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的故事:一本從史前時代到遙遠未來的時間史
- (加拿大)丹·福爾克
- 1337字
- 2021-12-29 18:27:53
瑪雅人和“有生命的時間”
然而,瑪雅人和西方人在時間概念上最明顯的差別并非計數系統的變化,而是兩方對時間本質的想象。西方人認為時間沒有生命:時間似乎以固定的速率消逝,不在意人類或機器。我們不能推動時間前進,也不能讓時間慢下來。然而,瑪雅人覺得時間有生命;不論是男是女,都與時間的流逝有密切的關系。瑪雅的統治者要負責保持時間的和諧,在眾人眼中,他們體現了時間的真正本質。在哈佛大學任教的斯圖爾特寫道,該角色“對神圣王權的宇宙論基礎十分重要”,在瑪雅世界中,“很明確地指出君王代表宇宙的時間機制”。
艾文尼在文章中提到,瑪雅人對人間與天上的事件發生的時機,有一股“持續的狂熱”,甚至無法察覺到兩者之間的區隔:
瑪雅人本質上是宿命論者。他們觀測和記錄蒼穹中發生過的活動,努力從中找出一些能夠重復的型態,作為預測未來的指引。瑪雅人向來相信從過去就能看到未來,他們覺得這些型態充分證明了這種信念;事實上只要反省曾經發生過的事,就能預言即將發生的事,和未來會發生的事。
“德勒斯敦抄本”是瑪雅文化留存下來的工藝品中最有名的,透露出瑪雅人想要駕馭無窮盡天際循環的渴望(此抄本于12世紀寫成,大約過了七百年在德國的德勒斯敦被人重新發現,故此命名)。抄本包含了11 968天內205個月球周期的記錄。以數字20為基礎發展出數學公式(跟我們的十進制系統不一樣),抄本可用來預測日食和月食;能夠預言這樣的事情,當然能讓統治階級在他人心目中更有權威。
瑪雅人的宿命論甚至也反映在命名日期的方式上。瑪雅歷上20個有名字的日期實質上已被奉為神明,據說有不同的個性;某些日子適合做某些事,有些事做了則會觸霉頭。父母期待在特定日子出生的小孩人格特質可能受到當天的日期代表的神明影響。在哈佛大學畢巴帝博物館負責管理瑪雅收藏物的斯圖爾特說,瑪雅人認為每一天“都有自己的生命”。
由于時間有生命,也會響應人類的活動。事實上,讓時間循序漸進要靠集體的努力;每個人都要貢獻心力。然而,最重大的責任仍落在君王身上。得到神授的君權后,他就是時間的化身,也必須用時間來維護社會、政治和宇宙的規律。
畢巴帝博物館有一項展品非常引人注目,體現出君王的時間責任;最近一次到哈佛參觀時,斯圖爾特教授就帶我來看這塊來自洪都拉斯瑪雅城市科潘的祭壇,博物館里放了這塊石頭遺跡的石膏模。方形石碑上刻了16個瑪雅王的形象,每邊四個,橫跨將近四百年的歷史。石碑上的雕刻按照時間排序,所以第16個瑪雅王和第一個面對面。最老的瑪雅王把類似火焰的東西傳給新王。
“石碑其實是這人下令建造的,”斯圖爾特告訴我,指向最后一位排名16的君王,“當時瑪雅由他統治,他叫作雅克斯潘。”旁邊的雕像標出他繼位的時間,紀念開國君王象征性的傳位。
雅克斯潘的確是最后一位國王,他退位后不久政權就瓦解了。或許是因為當時(公元8世紀)的科潘紛亂不已,發生了旱災、饑荒和戰爭。但斯圖爾特卻忍不住懷疑歷法也是紛亂的原因:在雅克斯潘統治瑪雅時,歷時394年的伯克盾接近尾聲。斯圖爾特猜測,科潘的歷史終止于這位國王,有可能是“因為歷史真的會回到原點。后續的君王應該很難找到方法讓自己真正融入這種宇宙論的體制”。他說,科潘的瑪雅人“可能覺得這時候該做出改變了”。
① 春分代表北半球春天的開始;對南半球的居民來說,則是秋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