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創新網絡中的派系問題研究
- 鄭向杰
- 1251字
- 2021-06-03 11:06:30
六、研究創新之處
(一)研究視角創新
產品與技術創新的復雜性增強使得更多的企業意識到自身的資源已不能滿足國際競爭的需要,企業間紛紛選擇合作,拉幫結派,創新已由個體企業行為逐漸轉化為企業間合作創新的群體行為。作為創新網絡中特殊的結構組件和功能單元,派系內的技術選擇、知識流動、風險分擔以及相關的協同效應都會影響派系內企業的競爭力和利益,甚至對派系外企業的認知、行為、績效等產生重要影響。本書選擇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數據,以聯盟創新網絡中企業個體的派系嵌入與動態抉擇規則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聯盟創新網絡結構尤其是派系結構、派系內與派系間的知識流動與創新機制,反映當前國內外研究的最新動向。
(二)研究方法創新
運用圖論工具構建企業間聯盟創新網絡,展示并分析企業間關系集聚情況的派系形成過程與演化規律,根據國際研究前沿,借助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復雜網絡相關理論來尋找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創新網絡中的結構指標,并研究這些指標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三)研究內容創新
課題組長期關注并研究聯盟創新網絡,發現網絡中出現了較多的凝聚子群,即存在企業“抱團”的現象,把這種企業間緊密的“合作小團體”稱為“派系”。本書在創建并完善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數據庫的基礎上,通過鄰接矩陣自動生成算法完成聯盟創新網絡的構建,計算聯盟創新網絡結構尤其是派系結構的各個指標,并借助于負二項回歸、非線性回歸等模型對派系結構對嵌入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進行統計分析。
(1) 呂政.《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評介[J].經濟學動態,2012(4):160.
(2) 人民網.戰略性新興產業 支撐高質量發展[EB/OL].http://www.industry.people.com.cn/n1/2018/1128/c413883-30429303.html, 2018-11-28.
(3) 習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講話。
(4)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
(5) 鄭準,余亞軍,王國順.戰略性新興產業內企業聯盟網絡的演化機理——基于耗散結構論的視角[J].財經科學,2012(6):54-61.
(6) 鄭向杰.基于企業嵌入視角的聯盟創新網絡中知識共享與創新研究[D].上海大學,2014.
(7) RANK, C., O. RANK, et al. Integrated versus core-periphery structures in regional biotechnology networks [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4(1): 73-85.
(8) 此數據庫由上海大學創新與知識研究中心構建。
(9) 陸立軍,鄭小碧.企業網絡化創新的創新網絡——社會資本研究框架[J].科研管理,2011,32(8):34-41.
(10) 張寶建,胡海青,張道宏.企業創新網絡的生成與進化——基于社會網絡理論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1(4):117-126.
(11) 有關此數據庫的情況詳見附錄Ⅰ。
(12) 2010年9月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把節能環保、信息、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作為現階段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我國在2010年才開始規劃和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是在此之前,這些產業一直存在,并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為了使研究具有系統性,本書所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數據往前推至2000年。
(13) 鄭向杰.基于企業嵌入視角的聯盟創新網絡中知識共享與創新研究[D].上海大學,2014.
(14) 趙炎,孟慶時,鄭向杰.對中國汽車企業聯盟網絡抱團現象的探析[J].科研管理,2016,37(4):547-557.
(15) 有關此數據庫的情況詳見附錄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