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史
- 戚嘉林
- 783字
- 2021-12-29 18:52:24
第二章 荷蘭、西班牙人侵占臺灣
一 中國驅退澎湖荷蘭人
荷蘭東印度公司 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夏,浩特曼(Cornelis de Houtman)率領船4艘并240人的荷蘭船隊,成功首航亞洲的萬丹(Bantam,位于印度尼西亞爪哇西北部)與咬留吧(Jakarta,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等地,接下來,荷蘭船隊相繼航抵遠東。
1600年,英國成立英國東印度公司,由英國政府頒給特許狀專利經營亞洲商務,這對荷蘭商人無疑是一劑催醒劑。荷蘭政府(聯邦議會)于1602年,將當時荷蘭人所有經營亞洲商務的各家公司,聯合組成一巨大的貿易實體,即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nigde Oostindishe Compagnie, VOC),總部設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今荷蘭首都),享有好望角以東與南美麥哲倫海峽以西范圍內所有地區的貿易權利,在亞洲并能行使如開辟殖民地、與外國締結條約、行使司法裁判與進行戰爭等職能。荷蘭東印度公司于1605年占領安汶(Ambon,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省省會),1610—1619年間其中心即設在安汶(1609年在日本平戶設立商館),該公司直至1798年方宣告解散,其累累債務則由荷蘭政府承擔。
沈有容諭退荷將韋麻郎 新成立的東印度公司,立即訓令率領公司派往亞洲首批船隊的指揮官韋麻郎(Wybrand van Warwijck),需再派船只前往中國。1604年8月7日,韋麻郎率兩艘大船航抵澎湖,當時我國駐守澎湖的駐軍已撤,故荷蘭人如入無人之境,伐木筑舍,作為長久之計。
△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碑(澎湖天后宮藏)
當時,有久居大泥(Patany,馬來半島東北的北大年)的中國人李錦、潘秀、郭震等漳州海商,均與荷蘭人熟識,其中李錦煽動荷蘭將領韋麻郎以重金賄賂高寀(明朝于1599年復設市舶司于福建,派遣內廷太監高寀管理礦務)。當局獲悉大驚,乃先后將前來的潘秀、李錦、郭震及翻譯員林玉等逮捕入獄。福建總兵施德政并派上年初曾大破東番日寇的都司沈有容前往談判。當時,荷船高大,約10倍于我方戰船,但沈有容仍率船20余艘(或云50艘戎克船),于11月18日抵澎湖,親登荷船會晤韋麻郎,解釋無法通商的原因。韋麻郎在權衡輕重后,乃于1604年12月25日率船離澎湖,回航大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