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胡治兵語錄全鑒
- 蔡鍔編著 東籬子解譯
- 782字
- 2021-06-21 17:40:50
曹操割發代首
胡林翼將兵,眼界能在單純兵事以外。他認為,將領需要在熟稔軍情的同時,還必須要能體察民情,軍不能擾民。胡文忠公所言“非其法令之足以禁制諸軍,實其明足以察情偽”,并非是說李續賓法不禁眾,實際是稱贊李續賓“軍不擾民”之大格局。兵者,保境安民。縱兵擾民,則兵與匪何異?且兵餉賴于民供給,欲成大事者,雖梟雄亦知親民。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夏,曹操第二次征討宛城的張繡。時正值麥熟,為防止行軍損壞莊稼,曹操傳令各軍:“士卒不得損壞麥田,犯者斬首。”曹操深知,無論是軍隊還是百姓,糧食是最大的安定因素。百姓無糧,則軍糧必然無法供給。軍無餉不穩,人無糧則亂。
三軍得令后,各自嚴格約束,沒有一個違反軍令的。孰料,曹操自己的馬卻因為受到驚嚇,闖入麥田。別人沒怎么的呢,自己先違反軍令,怎么辦?負責軍紀的行軍主簿也傻了眼,總不能把主公咔嚓了吧。

主簿還算機靈,他援引《春秋》為曹操開脫,他說:“《春秋》之義:罰不加于尊(春秋并無此說,此乃主簿,《三國演義》上是郭嘉,杜撰)。丞相為統率大軍之首,豈可自戕?”
曹操沉思了一番,說:“法令由我制定,我不遵守,何以服眾?”遂割發代首,且傳令三軍。三軍俱驚,再無敢違軍令者。
今天看來,斷發頂罪如同兒戲,不要說斷發,剃光頭的也不在少數,太稀松平常不過。可是古時中原文化,主動斷發無異于離經叛道,更絕的是還違背孝道,總之是很要命的舉動。曹操寧可個人品行受損,也要保證軍隊不得驚擾地方。民以食為天,君以民為天,曹操深諳其中道理。
湘軍組建之初,曾國藩、胡林翼等為首者均重視軍紀,嚴令各軍不得驚擾民眾破壞民產,加上羅澤南、李續賓、彭玉麟、劉蓉、王錱等一大批儒生將領帶兵,湘軍軍紀嚴明,已遠非八旗、綠營所能比,即便太平軍亦不如。湘軍這才保持了強大的戰斗力。后來湘軍軍紀敗壞,其軍力也隨之減弱。令人越發敬重曾國藩、胡林翼等人的“軍民相安”的遠見與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