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讓夢想實現
——李昌鈺
夢想是美好的,而實現夢想的歷程往往是很艱難的。李昌鈺當初踏上留學美國之旅時身上只剩下50美元,昂貴的學費讓他捉襟見肘。剛開始,他和夫人棲身在一棟簡陋而狹小的公寓,住房的大小還比不上一般人家的儲藏室。為了維持生活和支付學費,別人不愿意做的苦活、累活,他都接下來做。后來,他在讀書之余,又兼了多份工作:白天到紐約大學的實驗室洗試管,晚上到中國餐館端盤子,周末則到武術館教老美中國功夫。偶爾有掙錢的機會,他也不會放過,比如替人家拔草、掃地,擔任管家、司機等。平時為了節省幾分錢的車費,他甚至下班和下課后都是走路回家。即使天寒地凍,他照樣頂著零下幾度的低溫,走好幾里路才能到家。
夜深人靜,他獨自一個人走在路燈暗淡的馬路上,路顯得格外長,常有種漫漫長路,不知何時才能到達目的地的感嘆。每當這時,他總是暗暗地鼓勵自己:“雖然這條路很長、很難走。但我絕不能退縮,更不能停留在原地自怨自艾。只要為夢想邁出一步,離目標就會更近;只要努力,假以時日,必定會到達終點。”
李昌鈺剛開始迫于經濟壓力選擇了一所免費的社區大學就讀,后來才轉到紐約大學的刑事司法學院。在學校里,他除了積極參加每堂課的討論,認真完成指定的作業,還主動到實驗室做更進一步的實驗,平日來不及做完的部分,就利用周末時間到學校完成。老師看到他放棄了很多玩樂的機會,沒日沒夜地往實驗室里鉆,便對他說:“看到你這么認真、執著,對科學充滿了熱忱,我認為你是個當鑒識科學家的料!”老師的鼓勵更堅定了李昌鈺積極讓夢想實現的信念。然而他沒有選擇專攻犯罪學,雖然后者是比較容易的一條路,因為他當過警察,有一定的基礎,但他還是愿意選擇全新的挑戰。
李昌鈺靠著堅強意志的支撐,勇于為夢想而戰,終于抵達了成功的彼岸。伊芙琳·格蘭妮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一位失去聽力的特殊女鼓手登場亮相。她忘我投入的表演讓8萬余名觀眾激動不已。盡管她自己聽不到現場爆發的掌聲和歡呼聲,但她用身體聆聽每一個音符,向全世界觀眾展示了奧林匹克平等、包容的人文主義精神和她的音樂夢想。她就是受人尊敬的伊芙琳·格蘭妮博士,獲得過格萊美“最佳室內樂演奏獎”的世界頂級打擊樂獨奏家。格蘭妮出生在蘇格蘭東北部的鄉村,從小就喜歡音樂,8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后來又接觸到打擊樂,做一名出色的打擊樂獨奏家成為她追求的夢想。人有旦夕禍福,就在她追求夢想的人生旅途中,聽力卻出現了嚴重問題。經醫生診斷,到12歲時,她會面臨耳聾的厄運,這就意味著,她的音樂夢想將會被無情的現實所打碎。
格蘭妮視音樂為生命,成為音樂家是她無法放棄的夢想。她堅強地面對現實,決心為夢想而戰。她通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掌握了一種獨特的聽覺方式:演奏時,用自己身體上的毛孔、皮膚、神經,甚至每一個細胞來感受空氣的震動,從而感覺每個音符跳動的旋律。格蘭妮雖然失去了一雙耳朵,但通過苦練卻長出了千萬只“耳朵”,這令常人難以想象。
當格蘭妮懷揣著夢想,向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提出入學申請的時候,卻遭到一些老師的反對,理由是一個失去聽覺的人根本不可能學習音樂,但是,格蘭妮當場以出色的演奏讓老師們深深信服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她通過在音樂學院幾年的刻苦學習,畢業時竟獲得學院頒發的最高榮譽獎。畢業后,她又取得了一系列難以置信的成就:不僅能用大鼓、小鼓、木琴、風琴等多種樂器表演,還能譜寫和改編許多打擊樂獨奏樂譜,真正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實現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瞄準遠方的夢想,注入堅定不移的執著,專心致志、腳踏實地努力實施,最后一定能收獲一份沉甸甸的人生饋贈。
積極讓夢想實現,請永遠不要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