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管理(原書第12版)
- (美)約翰·M.伊萬切維奇 羅伯特·科諾帕斯克 趙曙明 程德俊
- 1078字
- 2021-06-11 15:28:27
應用案例 在日本建立合資企業的勞動力困境
約翰發現他正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而他還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約翰自己創建了一個小型的制造企業——約翰斯克電子公司,并且自任總裁。這家公司在它的家鄉田納西州有大約300名員工。最近,這家公司與一家很重要的日本汽車制造公司洽談,希望在日本建立一家合資廠,由約翰斯克公司控股。這看上去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約翰同意在東京郊外建一個工廠。這家工廠預計要雇用500名工人,為新的汽車制造裝配計算機配件。
約翰最近發現,在東京這樣生活費用昂貴的城市里維持大量的外派人員,費用太大了。因此,他同意這家在建的合資廠主要雇用當地員工。不幸的是,約翰在為許多關鍵崗位配備人員時遇到了問題。首先,約翰沒有想到美國聯邦政府的《就業機會平等法案》同樣適用他的國際業務。自從他為美國聯邦政府提供軍用零配件,他的用人政策受到監察,看他的工廠是否恰當的雇用了少數族裔或婦女。而在日本發現,約翰發現少有日本婦女進入管理階層,這使他對如何平衡美國法律的要求和日本的習慣,以及外派人員的高費用產生了焦慮。
約翰相信亞洲應當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他聽說有的跨國公司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時大量使用婦女,使得勞動力成本十分低廉。他還聽說這些人服從命令,愿意長時間從事單調乏味的工作。但是,約翰發現日本有嚴格的法律禁止雇用外國勞動力。事實上,僅東京每年差不多就有15000個沒有簽證的外國僑民在找工作時被逮捕。
約翰斯克的日方聯絡人告訴約翰,日本工人的老齡化比美國更快。歷史上,日本公司實行等級序列,鼓勵工人在一家公司里工作直到退休。由于日本孩子傾向于上大學,因此,年輕人和半熟練工較少。例如,在日本,建筑及相關領域有4億多藍領工人,但半數以上年齡超過50歲。面對這些現實,約翰開始顧慮他是否有能力為東京的工廠配備合適的人選。他還顧慮他的企業要承擔的退休金問題。最后一點,就是工會問題。約翰的美國工廠完全工會化了,工會代表希望,在海外合資廠的任何好的提拔機會都應給工會會員優先權,在日本雇用的本地員工應當像在美國一樣,都加入工會。
約翰對與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者合作的熱情大大減低了。但合同已經簽了,約翰現在有種奇怪的想法,那就是只讓這家東京廠賺錢,而不必關心當地習俗或美國法律。
資料來源:G.W Jones和J.G Williomson編寫的《亞太地區人力資源發展》,牛津大學出版社。
討論題
1.對約翰遇到的東京合資廠的勞動力問題,你有什么建議?
2.他應當怎樣說服工會或合資方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3.在美國和在日本,采取什么樣的文化訓練對于東京合資廠的成功是必需的?
4.如果約翰換一種完全不同的行動方式,能否消除眼前的問題?用何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