語,東邊教會則使用希臘語其實《圣經》的《舊約》原文以希伯來文為主,也是猶太人最早使用的語言,《新約》是用希臘文寫成,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東邊的教會更具有傳承性。。兩個教會在對方的領地上互有滲透,西羅馬地界上有希臘語教會,東羅馬地界上也有拉丁語教會。但在1053年,東邊教會的宗主教(也叫“牧首”)下令要求東羅馬境內的拉丁語教會統統關閉;然而時任西羅馬主教(即教皇)并不想決裂,于是在1054年派出代表團與東羅馬教會談判。正所謂“無巧不成書”,代表團走到一半,西邊的教皇突然去世,而該代表團則是去世的教皇所派,其合法性受到質疑,而且雙方都不愿妥協讓步,談判便無法進行下去。

據說當時代表團的使者脾氣暴躁,直接把教皇的絕罰令往圣索菲亞大教堂現伊斯坦布爾最為重要的名勝,拜占庭滅國后改成清真寺。一扔就返回羅馬了,這就代表西邊教會要把整個東邊的基督教徒開除教籍。當然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也毫不示弱,宣布把教皇和他的使節都開除教籍。原本藕斷絲連了600多年的東西教會徹底分手,從此對雙方而言,對方都是異教徒。

東西教會大分裂以后,西邊的教會是天主教(Catholic Church),天主教的譯法是明代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時確定的。“Catholic”在英文中強調“廣泛性”,普天之下只要是信仰基督的人均為其信徒,都歸天主教管理。東邊的教會是東正教(Orthodox Church),“Orthodox”在英文中表示“正宗”,東正教并不強調自己的廣泛,而是強調自己“血統純正”。

這一次分手極為徹底,雙方教會自此沒有過任何官方交流。直到2016年2月12日,時任天主教教皇的方濟各與東正教俄羅斯大牧首基里爾才在中立地點——古巴的哈瓦那進行了真正“千年等一回”的會晤。

至此,從西方藝術史角度看來,拜占庭以及東正教的重要性一直若隱若現,但到19世紀時,俄羅斯藝術中東正教的影響才著重顯現,此處暫且擱置,重點看天主教如何深刻地影響西方藝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市| 通城县| 清水河县| 闵行区| 鄂托克前旗| 肥西县| 油尖旺区| 安乡县| 嵩明县| 土默特左旗| 隆子县| 教育| 五台县| 浏阳市| 日喀则市| 二连浩特市| 正阳县| 攀枝花市| 高阳县| 苏尼特左旗| 临武县| 上思县| 长沙市| 清镇市| 恩施市| 句容市| 阿荣旗| 嘉义市| 南丹县| 连江县| 凤山市| 工布江达县| 光山县| 枞阳县| 漠河县| 山阳县| 安化县| 勃利县| 辽宁省| 乐至县|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