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信的陷阱:如何通過有效行動建立持久自信
- (澳)路斯·哈里斯
- 1621字
- 2021-06-11 16:10:05
但是,如果我的想法是真的呢
有時候,我剛剛開始講到大腦會找借口的時候,來訪者就會強烈抗議:“但是,這些想法是對的!”他們通常會對我的回答很驚訝,我說:“你知道嗎,在ACT里,重點不是我們的想法是對是錯,而是它們是否有幫助。如果我們允許這些想法來決定行為,那么,會有助于我們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嗎?會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嗎?會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為了把這一點說得更清楚,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四種最常見的借口類型。
1. 設(shè)置障礙
大腦會指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所有障礙和困難。
當我們?nèi)プ鲎约合胱龅氖虑闀r,都會遇到一些障礙和困難。大腦是非常高效的解決問題的機器,所以如果你的大腦是在客觀地評估這些障礙、提出建設(shè)性的克服障礙的方案,那么,這些想法就有可能是有幫助的。比如,假設(shè)你的障礙或困難是時間不足,此時大腦說:“是的,我很忙。所以,為了擠出時間練習(xí)演講技巧,我會減少看電視的時間。”類似這樣的想法有可能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你的大腦只是不斷重復(fù)所有可能的障礙、對此不斷抱怨、在你面前喋喋不休、告訴你這一切都有多難,但卻不去尋找建設(shè)性的、實用的解決方案,那么,這些想法就有可能是沒有幫助的。
2. 自我批判
大腦會指出各種自己不能勝任這項任務(wù)的原因。
大腦很擅于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所以,如果大腦在如實地評價我們的能力、提出建設(shè)性的改進意見,那一般是有用的。比如,如果你的大腦說,“我不太擅長講笑話,想在這方面有所提高,所以,我要買一本笑話書,練習(xí)講笑話給信任的朋友們聽”,那很可能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你的大腦只是苛求和批評自己——“我對社交一竅不通”“我無論如何也講不好笑話”“我總是慌里慌張、忘記關(guān)鍵的包袱”——那就沒有幫助了。
3. 與人比較
大腦會拿自己和做得更好、更有天賦或處境更好的人相比。
大腦非常擅長比較。有時,它會告訴我們自己哪里比別人“強”,有時,又會告訴我們自己哪里比別人“差”。如果我們的大腦用誠實的、有建設(shè)性的方式將我們與他人比較,促進我們的成長和發(fā)展,那一般是有幫助的。假設(shè)你的大腦說,“老虎伍茲高爾夫球打得比我好很多。他做了哪些事情來提高自己的成績呢?他做了多少練習(xí)呢?我如何才能效仿一下這些策略呢”,那么讓這些想法來指導(dǎo)我們的行為可能會有幫助。但是,如果你的大腦只是喋喋不休地說別人都如何比你強很多、他們的處境又都比你好多少,那可能就沒有多少用處了。
4. 預(yù)測最壞
大腦會預(yù)測失敗、被拒絕或其他令人不悅的結(jié)果。
如你所知,大腦進化出了向我們提出危險警告、預(yù)期一切可能的傷害的能力。所以,當大腦開始預(yù)測失敗或災(zāi)禍的時候,那只是它在做自己應(yīng)做的工作。大腦建設(shè)性的做法應(yīng)該是這樣的:客觀地評估危險,計劃如何應(yīng)對最壞情形,提醒我們?nèi)绾挝〗?jīng)驗教訓(xùn)。比如:“是的,即使我寫了這本書,也不能保證會出版,確實如此。實際上,很多書都沒能出版;甚至即使出版了,大部分書都賺不到什么錢。這本書成為暢銷書的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但是,至少如果我寫了,就還有一線希望。如果我不寫,就沒有一點兒希望了。如果知道盡了最大的努力,我也就滿足了。另外,寫書還可以提高我的創(chuàng)作能力。”這樣的想法可能會有所幫助。但是,如果你的大腦只是在宣揚悲觀和失望——“開始寫作毫無意義,永遠也不會出版的,就是浪費時間”——那么,讓這些想法來影響你可能就是沒有幫助的了。
注意,在以上的每一個例子中,有益的想法都與“找借口”(也就是,為“做不到”而找出各種原因)毫無關(guān)聯(lián)。相反,大腦提出了關(guān)于我們可以做些什么的建設(shè)性意見。
現(xiàn)在,再次暫停幾秒鐘,留意你的大腦關(guān)于“找借口”有什么想說的。
***
你的大腦在提出反對意見嗎?它是否在說:“但是,你要是真的做不到呢?如果是你想騎自行車但卻沒有雙腿呢?”顯然,如果真的有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那么,就需要去改變,找到更現(xiàn)實的目標。但幸運的是,這種情況極少發(fā)生。即使大腦堅持說我們不能,我們也可以克服多數(shù)障礙。引用納爾遜·曼德拉的一句話:“事情完成之前看起來總像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