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氏世范譯注
- (宋)袁采著 賴區平譯注
- 450字
- 2021-06-02 16:08:44
1.22 同居貴懷公心
兄弟子侄①同居至于不和,本非大有所爭。由其中有一人設心不公,為己稍重,雖是毫末,必獨取于眾;或眾有所分,在己必欲多得。其他心不能平,遂啟爭端,破蕩家產,馴小得而致大患。若知此理,各懷公心,取于私則皆取于私,取于公則皆取于公。眾有所分,雖果實之屬,直不數十金②,亦必均平,則亦何爭之有!
今譯
兄弟子侄同居一家而至于不相和睦,本不是有什么大的爭端。只因其中有一個人存心不公正,利己之心重了些,哪怕只是一點點,也必定獨獨從大家中拿取,或者大家有所分配,自己一定想要多得。這樣,其他人的心就會不平,于是開啟爭端,離析耗盡家產。昧于貪小利,而導致大患。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各各懷著公心,從各人那拿取就都從各人那拿取,公攤就都公攤。大家有所分配,哪怕是果實之類,值不了幾十文錢,也必定平均分,那么又怎么會相爭呢!
簡注
①子侄:兒子與侄子輩的統稱。
①數十金:金,知不足齋本作“文”。
實踐要點
家人同居,貴在有公心。人的私心稍微偏重一些,就容易導致爭端。作者對這個導致爭端的過程,剖析得極其細膩,可謂絲絲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