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節 性病并發癥及相關疾病

在現實臨床生活中,有些人將與性病相關聯的疾病統統當作性病對待。本節的目的在于提醒醫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要忽視非性行為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統的感染等難以與性病相鑒別的一些疾病,更不要將這些疾病輕易說成性病,給病人造成身心損害及經濟損失,甚至危及生命及家庭。

一、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指從腎盂至尿道口全尿路的感染性炎癥。

(一)腎盂腎炎

1.病因 腎盂腎炎是常見疾病,女性發病率數倍于男性。病原菌可從尿道進入引起感染,如導尿、膀胱鏡檢,也可從身體的病灶經血行感染,尤其全身抵抗力降低時容易發生;尿路梗阻,如結石、妊娠壓迫都易導致腎盂腎炎。

2.臨床特點 女性較常見,特別是在嬰兒、新婚和妊娠期。女性尿道短而直,細菌容易侵入,可能是發病率較高的原因;嬰兒時期尿布上的糞便可直接污染尿道口,新婚期可能是由于性生活使陰道里細菌發生了改變而引起感染,妊娠期主要是尿液的淤滯為感染提供了條件。

血行感染時發病很突然,體溫驟升至39℃以上,可有寒戰,病人往往極度衰弱。多數病人有明顯的腰部疼痛、壓痛,以一側為明顯,并在短期內出現尿急、尿頻、尿痛、血尿等膀胱刺激癥狀。

急性腎盂腎炎癥狀雖很嚴重,如無泌尿系統梗阻,則在1周內體溫降至正常,病人完全恢復,不影響腎功能。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可轉為慢性。

妊娠期腎盂腎炎主要在妊娠5~6個月出現,80%在右側,治療不當可引起流產或早產。

本病在發病的初期及嬰幼兒比較容易被忽略,注意腰部壓痛及腎區叩擊痛最為重要。尿液檢查是確定診斷關鍵,可查出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和細菌。

確定腎盂腎炎后,尚需注意體內有關感染和尿路梗阻,如扁桃體炎、齒齦炎、前列腺炎及肥大、尿路結石等。

(二)輸尿管炎

輸尿管炎多于腎盂腎炎,膀胱炎同時存在,無論是經血行感染或是經尿道逆行感染均可引起輸尿管發炎。

(三)膀胱炎

1.病因 膀胱炎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但多數病例并不是獨立的疾病,是泌尿系統感染的一部分或泌尿系統其他疾病的繼發感染,正常膀胱不易發生炎癥,但有梗阻(如前列腺肥大)、尿路狹窄(結石、腫瘤、異物)時,則容易發生感染,腎盂的感染可擴散至膀胱,經尿道及膀胱周圍的炎癥所致的膀胱炎,其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腸埃希菌。

2.臨床特點 新婚及妊娠常見,女性居多,主要癥狀是尿頻、尿急、尿痛、膿尿及血尿,由于多數有膿球和細菌,所以尿渾濁。由于極度尿頻和膀胱尿道的痙攣,病人極度痛苦,但發熱等全身癥狀較輕。

(四)尿道炎

尿道炎大多數由于感染所致,并且多數為性傳播疾病,主要感染分為以下4類。

1.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感染所致淋球菌性尿道炎,潛伏期一般3~5日,尿急、尿頻、尿痛、尿道紅腫溢膿(參見本章第二節)。

2.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 潛伏期1~3周,病原體為沙眼衣原體,男性有尿道黏液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并有尿痛、尿道不適等癥狀;女性尿道刺激癥狀不明顯(參見本章第六節)。

3.其他性病 指陰道毛滴蟲病、細菌性陰道病、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生殖道支原體感染、陰虱病等引起的尿道炎,癥狀較淋病輕。

4.其他尿道炎 指由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結核桿菌和產堿桿菌引起的尿道炎。

(五)治療原則

1.腎盂腎炎、輸尿管炎、膀胱炎 治療原則相同。

(1)注意休息,鼓勵多飲水,或輸液,使每日尿量保持在1500ml以上,加強營養。

(2)主張聯合用藥:如頭孢曲松鈉1次2.0g,每日1~2次,靜脈滴注。體溫正常、癥狀消失后,繼續服用氧氟沙星等口服藥,每日3次,每次2片,連服1周。

(3)注意外陰部衛生,嬰兒尿布要勤換洗,避免糞便污染尿道口。

2.尿道炎 參見本章第二節淋病、第六節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及其他性病。

二、附屬器官感染

附屬器官感染是指泌尿生殖系統附屬腺體及其輸送管道的感染。

(一)精囊、精索、附睪炎

精囊腺位于膀胱底部后側,為一長橢圓形的囊性器官,所分泌液體參與組成精液、營養精子、精索為從附睪至尿道的一條索狀組織,內有靜脈、動脈及輸精管、輸精管上端移行于附睪,下端開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其功能是運輸精子,精索炎主要是輸精管的炎癥;附睪位于陰囊內,呈新月形,緊貼睪丸上后側,為儲存營養精子、使其發育成熟的器官。

1.急性炎癥

(1)病因:急性炎癥多發于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后,因未獲得有效的治療和控制,炎癥從前尿道發展至后尿道,造成上行感染,引起精囊、輸精管、附睪炎癥。

(2)臨床特點:急性期有發熱,有時伴有精液儲留、腹痛。直腸指診可觸及精囊大,觸痛劇烈,有波動,慢性期無明顯癥狀,可有血精。指診可觸及精囊,質地較硬。附睪炎多發為單側,有發熱,附睪大、疼痛明顯,同側腹股溝和下腹部有反射性抽痛。檢查時,患部皮膚紅腫發熱,附睪大、觸痛劇烈。炎癥最終可導致輸精管狹窄或阻塞,繼發不育。

(3)治療:參見本章第二節淋病。

2.慢性炎癥

(1)病因:多為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及其他性病并發癥。

(2)臨床特點:常與前列腺炎同時存在。癥狀為排尿不適,有會陰部、腹股溝、股部、恥骨聯合上部、腰背部輕微疼痛或酸脹感,同時有精液帶血、射精痛和遺精次數增多等癥狀。直腸指檢可發現前列腺上界兩側壓痛、腫脹或有索條狀物。精索炎時精索有腫脹變粗、壓痛和結節出現。急性較少見,發生率約為1%,常與尿道的炎癥同時存在,多為單側性,表現為附睪大,變硬,輸精管增粗、觸痛,也可有陰囊水腫。呈慢性時附睪尾部可有硬節和精索增粗。常可因性生活過度和酗酒等誘因引起急性發作,附睪炎時血清衣原體、支原體抗體有明顯增高。

(3)治療:參見生殖道沙眼衣原體及其他性病的治療。

此外,尚有大腸埃希菌和革蘭陽性球菌所致的炎癥,由結核桿菌引起的附睪結核,亦不宜忽略。

(二)前列腺炎

前列腺位于膀胱下部,有5個葉,分布在尿道周圍,分泌液體參與組成精液,供給精子營養,增加精子活力。

1.病因

(1)感染性前列腺炎:感染性前列腺炎可在青春期后發生,此后其發病率逐步上升,致病原微生物可經尿路逆行感染方式到達前列腺,亦可能通過感染性尿液反流至前列腺管或通過淋巴或血源性傳播,最有可能的途徑是通過前列腺管而直接蔓延。

在患有泌尿生殖器結核的男性中,幾乎每次都可以從其精液或前列腺按摩液中分離出結核分枝桿菌、牛型分枝桿菌或其他類型的分枝桿菌,而分枝桿菌感染是前列腺炎的罕見病因。陰道口有大腸埃希菌繁殖的女性,其男性性伴也常可分離出同一種細菌;反之,在細菌性前列腺炎病人尿液中分離出的細菌在種類上與其性伴陰道分泌物中的細菌是一致的。盡管大腸埃希菌可通過性交傳播,但是它很可能是一種缺損型致病因子而不是引起細菌性前列腺炎所必需的病原。在急性和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中必然有尿道病原微生物的參與,通常為大腸埃希菌,當然還可能有其他桿菌科細菌的參與,如克雷白桿菌、假單胞菌及奇異變形桿菌等,不止一種上述細菌可同時出現于前列腺液中,這種類型的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特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尿路感染。

革蘭陽性球菌在細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致病作用尚未明確,腸球菌通常與腸桿菌共生,可能參與細菌性前列腺炎的發病。凝固酶隱形的葡萄球菌、非D族鏈球菌及腸球菌常為前尿道的固有菌群或暫住菌,故不大可能成為致病菌。這主要是由于從前列腺病病人的前列腺液中不能重復分離出這些細菌。因此,革蘭陽性球菌(除外腸球菌)很少被視為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

有人認為前列腺炎是性病性尿道炎的并發癥。一項研究發現,非細菌性前列腺炎中衣原體抗原檢出率為25%(14/55),而對照組為6%(P<0.05)。使用多西環素100mg,每日2次,10日,治愈率為80%。另一項研究發現,慢性前列腺炎中衣原體檢出率為21%(18/78,原位雜交法)。因此,沙眼衣原體與較年輕人的前列腺炎有關,可能為病因性,但有待進一步證實。

(2)非感染性前列腺炎:非感染性前列腺炎(即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尚未闡明,其診斷常采用排除法,即培養均為陰性。現已認為專性厭氧菌、真菌、滴蟲及病毒均參與發病。例如,在78例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男性中,有5例可分離出白念珠菌,1例分離出陰道毛滴蟲,而未分離到巨細胞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

通常在患有前列腺內梗阻的男性進行膀胱造影時可見到無菌尿反流至前列腺的輸出管,此時前列腺及射精管均可顯影。盡管目前還不清楚尿道反流是否可以引起輸出管內的炎癥反應或干擾針對細菌入侵的抵抗性,但此機制已被視為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的重要病因。此外,還有人發現前列腺上皮內分布有內皮縮血管肽,后者可引起前列腺平滑肌的強烈收縮,故對前列腺內尿液反流具有重大意義。

2.臨床表現

(1)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發病急驟,高熱寒戰,惡心嘔吐,腰骶部及會陰部疼痛,常見尿頻、尿痛及直腸刺激癥狀,感染嚴重或膿腫形成時可發生尿潴留,直腸指檢可發現有前列腺大、壓痛明顯,局部溫度增高。此外,尚可引起附睪炎、精囊炎及敗血癥,少數可轉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診斷時忌做前列腺按摩,以防感染擴散。

(2)慢性前列腺炎:其臨床癥狀比較復雜,并且無任何特異性,無尿路感染癥狀的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三者間的臨床癥狀幾乎無任何差別,主要表現為尿頻、尿痛,有尿不盡感,疼痛常放射至陰莖頭及會陰部,便后或尿后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排出,常有睪丸、精索、會陰及腰骶部疼痛,性功能障礙,如早泄、陽痿、射精疼痛、遺精過頻、血精等,并可出現神經衰弱癥狀。病人雖有尿路刺激癥狀,但尿常規檢查多正常或只有少量白細胞。直腸指檢時可觸及稍見腫大的前列腺,一般無結節及觸痛,質地偏硬,中央溝尚存在。

3.治療

(1)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包括全身和局部治療。

1)全身治療:需臥床休息、軟化大便、堿化尿液、使用解痙藥物及抗生素;由于急性炎癥,前列腺膜通透性增高,不能進入正常前列腺組織的藥物亦能進入感染的前列腺,治療可用SMZ+TMP 2片,每日3次,或氨芐西林250mg,每日4次,全身癥狀嚴重時可聯合應用氨基苷類及β-內酰胺類抗生素或四環素。

2)局部治療:應早期使用熱水浴灌透熱理療,均有助于炎癥的消散、防止膿腫形成。發生尿潴留時,宜采用恥骨上穿刺引流,忌用導尿。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預后一般良好。

(2)慢性前列腺炎

1)全身治療:注意休息,避免著涼,忌食辛辣食物及酒類。可應用頭孢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族抗生素及中成藥。

2)局部治療:可坐浴、熱敷。忌“尿道沖洗療法”。

(三)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位于大陰唇下1/3處深部,開口于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

1.病因 病原體主要為淋球菌、沙眼衣原體、大腸埃希菌及陽性菌等。由于性交、分娩或因其他接觸而致外陰部感染時,細菌易于侵入而發病。

2.臨床特點 感染初期多為急性經過,因腺體黏膜水腫,小陰唇局部有紅、腫、熱、痛或伴有發熱,局部可分泌大量膿液。當腺管腫脹,管口粘連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便形成前庭大腺膿腫,檢查局部膿腫有波動感。此時病人疼痛加重行走困難如未及時治療,膿腫可自行破潰,膿液溢出。

若急性炎癥消失,有時可形成膿腫。也有炎癥反應較輕,但腺管堵塞而直接形成囊腫,稱前庭大腺囊腫,病人可無自覺癥狀,多不注意。檢查時在小陰唇后部、處女膜外側,可觸及囊性腫物,大小不等,一般如棗或鴿蛋大小,無壓痛,常為單側性,亦可反復急性發作。

3.治療 注意會陰清潔,預防感染,急性期尚未化膿者可以熱敷、坐浴。抗生素選用根據病原體而定,膿腫波動明顯時切開引流,如膿腫自破,應擴大破口使引流通暢;如為前庭大腺囊腫,繼續增大或反復急性發作,可做前庭大腺造口術或囊膿刮除術。

(四)女性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女性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除了有尿頻、尿急、尿痛癥狀和淋巴結大或膿瘍體征外,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癥狀

(1)小腹痛:女性泌尿生殖系統炎癥和其他病變常引起小腹疼痛,常見于淋病、慢性輸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等。

(2)白帶異常:白帶是陰道分泌物的排出物。白帶異常是指女性陰道分泌物在數量、色澤及氣味上發生的變化。白帶增多最為常見,同時可能伴有外陰瘙癢、疼痛、排尿困難或尿痛、性交痛等癥狀。可從白帶的性狀來分析陰道分泌物的性狀,如果白帶明顯增多,說明陰道內感染較重。白帶的色澤可以反映出陰道分泌物的顏色,黃色可能為膿性,紅色可能為血性分泌物。

(3)月經改變:性傳播疾病也可以發生子宮、輸卵管和卵巢疾病。特別是淋病、軟下疳、滴蟲病常合并子宮內膜炎、慢性輸卵管炎、輸卵管狹窄、卵巢疾病等。常引起月經次數、月經量的增多或減少,月經期延長或縮短及經期腹痛、發熱等癥狀。

(4)陰道流血:陰道流血是指非經期的陰道流血,主要是急性或慢性陰道炎、子宮頸炎和子宮內膜炎,常發生內膜充血、腫脹、糜爛、潰瘍。由于組織損傷累及小血管,所以經常有陰道內出血。出血量輕者僅在白帶中混有血絲,較多時可經常有血性白帶,重癥者可長期有大量血液流出。由于失血可導致貧血或其他疾病,應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

2.體征

(1)外陰部皮膚病變:外陰部也是性傳播疾病好發部位。梅毒在外陰部可發生硬下疳、丘疹樣梅毒疹、扁平濕疣;淋病可在外陰部發生急性炎癥;軟下疳主要累及外陰部,可發生外陰部的丘疹或糜爛、潰瘍;腹股溝肉芽腫可于外陰部、恥骨部、腹股溝部發生膿腫、潰瘍、竇道和瘺管;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的初瘡常發生于外陰部,然后發生腹股溝淋巴結病變;外生殖器皰疹可在大陰唇、小陰唇、會陰部發生皰疹;尖銳濕疣的多顆粒性疣團常發生于陰道口、陰道前庭、大陰唇、小陰唇及會陰部;念珠菌病常常發生外陰部充血、水腫、丘疹、糜爛,有白色凝乳樣分泌物等。

(2)陰道子宮頸病變:用窺器檢查陰道和子宮頸,可發現部分或全部的陰道和子宮頸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這種病變在子宮頸相對多發。陰道和子宮頸病變可見于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陰道念珠菌病、陰道滴蟲病、陰道棒狀桿菌陰道炎等性傳播疾病。

(3)陰道分泌物改變:陰道分泌物是陰道內炎癥的產物,它是由子宮頸分泌的液體、陰道內的細菌及其他病原體、吞噬了病原體的白細胞、脫落的上皮細胞組成的,如果有出血可混有血液。淋病的陰道分泌物量大,可為白色或淡黃色;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陰道分泌物的改變沒有特異性;白念珠菌病可見白色凝乳樣的分泌物或凝塊混于陰道的分泌物中;陰道滴蟲病分泌物為白色泡沫狀,主要是由于滴蟲分解陰道上皮中的糖原產生氣體。陰道分泌物平時以白帶的形式排出,檢查時由于仰臥位,分泌物往往流至陰道后穹窿,取材可從后穹窿或子宮頸內取。性傳播疾病的診斷通過陰道分泌物性狀的觀察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通過涂片鏡檢、染色檢查或培養才能確診。

(4)子宮、輸卵管和卵巢病變、陰道內診檢查,可發現子宮的位置、大小、觸痛、腫物等,也可發現輸卵管及卵巢的觸痛及腫物。通過陰道內診,可診斷性傳播疾病引起的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病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遂溪县| 横山县| 通许县| 珠海市| 静宁县| 扎囊县| 泸定县| 万盛区| 乌什县| 兴隆县| 马鞍山市| 民权县| 河南省| 石台县| 高密市| 海安县| 汾西县| 山阳县| 上林县| 和硕县| 随州市| 万州区| 马公市| 黑龙江省| 平果县| 松潘县| 太湖县| 通山县| 长顺县| 铜陵市| 怀集县| 兴海县| 柘荣县| 天等县| 太湖县| 石狮市| 峨山| 姜堰市| 建阳市| 方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