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如何說員工才會聽,如何做員工才愿干作者名: 邱開杰編著本章字數: 1816字更新時間: 2021-06-04 19:02:18
發布命令的語言要清楚簡潔
很多公司的領導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開會或者演講的時候,自己在臺上滔滔不絕,慷慨激昂,越說越有勁,而臺下的很多員工卻在各行其是,有的閉目養神,有的竊竊私語,還有的玩手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領導說話過于冗長,不吸引自己的下屬,廢話連篇。
現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說過:“紳士的演講應該像女人穿的‘迷你裙’一樣,越短越好。”精彩的發言無須長篇大論,言簡意賅往往更精悍有力。然而很多職場領導都存在這樣一種誤區:認為講話時間的長短與領導的重視程度有關。因此,即使沒有多少實質內容的會議或者談話,他們也會反復強調,套話泛濫,生怕因為自己重復的次數少,內容短而得不到下屬的重視,殊不知,結果恰恰相反。本來下屬很樂意接受的談話,卻因為領導的廢話連篇,而招致他們的反感。
一天,一個富翁去教堂里聽牧師傳教,在開始的半個小時里,富翁聽得很認真,也很感動,所以他決定等傳教結束后,把自己帶的有錢都捐獻出去。過了一個小時后,牧師還在講,這時,富翁有點不耐煩了,他改變了自己的主意,決定只捐獻自己身上的零錢,把整錢留給自己。可是,又過了半個小時,牧師的傳教似乎還沒有結束的意思,此時接近憤怒的富翁再一次改變了主意,他決定分文不捐。最后等傳教結束的時候,已經崩潰的富翁,不但沒有捐錢,反而從捐款箱中拿走了2元錢,作為對自己時間的補償。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如果牧師能夠把話講得簡短一些,精練一些,那么他的傳教一定會鼓舞很多人主動去捐錢。
溝通時話不在多,關鍵在于有效,這樣才能通過溝通來獲得一些有含金量的信息。然而現如今,很多領導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為了體現自己的身份和尊嚴,只考慮如何在下屬面前把話說得精彩,卻很少考慮自己的話是否過于冗長,是否把真實意思表達清楚了,對方又是否從中明白了些什么。
當今職場,真正有才能的領導,在講話的時候一定會言簡意賅、力求精練,具有很高的概括能力。這樣的領導不但說出來的話很有分量,而且還很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接受,提升個人的威信,正如聯想集團的柳傳志一樣。
聯想集團一路跌跌撞撞,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發展到今天這種規模著實不容易。于是就有很多人好奇,聯想集團究竟是靠一種什么樣的管理思想走到了今天這個“巨無霸”的位置。
有一次,一家媒體的記者采訪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先生時,就問及了這個問題:聯想的管理思想是什么。本來記者以為柳傳志即將進行長篇大論,他卻只說了九個字:“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
柳傳志的回答雖然只有九個字,但是這種言簡意賅、高度概括的話要比旁征博引、連篇累牘的長篇大論有用得多,更加容易被人記住。因此,作為企業領導,切忌說話冗長,一定要學會在溝通的時候做到言簡意賅,要知道講話簡潔、精練、準確不僅是傾聽者所希望的,更是提升個人能力的要求。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請從以下兩個方面多加修煉。
1.養成“長話短說”的習慣
領導者在面對下屬講話的時候要努力做到“講短話”。美國總統哈利·杜魯門可算得上“推崇簡潔語言”的榜樣,他說:“一個字能說明的問題絕不用兩個字。”這就要求領導者在說話的時候有話要短說,沒話就別說。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絕不要通過開會或者長時間來進行長篇討論,這樣只會讓下屬對你的講話產生“抗體”,你的滔滔不絕,費盡口舌,換來的只是下屬的極度反感。
對于領導者來說,“善于講短話”是一種能力和藝術。但我們也需要記住:不能為了講短話而講短話。講短話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講有用的話。
2.加強文化學習和提高文化修養
領導者能否講出短而且有用的話,這就要看領導們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了。有的領導講話,三兩句就能觸及要害,抓住本質,或解決問題。而有的領導卻廢話連篇、不著邊際,讓人不得要領。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領導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斷探索,要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實踐,努力使自己具備較高的思想文化修養和扎實的理論功底。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成本意識增強,大家不約而同地都在強調辦事的效率,在人們的腦海里,時間概念可以說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晰。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財富。為了節省時間、追求財富,人們無論是吃飯、坐車還是辦事,都會選擇最便捷的方式。當然說話也不例外。
沒有人喜歡花很長時間去聽你的“長篇小說”,即使你是領導。因此,在和下屬交流的時候,為了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一定要多動動腦子想一想,怎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問題說清楚,把意思表達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