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 南懷瑾著述
- 1299字
- 2021-06-03 14:34:43
出版說明
《黃帝內經》這本書,早經中外公認是一部中醫最古老原始的典籍,但是現在學習中醫的人們,大多采用選讀方式,少有深入詳細研究者。近數十年來,情況更甚,原因大致如下:
(一) 三千多年前的文章,對習用簡體字出身的讀者而言,太艱深,太難懂;用現代語言文字來讀,常覺不知所云,也就看不下去了。
(二) 最困難的是,內容涵蓋了《易經》、陰陽、五行、干支、天象、氣脈、傳統文化中的心物一元的互變問題,等等,鋪天蓋地,包羅萬象,如無上古科學概念,讀之不免有天書之嘆。
(三) 更困難的是,《黃帝內經》的中心重點,是有關生命的構成,以及生命運行的法則。這是屬于生命科學和認知科學的范疇;而此一問題,又涉及形而上的學說理論,所牽涉的也就更為廣泛了。
(四) 另一個困難,是生命中精、氣、神的問題。氣在身體中流動,維持著我們的生命,但是,氣是什么,又如何運轉,氣與天地萬物的關系又如何?
因此,先要認識氣,才能初步了解生命中的能量及其作用;進一步,再了解人的病因,才能進行醫治。而這個氣的問題,又與后來的道家、密宗及佛法的修持等,密不可分。
以上諸多因素致使人們對《黃帝內經》的研討每況愈下了。
此次南師懷瑾先生應邀在二〇〇七年四月初講解《黃帝內經》,起因亦頗為特殊。緣上海綠谷中醫藥集團,在多年從事中醫藥研究發展的過程中,體認到中醫藥的諸多問題,究其原因,多因現代人對中醫之基本理論了解不足,以至于只會醫病者之現象,未能深察病因徹底治療,難免淪入醫匠之流,實屬可嘆。
為此之故,集團負責人呂松濤先生,積極游說邀請,促成了《黃帝內經》的講釋,并希望借此帶動青年學子及有識之士展開研究,以提升醫療品質,回歸正確方向,開發民族悠久之中醫文化寶藏。
綜合數次講解內容,南師重點在闡釋《黃帝內經》的精神及中醫學之基本觀念,以作為研究之起步。
其實,《黃帝內經》不僅是醫理和醫療指南,更與我們的生命生活皆息息相關。這部經典,立論于生命的原始點,崇高且為根本,為中華文化之至精。
值此多病多惱的紛亂世界,國強必先民健,故而重新探究《黃帝內經》至為重要。
再者,健康關系社會民生,不僅醫界需了解《黃帝內經》,一般大眾亦應加了解。果如此,則人人保持健康的體魄,進而則可見繁榮康樂的社會。這,也就是倡導研究《黃帝內經》的共同愿望吧!
綠谷集團于講演結束后,在一個總結報告中說:“這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文化斷層的復興轉折點……”現一并將該文附錄于書后。
按,此次講解記錄,本不擬出版,因為講課時間安排不足,外加顧及聽眾對易理、陰陽、五行之基礎或有欠缺,故而講解不免草簡,言難盡意;況言簡每導致誤解,此為不擬印行之主因。后因諸方殷切要求之故,勉為應允印行。
現趁此出版之際,特別敬告讀者,南師謂此次僅為拋磚引玉之舉,非金科玉律之論,只愿提醒大眾對文化瑰寶之重視及研究。《黃帝內經》雖為數千年前之著作,實與今日全球積極探究之生命科學密不可分也。
本書的整理稿,南師并未過目,在整理過程中,或難免有謬誤之處。此次感謝張振熔先生記錄,林艷玲小姐及賴梅英女士辛勞打字,歐陽哲及謝錦揚、宏忍師等積極校對,書稿才得以勉強在短期內完工。又,書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劉雨虹 記
二〇〇八年一月于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