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氏世范譯注
- (宋)袁采著 賴區平譯注
- 583字
- 2021-06-02 16:08:46
1.34 同居不可相譏議
同居之人或相往來,須揚聲曳履,使人知之,不可默造。慮其適議及我,則彼此愧慚,進退不可。況其間有不曉事之人,好伏于幽暗之處,以伺人之言語。此生事興爭之端,豈可久與同居!然人之居處,不可謂僻靜無人,而輒譏議人,必慮或有聞之者。俗謂:“墻壁有耳。”又曰:“日不可說人,夜不可說鬼。”
今譯
同居之人或有相互往來的,需要提高聲調、拖著鞋子以讓人知道,不可無聲無息就到了人家那里。擔心人家剛好議論到我,那就彼此慚愧,進退不可了。更別說其間有不懂事的人,喜歡伏藏在幽暗之處,偷聽別人的言語。此乃惹是非起爭斗的開端,怎能與之長久同居呢!當然,反過來看,人在平時居處時,不可以為僻靜沒人,就動輒譏諷議論他人,一定要想著或許會有聽到的人。正如俗話所說:“隔墻有耳。”又說:“白天不可談論人,夜里不可談論鬼。”
實踐要點
本章接著談論同居之人的言語問題。有人認為中國古代不注重個人隱私問題。實際上,古人也很注重這個問題,并且將其視為禮節規范的基本問題,從小就加以培養。《禮記·曲禮》有很多類似“小學生行為守則”的記載,其中就說到:“將上堂,聲必揚。戶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本章也是基于這種精神而談到,人人都有自己的隱私,要學會尊重。哪怕對方恰好在議論自己,自己也不應該偷聽,以免相互慚愧。同時,作者又反過來提及,別人固然不能偷聽,而自己也不應私下隨意譏諷議論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