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年級,陪孩子走過入學關鍵期
- 蔡嘉倫
- 1917字
- 2021-06-04 15:18:34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孩子開始讀一年級,很多父母頭腦中的那根弦就繃緊了,他們只顧盯著孩子的分數看,盲目追求孩子考高分,而忽略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些父母因為看到孩子考了九十幾分就沾沾自喜,覺得孩子學習還是很不錯的,為此對于孩子的學習疏忽懈怠。殊不知,1~2年級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考到90分以上,因為1~2年級的學習很淺,重要的在于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為此,不管孩子考試考得好還是不好,作為父母,都不要過多地關注分數,而是應該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孩子未來在學習方面才會有發展后勁,才會有所提升。
明智的父母知道,好習慣遠遠勝過好分數,作為父母,要把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重中之重,而不要一味地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考試成績只能代表孩子一個階段的學習情況,而不能代表孩子更長時間里的學習表現,只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保障孩子在學習方面可持續發展,才能讓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在學習上有更大的進步。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小時候很難帶,而一旦等到孩子上了小學,就松了一口氣,覺得孩子終于可以自理,父母也可以放松一下。實際上,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需要適應,父母也要配合和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生活,需要打起精神來,爭取努力做到最好。不可否認的是,養成習慣的過程很漫長也很艱難,父母必須對孩子有足夠的信心,才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原本,媽媽以為丁丁上了小學,自己就能輕松一些,也不用繼續留在家里當全職主婦,而是可以去上班。沒想到,開學才三天,媽媽就叫苦不迭,原來她非但沒有變得輕松,反而疲憊不堪。
丁丁每天早晨都不愿意起床,媽媽至少要叫他三遍,有的時候要叫他五六遍,他才磨磨嘰嘰地起床,帶著滿臉極不情愿的表情。起床之后,丁丁還以慢回放的動作洗漱、吃飯,等到媽媽催著他出門的時候,也就距離遲到不遠了。為此,媽媽騎著電動車飛速把丁丁送到學校門口,目送著丁丁走進學校。有一次,丁丁才到大門口預備鈴就響了,害得媽媽擔心了一整天,生怕丁丁被老師批評。等到下午放學回到家里,媽媽問起,丁丁卻不以為然地說:“那是預備鈴,還沒有上課呢!”媽媽無奈地說:“真不知道我和爸爸都是急性子,為何偏偏生了你這個磨蹭鬼。你就不能早點起床,早點到校嗎?非要磨磨蹭蹭,等到最后一刻鐘才出門。”這幾天來,媽媽已經無數次這么抱怨,然而丁丁充耳不聞,絲毫不把媽媽的批評放在心上。
更讓媽媽發愁的是丁丁完成作業的情況。開學第二天,丁丁就因為第一天的作業沒有完成,導致媽媽在群里被老師點名批評。老師說話毫不客氣:“丁丁媽媽,丁丁開學第一天就沒有完成作業,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我們每天除了把作業告訴孩子,還會把作業發在群里,您也要關注和督促孩子完成。孩子才一年級,難免會因為走神沒聽清楚作業,或者因為懶惰而逃避寫作業,所以父母要頂上。”媽媽絲毫沒脾氣,誰讓自己是孩子媽媽呢!從這一天開始,媽媽就不遺余力督促丁丁寫作業,有的時候媽媽連飯都沒空做,就坐在丁丁旁邊看著。后來,爸爸回到家里沒飯吃,得知媽媽在看著丁丁寫作業,對媽媽說:“你要想辦法幫助丁丁養成好習慣啊,否則咱家至少12年都沒飯吃,因為你得看到高中畢業!”聽到爸爸的抱怨,媽媽無奈地笑了。其實,媽媽也不想盯著丁丁寫作業,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爸爸說的很對,如果在1~2年級的時候不能讓孩子養成好的作息規律,不能幫助孩子形成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則漸漸地孩子只會變本加厲,導致父母面對孩子的學習更加被動和無奈。孩子才上1~2年級,正處于形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父母一定不要本末倒置,不要只采取簡單快速的方法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要有耐心,積極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這樣一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有更好的成長,才能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增強自我控制力,從而把學習學好。
有些時候,父母對孩子的短期行為看似效果顯著,實際上效果卻轉瞬即逝,根本不能對孩子起到長期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父母要戒掉急功近利的思想,堅持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引導和管教,這樣一來,才能激發孩子對于學習的內部驅動力,使得孩子在好習慣的輔助作用下,對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也始終懷有積極的熱情。
當然,除了早晨起床、放學寫作業這些習慣需要養成之外,孩子還有很多習慣都需要養成。例如,孩子要珍惜時間,能夠獨立完成作業,課堂上要認真聽講且積極地回答問題,遇到有不懂不會的地方,或者在課堂里問老師,或者回到家里問父母。此外,如今教育系統很重視孩子的閱讀,中小學每年寒暑假都會規定孩子閱讀的書目,為此父母還要幫助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總而言之,孩子有很多習慣需要養成,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才能積極地引導孩子,才能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習慣。