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用暴虎馮河
曾國藩說:“揀選將才,必求智略深遠之人。”他認為,智略深遠,須號令嚴明,能耐辛苦,具備了這三樣品質的人才是將領的良選。謀定而后動,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理念,后來這一理念被擴展到做其他的事情上。曾國藩強調智略深遠,是與“勇武”對立來說的。在曾國藩看來,勇武是為將者的基本素質,而智略深遠才是名將區別于庸才的根本素質。
《論語·述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對顏淵說:“用我,我就干;不用我,我就隱。也只有我和你能做到這樣了吧。”
子路在旁邊就問孔子:“先生倘若統率三軍,會找誰共事呢?”
孔子說:“徒手就和老虎搏斗,憑著兩條腿就去渡河,死了也不知道追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共事的。我要選擇共事的人,必定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之人。”
曾國藩所謂智略深遠,正是承接于孔子所說統率三軍要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要知道,孔子可不是后世手無縛雞之力、百無一用的書生,在孔子那個時代,書生是要通六藝的,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御、數是可以直接用于兵事的。孔子本人也是有戰史的。昔日魯定公與齊景公會盟,景公欺魯國勢弱,竟想劫持定公。孔子指揮若定,魯國軍隊不僅保護了定公,魯國還從齊國手里討回了被占去的土地。威服強大的齊國,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果說勇武是一團火,能夠自身勇敢且鼓舞全軍勇往直前,那么智略就是一汪水,能夠自身冷靜統籌且引領全軍堅韌卓絕。
【原文】
1.12 李忠武公續賓①,統兵巨萬,號令嚴肅,秋毫無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民,無不爭思倚重。其臨陣安閑肅穆,厚重強固。凡遇事之難為而他人所畏怯者,無不毅然引為己任。其駐營處所,百姓歡忭②,耕種不輟,萬幕③無嘩,一塵不驚。非其法令之足以禁制諸軍,實其明足以察情偽④。一本至誠,勇冠三軍,屢救弁兵于危難。處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⑤。
1.13 烏將軍蘭泰⑥遇兵甚厚:雨不張蓋,謂眾兵均無蓋也;囊無余錢,得餉盡以賞兵。
1.14 兵事不外“奇”“正”⑦二字,而將材不外“智”“勇”二字。有正無奇,遇險而覆;有奇無正,勢極即阻。智多勇少,實力難言;勇多智少,大事難成。而其要,以得人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設⑧五百人之營,無一謀略之士,英達之材,必不成軍;千人之營,無六七英達謀略之士,亦不成軍。
1.15 統將須坐定⑨,能勇敢不算本領,必須智勇足以知兵,器識⑩足以服眾,乃可勝任。總須智勇二字相兼:有智無勇,能說而不能行;有勇無智,則兵弱而敗,兵強亦敗。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審勢,不能審機?,即千萬人終必敗也。
1.16 貪功者,決非大器。
1.17 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貪小功而誤大局。
(以上六節,為胡文忠公語)
——右(以上十節)論將才之用
【注釋】
①李續賓:字迪庵,謚忠武,湘軍重要將領。李續賓沉默寡言,善于統兵,作戰勇敢,常做先鋒,戰岳陽,克武漢,取九江,受巡撫銜。咸豐八年(1858),在攻取廬州戰役中,在三河鎮以不足五千疲兵受困于太平軍十萬之眾,終不敵戰死。曾國藩對他非常尊重。胡林翼升任湖北巡撫后,李續賓為胡林翼屬下,胡林翼對其評價極高。
②歡忭(biàn):歡悅。忭,喜悅。
③幕:帳篷,此指代軍營。
④情偽:弊病。《管子·七法》:“人君泄,則言實之士不進;言實之士不進,則國之情偽不竭于上。”
⑤不矜不伐:不自負,不自夸。形容人謙虛謹慎。語出《尚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伐,自夸。《論語·公冶長》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
⑥烏將軍蘭泰:即烏蘭泰,滿族,官至副都統,謚武壯。
⑦奇、正:正是指一般的,正常的,合乎大多數人思維的;奇是指特殊的,變化的,超出大多數人思維的;奇正是對立存在的,故而老子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可是《孫子兵法·勢篇》又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可知,“正”為正面對敵的戰法,“奇”為出其不意的戰法。奇正又是相對的,在某種情況下為正,在另一種情況下又可為奇,何為正,何為奇,這要看具體情勢而言。故而《宋史·岳飛傳》說:“陣而后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⑧設:倘若。
⑨坐定:沉著,鎮定。
⑩器識:氣魄膽識。
?機:關鍵。
【譯文】
1.12 忠武公李續賓統兵上萬,號令嚴肅,秋毫無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員百姓,無不想倚重他來安定地方。他決機陣前,神閑氣定而不失莊敬,為人厚重固守本心。凡是遇到別人膽怯、棘手之事,他沒有不毅然承擔、并以為本分職責的。他軍營駐扎之地,百姓歡悅,耕種不輟,三軍營帳悄然有序,沒有一絲一毫驚擾地方。這并不是他依靠法令刻意制約下屬,實在是他的英明足以洞察駐軍驚擾地方的弊病。憑著一腔赤誠,冠軍之勇,他屢次解救將士于危難。李公待人處事,平和正直,從不自負,從無夸耀。
1.13 烏蘭泰將軍對待士卒感情甚是深厚:下雨天自己也不張傘遮雨,說是士卒都沒有雨傘;盡自身無余財,每每收到軍餉卻如數賞給士卒。
1.14 用兵之道,不外乎奇、正二字;而將才不外乎智、勇二字。兩軍攻防,只知道正面對敵,而不知道運用奇謀、留有奇兵,一旦遇險則全軍覆沒;只想劍走偏鋒出奇制勝,而無立足兩軍對壘的果敢,奇兵一旦不奏效則攻守之勢必然受挫。統兵大將,如若長于智謀而短缺勇氣,則其全軍實力發揮如何就不太好說了;勇氣過盛而智謀不足,則注定難成大事。因而最主要的還是用人。用人得當,則軍隊壯大;用人不當,則軍隊衰敗。五百人的一營隊伍,若無一懂謀略籌劃之人,無一英明通達之人,則(五百人之營為一盤散沙而)不能成其為軍隊;兩營隊伍,若無六七個謀略英達之人,則亦不能成其為軍隊。
1.15 統兵將領必須沉著鎮定,能夠輕易勇敢無畏,這不算什么本領,其智其勇必須要足以能夠通曉兵事,其氣魄膽識足以能夠服眾,(具備這樣的能力)才能勝任統兵重任。總之,必須要兼有智和勇:長于智謀而短缺勇氣,則只能停滯于籌劃而難以實施;勇氣過盛而智謀不足,則無論己之兵力強弱,終將一敗。用兵沒有全局謀劃和策略,不懂排兵布陣,不能詳察敵我態勢,不能明了軍情機要關鍵,縱統兵再多也難逃一敗的厄運。
1.16 貪功邀寵之人,斷非大將之才。
1.17 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貪小功而誤大局。身為小將,必須要有立功之急切,以求逢戰必勝;身為大將,則要力戒貪圖小功之心,以防敗壞大局。
(以上六節,為胡文忠公語)
——右(以上十節)論將才之用
【故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