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70年與新時代經濟學的歷史使命
- 蘇劍主編
- 421字
- 2021-06-03 10:35:01
金本位的成敗得失:世界經濟史的視角
王 玨(1)
摘要:從1870年至1913年,國際性金本位機制運行良好,我們在這一時期也見證了國際貿易的繁榮以及很多國家經濟的良好運行。然而,在一戰之后,我們發現,盡管很多國家恢復了金本位機制,但是,作為固定匯率機制本身,其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或是影響都不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金本位機制的表現會出現顯著的差異?這就是本文通過諸多文獻想求解的問題。金本位作為一種國家之間有效的承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各國貨幣政策的協調,從而使得一戰之前這一固定匯率機制運轉良好。然而,將各國貨幣盯住黃金同樣需要承擔一定的成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導致戰后出現日益復雜的政治格局以及戰后經濟重組的舉步維艱,結果使得維持金本位機制的政治及經濟成本日益高昂。最終,各國出于經濟和政治的需要,在維持國際性的金本位機制上分道揚鑣,這一差異進而影響到各國經濟從大蕭條中復蘇的快慢。
關鍵詞:金本位;匯率機制;國際經濟;新開放宏觀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